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谷
  《清史稿》卷五二八暹羅,“既破緬軍,國人推昭為王,遷都盤谷”。即今暹羅首都曼谷。

盤起
  《後漢書》卷八八天竺國。即盤越,見該條。另見《通典》卷一九三;《通考》卷三三八;《冊府》卷九五八;《宋會要稿》冊一九七;《寰宇記》卷一八三;《裔乘》卷三;《清一統志》卷四二四。

盤盤
  又作槃槃,或誤為般番。《梁書》卷五四海南,“(扶南)其後王憍陳如,本天竺婆羅門也。有神語曰‘應王扶南’,憍陳如心悅,南至盤盤,扶南人聞之,舉國欣戴,迎而立焉”;《舊唐書》卷一九七,“盤盤國,在林邑西南海曲中,北與林邑隔小海,自交州船行四十日乃至。其國與狼牙修國為鄰”。一般認為在今馬來半島北部,但說法不盡相同,或謂在泰國的萬倫(Ban Don)灣一帶,為灣內泊所噴平(Phunphin)的譯音,或謂故都在萬倫府的班納(Ban Na)縣之廢址池城(Wieng Sri)一帶;一說在克拉(Kra)地峽一帶,或指其北的Bang Tapan;一說在泰國巴蜀府的攀武里(Pranburi),該地或可讀 Pranbun,即盤盤的譯音,也有的認為盤盤的轄地較廣,北至泰國的佛統(Nakhon Pathom),南至洛坤(Nakhon Srithamarat),跨有東西兩岸。此外尚有柬埔寨的洞里薩湖(Tonle Sap)西南、泰國湄南(Me Nam)河下游地區乃至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島南部或馬都拉(Madura)島等說。又《梁書》卷五四西北諸戎的盤盤和《宋書》卷五五、《職貢圖》等的槃槃係在西域,不可與南海的盤盤、槃槃相混。另見《梁書》卷三、五;《陳書》卷五、六;《隋書》卷八二;《南史》卷七、八、一0、七八;《北史》卷九五;《通典》卷一八八;《六帖》卷九四、九七;《唐會要》卷九九、一00;《廣記》卷八一;《御覽》卷七八六-七八八;《寰宇記》卷一七六;《冊府》卷九五七、九六0、九六八-九七0、一000;《 華夷圖》;《新唐書》卷二二二下;《證類本草》卷一二、一四;《香譜》卷上;《通志》卷一九八﹔《玉海》卷一五二、一五三;《通考》卷三三二;《集事淵海》卷四七;《本草》卷三四﹔《咸賓錄》卷六;《萬國圖》;《利病書》卷一二0;《明史》卷三二六;《清一統志》卷四二四;《續通志》卷六三八;《嘉慶志》卷五五九。

盤越
  《三國志》卷三0注引《魏略》西戎傳,“盤越國一名漢越國,在天竺東南數千里,與益都相近”。或謂在今印度東部阿薩姆邦與緬甸之間;或謂即今孟加拉共和國一帶。另見《梁書》卷五四;《南史》卷七八;《通志》卷一九六;《新唐書》卷四三下;《冊府》卷九五六;《通志》卷-九六;《華夷圖》。

盤檀
  又作文誕板大島萬蘭、萬瀾。《南海志》卷七。即今印度尼西亞的班達(Banda)群島。

槃槃
  《通典》卷一八八,“槃槃國,梁時通焉。在南海大洲中,北與林邑隔小海。自交州船行四十日至其國”。一般認為在今馬來半島北部,或位泰國的萬倫(Ban Don)灣一帶,詳盤盤條。另見《宋書》卷六;《南史》卷二、七八;《寰宇記》一七六;《冊府》九五六、九六八;《指掌圖》;《通志》卷四一、一九八;《山堂考》卷六一;《通考》卷三三一;《集事淵海》卷四七;《嶺海圖》;《圖書編》卷五九;《咸賓錄》卷六;《裔乘》卷七;《象胥錄》卷五;《世法錄》卷八二;《譯史》卷二;《續通典》卷一四八。

媻達
  《宋書》卷九七,“媻達國,元嘉二十六年,國王舍利不陵伽跋摩遣使獻方物。太祖策命之為婆達國王……”。即婆達,見該條。

媻皇
  《宋書》卷二九,“孝武大明三年正月丙申,媻皇國獻赤白鸚鵡各一”,卷九十七,“媻皇國,元嘉二十六年,國王舍利媻羅跋摩遣使獻方物四十一種”。即婆皇,見該條。

磐起
  又作磐越。《後漢書》卷八八天竺國,“天竺國……東至磐起國”。或謂即今孟加拉國一帶,或謂在孟加拉東部,十世紀時當地文獻作Vangaladesam。

磐越
  《三國志》卷三0注引《魏略》西戎傳。即磐起,見該條。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