朋豐
  《雲麓漫鈔》卷五,“佛羅安、朋豐、噠羅啼、達磨國則有木香”。即今馬來西亞的彭亨(Pahang)州。

朋亨
  《南海志》卷七。即今馬來西亞的彭亨州。

朋加剌
  《島夷志略》朋加剌。即今孟加拉(Bengal),包括孟加拉國及印度的西孟加拉邦。

朋格刷港
  又作山朋格刷。《四夷廣記》。在今暹羅灣東部,應指柬埔寨的沙密(Samit)或沙密群島。

彭坊
  《四夷廣記》;《順風》彭坑山形水勢之圖條。即彭亨,見該條。

彭坑
  《島夷志略》彭坑,“石崖周匝崎嶇,遠如平塞,田沃,穀稍登”。即彭亨,見該條。另見《星槎》後集;《圖書編》卷六0;《明續通考》卷二三六;《三才地理》卷一三;《四夷廣記》;《東西洋考》卷四、九;《象胥錄》卷四;《世法錄》卷八二;《順風》彭坑山形水勢之圖條;《續通考》卷二三九;《嘉慶志》卷五五七。

彭亨
  又作朋豐、蓬豐、朋亨、湓亨、彭杭、彭坊、邦項,彭坑、彭享,或謂另稱媻皇婆皇、婆鳯。《寰宇通志》卷一一八彭亨國,“國朝永樂中,國王遣其使臣蘇麻固門的里等來朝並貢方物”。在今馬來半島東部,即今馬來西亞的彭亨(Pahang)州一帶。其古代港口一說為今彭亨河口的北干(Pekan),一說指關丹(Kuantan)。參彭亨港條。另見《明一統志》卷九0;《明會典》卷一0六;《朝貢錄》卷上;《嶺海圖》;《廣輿圖》卷二;《古今圖》;《皇輿考》卷一二;《鴻猷錄》卷六;《明四夷考》卷上、下;《圖書編》卷五八-六0;《東夷說》﹔《明續通考》卷二三六;《咸賓錄》卷六;《順風》暹羅往大泥彭亨磨六甲條;《萬國圖》;《三才地理》卷一三;《四夷廣記》、《日本一鑒》卷六;《裔乘》卷五;《東西洋考》卷四、九;《武備志》卷二三六、二三七;《華夷記》卷四;《象胥錄》卷一、四;《世法錄》卷八二;《指南》彭亨回太武針條;《利病書》卷一一九、一二0;《外國詞》、《譯史》卷二;《讀史紀》卷一—二;《讀史圖》卷四;《西南洋圖》、《東南洋圖》;《海國錄》《明史》卷二、六、七、三0四、三二四-三二六;《續通典》卷一四八;《續通考》卷二三九;《清通典》卷九八;《清通考》卷二九七;《海錄》卷上;《嘉慶志》卷五五七、五五八;《海關志》卷四、三0。

彭享
  《殊域錄》卷九。即彭亨,見該條。

彭里
  《島夷志略》重迦羅,“次曰諸番,相去約數日水程,曰孫陀,曰琵琶,曰丹重,曰員嶠,曰彭里,不事耕種,專尚寇掠”。即今印度尼西亞的巴厘(Bali)島,參麻籬條。另見《星槎》後集; 《朝貢錄》卷上;《圖書編》卷六0;《明續通考》卷二三六;《三才地理》卷一三;《四夷廣記》;《裔乘》卷二;《東西洋考》卷九;《譯史》卷三;《續通考》卷二三八。

彭加山
  又作彭家山。《航海圖》圖一五。即今印度尼西亞邦加(Bangka)島。

彭加奴
  又作彭加那。見《讀史圖》卷四。即彭加剌,見該條。

彭加剌
  又作彭加那、彭加奴。《朝貢錄》卷中溜山國。即今孟加拉(Bengal),包括孟加拉國及印度西孟加拉邦。參榜葛剌條

彭加那
  又作彭加奴。《明會典》卷一0六;《明史》卷三二六;《明續通考》卷二三七;《皇輿考》卷一二;《四夷廣記》;《廣輿圖》卷二;《華夷記》卷四;《鴻猷錄》卷六;《續通典》卷一四九。即彭加剌,見該條。

彭坊西
  又作彭亨西、望高西。《順風》柬埔寨南港往筆架並彭坊西條,“(小橫山)用辛戌二十更取筆架山。用壬子五更取陳公嶼及黎頭嶼。用壬子五更取烏泥淺,沿崑峷約二更見內山有塔是淺,乃彭坊西也“。在今泰國曼谷的西面,或指龍仔厝(Samut Sakhon)。

彭坊港
  《四夷廣記》,“ (地盤山)用單壬針及壬癸針五更船平彭坊港口。用單子針十更船取斗嶼”。即彭亨港,見該條。

彭亨西
  《指南》咬(口留)吧往暹羅針條,“ (大小蘇梅嶼)壬子十更取孛丑,單壬十更平龜山。單壬五更取筆架。若收彭亨西,用乾亥收隴,若收暹羅,用單壬為妙”。即彭坊西,見該條。

彭亨港
  又作彭杭港、彭坊港、彭坊西。《東西洋考》卷九載,“彭亨國〔一名彭坑,單午,五更,取地盤山。〕地盤山〔在彭亨港外。外打水二十八托,內四十四托,三更,至東西竹〕”。在馬來西亞的彭亨(Pahang)州,即彭亨河口的北干 (Pekan)。一說指關丹 (Kuantan)。參彭亨條。另見《順風》;《指南》。

彭杭港
  《航海圖》圖一五。即彭亨港,見該條。

彭家門
  又作彭家門裏,或訛為彭家里,另尚有狹門夾門進峽門、進夾門峽門、狹水、狹內等稱。《島夷志略》舊港,“自淡港入彭家門,民以竹代舟”。指今印度尼西亞的邦加(Bangka)海峽或其峽口。另見《番國志》;《朝貢錄》上。

彭家山
  《東西洋考》卷九,“七嶼〔從饅頭嶼駕開,用丁午針,三更到此。又用丁未,七更,取彭家山。〕彭家山〔用坤未,三更,取西南第二山,有沉礁。收坤申針,收入舊港〕”。或指印度尼西亞的邦加(Bangka)島。或專指該島西北岸文島(Muntok)附近的Menumbing山,又稱彭加山、彭家大山、夾門大山忙甲山牛腿琴山、牛腿琴、牛退琴琴山、琴。另見《順風》爪蛙回靈山來路條;《四夷廣記》。

彭家大山
  《指南》浯嶼往咬口留吧條,“ (饅頭嶼)丁未三更取七星。丁未七更取彭家大山,即牛腿琴,舡取西邊南邊第二山頭對峽內”。即彭家山,見該條。

彭家門裏
  《瀛涯》舊港國,“諸處船來,先至淡港入彭家門裏”。詳彭家門條。另見《四夷廣記》。

彭家施闌
  又作傍佳施欄、傍家施蘭、邦仔系蘭房仔系蘭馮嘉施蘭。名見《順風》泉州往彭家施闌條。在今菲律賓班絲蘭省的仁牙因(Lingayen)一帶。

彭家山港口
  《順風》舊港往杜蠻回針條,“ (三麥嶼)用壬子進門內,使三更取彭家山港口。在馬戶邊及有一嶼名郎家嶼不可近,有老古淺。……用乾戌十更收舊港正路”。在今印度尼西亞邦加(Bangka)島西岸,或指文島(Muntok)港口。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