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土
      《航海圖》圖一八。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北端,或謂指Masam Muka角。

白古
      又作擺古琶牛北古、北沽。《征緬紀略》,“(乾隆十八年)白古夷人撒翁起兵攻緬,緬兵敗。麻哈祖逃至約提朗,為白古所得,沉之江。撒翁據阿瓦五年。而緬屬之木梳頭目甕籍牙復以兵攻走白古,自據其地”。即今緬甸南部的勃固(Pegu),歷史上撣人及得楞人等都曾雄據於此,建立過政權。故白古有時也用為王朝或王國之稱。另見《西南夷記》;《緬甸瑣記》;《清續通考》卷三三三;《清史稿》卷五二八。

白頭
      (一)《通典》卷一八八扶南載,“貞觀中,又獻白頭國二人於洛陽。其國在扶南之西,在參半之西南。男女生皆素首,身又凝白。居山洞之中,四面岩嶮,故人莫至。與參半國相連”。《海國錄》南洋記云,“柬埔寨雖另自一國,介在廣、暹二國之間,東貢廣南,西貢暹羅,稍有不遜,水陸各得並進而征之。番係白頭無來由,裸體居多,以布幅圍下身,名曰水幔”。或謂唐代的白頭國應在柬埔寨至泰國一帶。《海國錄》所載之白頭無來由似亦在此,或專指高棉人和馬來人。一說《海國錄》的白頭無來由不等於唐代的白頭國。另見《御覽》卷七八六;《寰宇記》卷一七六;《冊府》卷九五七;《新唐書》卷二二二下;《通志》卷一九八;《通考》卷三三一;《咸賓錄》卷六;《四夷廣記》;《裔乘》卷二;《譯史》卷三;《續通志》卷六三八。  (二)《海國錄》小西洋記,“從麻喇甲、暹羅繞西沿山而至白頭番國,人即西域之狀,捲鬚環耳,衣西洋布,大領小袖,纏腰裹白頭,故以白頭呼之。國有二:東為小白頭,西為包社大白頭”。此處之白頭應泛指信仰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人、伊朗人及阿拉伯人。參小白頭條。另見《海錄》卷上;《海關志》卷三0;《清續通考》卷三三三。

白達
      《代答》卷三大食諸國。即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Baghdad),為古代黑衣大食的首府。另見《諸蕃志》卷上大食國;《事林廣記》卷五;《南海志》卷七;《異域志》卷下;《裔乘》卷七;《咸賓錄》卷三;《三才人物》卷一二;《譯史》卷二。

白嶼
      (一)《東西洋考》卷四,“白嶼﹝即饒洞港口。﹞”在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東北部,位錦石(Gresik)的北面,今地不詳。  (二)《吧城紀》;《海島志》卷三。在今印度尼西亞雅加達(Jakarta)灣外。

白花
      《異域志》卷下白花國;《四夷廣記》;《武備志》卷二二三;《利病書》卷一二0。即百花,見該條。

白沙
      《航海圖》圖一六。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岸外,或謂指西比路(Siberut)島南面的巴蓋(Pagai)群島。

白蓮
      《諸蕃志》卷上大食國。即今波斯灣內的巴林(Bahrein)島。

白蠟
      《清續通考》卷三三九。又作卑力派拉克,即今馬來西亞的霹靂(Perak)州。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