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伽河
  《經音義》卷七0。即殑伽河(梵文Gangā),今印度恒河。

憍薩羅
  (一)《西域記》卷一0憍薩羅國。此為南憍薩羅國(《慈恩傳》卷四),梵文作Daksina-Kāsala(另室羅伐悉底國稱北憍薩羅國)。印度古國,在今印度中部納格浦爾(Nagpur)以南,昌達拉浦爾(Chandarapur)以東至康克爾(Kanker)一帶,其都城或謂即今昌達拉浦爾。另見《方志》卷下;《續僧傳》卷四;《珠林》卷七;《經音義》卷六;《翻譯集》卷七;《翻梵語》卷八。(二)《經音義》卷二六,“憍薩羅,亦云拘薩羅”。見拘薩羅條

憍賞彌
  又作憍睒彌、俱舍彌、拘尸彌,《西域記》卷五憍賞彌國。梵語Kauśāmbi,中印度古國,在今印度恆河中游阿拉哈巴德(Allāhābād)一帶。另見《慈恩傳》卷三;《方志》卷上;《續僧傳》卷四;《珠林》卷二九;《經音義》卷一0;《翻譯集》卷七。

峭山 

齒齊濕伐羅
  《西域記》卷一一。梵名 Kachesvara,即今巴基斯坦卡拉奇(Karachi)。


  牛腿琴山的略稱。《指南》咬口留吧澳回唐條,“ 舊港用乾戌及壬亥至琴。琴用丑癸七更取七星嶼”。即牛腿琴山之略稱,見該條

琴山
  《指南》太武往咬口留吧針條。即牛腿琴山之略,見該條。另見《西南洋圖》;《東南洋圖》。

琴山徑
  又作琴山徑口。《海錄》卷中霤哩國,“在柔佛西南海中,別峙一大山,不與柔佛相連。……海東北為琴山徑”。或指今新加坡海峽。

琴山徑口
  《海錄》卷上麻六呷,“由舊柔佛水陸順東南風半日過琴山徑口,又日餘到此”。或指新加坡海峽,尤指其西口。參琴山徑條。

青嶼
  (一)《航海圖》圖一二。在越南義平省東南部富美(Phu My)縣的東岸外,或指Turtle I.(即龜嶼)。一說為Buffalo島。參馬陵橋條。(二)或又作白嶼。《順風》暹羅往馬軍,“(犀角山)子癸五更取蘿蔔山,門中有青嶼在馬戶邊,帆鋪邊有香爐礁,大小四個”,其回針云“(三牙嶼)庚酉三更見白嶼在帆鋪邊,入門是蘿蔔山”。指菲律賓巴拉巴克(Balabac)島東北面的布格蘇克(Bugsuk)島。參白嶼條(二)

清化
  又作清華、青化、青花。《代答》卷二安南國,“府曰都護、大通、清化、富良“。《安南志略》卷一,“清化府路〔西漢九真郡,隋、唐愛州,其屬邑今曰江、曰場、曰甲、曰社,……〕”。《安南棄守》﹐“(永樂五年)六月,定交阯所隸州縣。……以清化、愛、九真三州隸清化府。本府親領古滕、古宏、東山、古雷、永寧、安定、梁江七縣,清化領俄樂、細江、安樂、磊江四縣”。《東西洋考》卷一交阯,“清化港即舊清化府也,是漢九真郡治之地。隋唐為愛州。在交阯為西京,今為清華承政司”。 清化府、清化府路在今越南的東北部,其轄境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大致可當清化省。清化州則僅包括該省東北地區的一部分。清化作為城名或港名應指該省的省會清化或朱(Chu)江河口一帶。另見《安南志略》卷四、一九;《元史》卷六三、一二九、二0九;《交阯總志》卷一-三;《寰宇通志》卷一—八;《明一統志》卷九0;《平交錄》、《越嶠書》卷一、二、五-七、一0、一二、一七;《安南傳》卷一、二;《南詔史》卷下;《廣輿圖》卷二;《皇輿考》卷一二;《鴻猷錄》卷九;《安南圖說》;《明四夷考》卷上;《殊域錄》卷五、六;《荒徼考》;《明續通考》卷二三五;《四夷考》卷一;《咸賓錄》卷六;《四夷雄略》、卷一﹔《安南圖志》;《四夷廣記》﹔《裔乘》卷二;《東西洋考》卷一、九、一0;《武備志》卷二三八;《馭交記》卷四-六、九-一一;《利病書》一一八;《讀史紀》卷九、一一二;《讀史圖》卷四;《海外紀事》卷一;《明史》卷八、一五四、一六0、三二一;《清一統志》卷四二二;《續通志》卷二三九;《清通考》卷二九六;《嘉慶志》卷五五三;《清史稿》卷一0、五二七。

清華
  《安南圖說》﹐“清華承政司:即清化地,領府四,曰紹天、鎮蔡、寧州、河中”。清華府或後來的清華承政司在今越南的東北部,轄境約當清化省。詳清化條。另見《交阯總志》卷二;《越嶠書》卷一、一二-一四;《安南傳》卷二;《廣輿圖》卷二;《鴻猷錄》卷一六;《殊域錄》卷五、六﹔《荒徼考》;《圖書編》卷五九;《明續通考》卷二三五;《四夷雄略》卷一;《三才地理》卷一三;《安南圖志》;《四夷廣記》;《東西洋考》卷一、九、一0;《武備志》卷二二三;《馭交記》卷九、一一;《利病書》卷一一八;《讀史紀》卷一一二;《讀史圖》卷四;《明史》卷三二一;《清一統志》卷四二二;《續通志》卷一一0;《續通考》卷二三九;《清通考》卷二九六;《嘉慶志》卷五五三;《清史稿》卷五二七。

求潘
  《新唐書》卷二二二下。或在今緬甸,今地不詳。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