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風
  《漢書》卷二八下,“九真郡……縣七:胥浦、居風、都龐……”。在越南清化省北部,三國吳時改名移風,參該條。另見《交州記》;《交阯外域記》;《後漢書》卷二四,志二三;《宋書》卷三八;《水經注》卷三七;《通典》卷一八四;《元和志》卷三八;《舊唐書》卷四一;《御覽》卷六四四、九00;《寰宇記》卷一七一;《東漢會要》卷三八;《安南志略》卷一;《越嶠書》卷一;《東西洋考》卷一、一二;《清一統志》卷四二二;《嘉慶志》卷五五三。

居邦
  又作龜邦、故邦。《順風》萬丹往池汶精妙針路條,“(池汶山)大山尖下是居邦”。即今印度尼西亞的古邦(Kupang),位帝汶(Timor)島西南岸。

拘尸
  《西域記》卷三;《續僧傳》卷四玄奘傳;《求法傳》卷下玄逵律師;《珠林》卷一二;《翻梵語》卷八。即拘尸那揭羅,見該條。

拘夷
  《御覽》卷七九七引道安《西域志》;《雜俎》卷一0;《初學記》卷二三引《十誦戒本經》。即拘尸那揭羅,見該條。

拘利
  或又作句稚九稚、九離、九雉。《水經注》卷一,“康泰《扶南傳》曰:從迦那調洲西南入大灣,可七八百里乃到枝扈黎大江口,度江徑西行極大秦也。又云:發拘利口,入大灣中,正西北入,可一年餘得天竺江口,名恆水江口”。《通典》卷一八七,“又《扶南土俗傳》云:拘利東有蒲羅中人,人皆有尾……”;卷一八八云,“邊斗國〔一云班斗〕、都昆國〔一云都軍〕、拘利國〔一云九離〕、比嵩國,並隋時聞焉。扶南渡金鄰大灣南行三千里,有此四國”,“薄剌國……在拘利南海灣中”。故地一般多考在今馬來半島西岸:或以為和哥羅、古羅均為克拉(kra)地峽名的譯音,其港口位帕克強(Pak Chan)河口;或以為即投拘利的省稱,為哥谷羅的同名異譯,在今泰國的董里(Trang)或塔庫巴(Takuapa);或以為又作哥羅,在今馬西亞的吉打(Kedah)或巴生(Klang)。另一種主張在馬來半島東岸,認為拘利即希臘托勒密《地理志》中的Coli,在馬來西亞的吉蘭丹(Kelantan)、丁加奴(Trengganu)或彭亨(Pahang)一帶。也有的認為拘利國的都城在東岸的朱蓋(Chukai),而作為港口的拘利口則指西南岸麻坡(Muar)河口的麻坡。另見《御覽》卷七八七、七八八、七九一;《寰宇記》卷一七七、一七九;《冊府》卷九五七;《通志》卷四一、一八八、一九六、一九七;《通考》卷三三0、三三二;《圖書編》卷五九。

拘宋婆
  《御覽》卷七九七引《外國事》。即憍賞彌,見該條。

拘尸郍
  又作拘尸那。《隋書》卷三五;《西域記》卷八;《慈恩傳》卷三;《往五天竺國傳》;《經音義》卷一0;《吳船錄》卷上;《翻譯集》卷七﹔《清一統志》卷四二四。《御覽》卷七九七引《外國事》作拘郍舍。即拘尸那揭羅,見該條。

拘薩羅
  《法顯傳》,“出沙祇城……從此南行八由延,到拘薩羅國舍衞城”。印度古國,梵名Kosala。按古代印度Kosala國有二,一在南,即南憍薩羅國,見憍薩羅條;一在北,即北憍薩羅國,一名拘薩羅,以舍衞為國都,又名室羅伐悉底國,見該條。另見《經音義》卷二六;《珠林》卷三七。

拘睒彌
  《法顯傳》;《西域記》卷五;《慈恩傳》卷三;《經音義》卷一五;《翻梵語》卷一;《翻譯集》卷七。即憍賞彌,見該條。

拘蔞蜜
  又作拘蔞密(《玉海》卷一五三)。《唐會要》卷一00,“拘蔞蜜,在林邑之西,陸路三月行。山居饒象,並養之以供用。顯慶元年閏正月來朝貢”。或謂即迦摩縷波的同名異譯,在今印度東部阿薩姆(Assam)邦一帶。一說又作邑盧没,在今緬甸的勃固(Pegu)附近。另見《新唐書》卷二二二下;《續通志》卷六三八。

拘夷那竭
  《法顯傳》;《水經注》卷一引釋氏《西域記》竭作褐。《類聚》卷七六引《外國事》,《御覽》卷七九七引《外國事》作拘私那竭。即拘尸那揭羅,見該條。

拘理迦邑
  《西域記》卷九摩揭陀國下。在王舍城那爛陀寺西南八九里,今印度比哈爾邦西南拉杰吉爾(Rajgir)的西南面。

拘尸那揭羅
  《西域記》卷六拘尸那揭羅國。北印度古國,梵文Kuśinagara音譯,又作拘尸、拘夷、拘尸那、拘那舍、拘夷那竭、拘私那竭、俱尸那上茅城香茅城。今地眾說不一。或謂在今印度北部戈拉克普爾(Gorakhpur)市之東卡西亞(Kasia)村,另一說謂在今尼泊爾加德滿都(Kathmandu)之東面。另見《慈恩傳》卷三;《方志》卷上;《珠林》卷二九。

拘蘇磨補羅
  磨又作摩。《西域記》卷五羯若鞠闍國、卷八摩揭陀國上。即波吒釐子城,見該條。另見《慈恩傳》卷三;《方志》卷下;《新唐書》卷二二一上;《翻譯集》卷七。

拘闍揭羅補羅
  《新唐書》卷二二一上摩揭陀。即波吒釐子城,見該條。另見《通考》卷三三八。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