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島
  又作文都。《清續通考》卷三三九;《清史稿》卷一五九。即今印度尼西亞邦加島西北岸的文島(Muntok),或稱門托克。

文來
  《讀史紀》卷九九;《西南洋圖》;《東南洋圖》;《海錄》卷中、下。即文萊,詳該條。

文采
  《利病書》卷九三。即文萊之誤,見該條。

文單
  《舊唐書》卷一九七,“自神龍以後,真臘分為二:半以南近海多陂澤處,謂之水真臘;半以北多山阜,謂之陸真臘,亦謂之文單國”。《唐會要》卷一00,“致物國……南距婆利國十日行,東去不述國五日行,西北去文單國六日行”。《新唐書》卷四三下,“自驩州西南三日行,度霧溫嶺,又二日行至棠州日落縣,又經漦漦澗,四日行至文單國之算台縣,又三日行至文單外城,又一日行至內城,一曰陸真臘,其南水真臘。又南至小海,其南羅越國,又南至大海”。指今老撾的萬象(Vientiane),原為陸真臘的都城,有時亦用以名國。或謂萬象古名見於十三世紀泰文碑銘,作Vien-Chang﹐ 孟語或可還原為Muang Chan,古泰文vieng、孟語muang意為城鎮,漢語“單”可讀“善”,文單即萬象的古泰文或孟語名的譯音。也有的認為《唐會要》所載致物西北面的文單應在今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Sulawesi)島一帶求之,和老撾之文單為同名異地。另見《舊唐書》卷一一、一二;《唐會要》卷九八;《廣記》卷一九八;《御覽》卷七八六;《寰宇記》卷一七一、一七七;《冊府》卷九五七、九六五、九七一、九七四-九七六、九九九;《華夷圖》;《新唐書》卷二二二下;《玉海》卷一五三、一五四;《通考》卷三三二;《利病書》卷一二0;《讀史紀》卷一一二;《續通典》卷一四八;《清一統志》卷四二二;《續通志》卷六三八;《嘉慶志》卷五五三;《海關志》卷二。

文郎
  (一)《御覽》卷一七二,“《方輿志》曰:峰州承化郡,古文郎國﹝有文郎水﹞”。即文狼,見該條(一)。另見《武備志》卷二二三。(二)《東西洋考》卷四。即文郎馬神之略稱,詳該條。

文誕
  又作盤檀板大島萬蘭、萬瀾。《島夷志略》文誕條。即今印度尼西亞的班達(Banda)群島。

文狼
  (一)又作文郎、文朗。《水經注》卷三六,“《林邑記》曰:渡比景至朱吾,朱吾縣浦,今之封界。朱吾以南有文狼人,野居無室宅,……。縣南有文狼究,下流徑通”。《寰宇記》卷一七0,“峰州﹝承化郡,理嘉寧縣﹞,古文狼國,有文狼水”,“文狼城在新昌縣。《林邑記》云:蒼梧以南有文狼人,野居無室宅,……”。另《御覽》卷一七二引《林邑記》,其文與上大同,朱吾也作蒼梧、文狼作文郎。按我國史書所載文狼人或文郎夷的居地互有出入,一在朱吾縣南,一在峰州。越南史學界據《通典》、《舊唐書》之文,並益以該國晚出的史籍和傳說,認為文狼係其遠古的部族名稱,其發祥地在北部的永富省及其附近,文狼城在山圍(Son Vi)即今臨洮(Lam Thao) 縣一帶。但據記載文狼一名最早的《林邑記》,文狼人居地及文狼究(水)均應於越南中部的平治天省求之。故中外史家多有認峰州與文狼無涉的;《通典》所載“(峰州)古文朗國﹝有文朗水﹞”中的文朗係夜郎之誤,應以《元和郡縣志》為正,而《御覽》、《寰宇記》所引《林邑記》文將朱吾訛為蒼梧乃承襲《通典》之誤而改。另見《御覽》卷九八一。《交阯總志》卷一作文郎城。(二)《東西洋考》卷四、九;《象胥錄》卷四;《世法錄》卷八二;《續通考》卷二三八。即文郎馬神的訛略,詳該條。

文萊
  又作佛泥、佛尼、佛坭婆羅汶來渤黎、文來、汶萊,或誤為文采。《東西洋考》卷五,“文萊即婆羅國,東洋盡處,西洋所自起也”。即今加里曼丹島北部的文萊國(Brunei),或專指其首都斯里巴加灣(Seri Begawan)市。參勃泥遍奴忻、文萊港口、婆羅等條。另見《順風》苧盤往文萊條;《東西洋考》卷九;《象胥錄》卷四;《世法錄》卷八二;《海上紀略》;《海國錄》;《南洋論》;《明史》卷三二三;《續通典》卷一四七;《清一統志》卷四二二;《續通考》卷二三八;《清通典》卷九七、九八;《清通考》卷二九三;《海關志》卷二四、三0;《清續通考》卷三三一、三三三;《清史稿》卷二八四。

文都
  《海錄》卷中,“(噶喇叭峽)峽西大山名網甲,別峙海中。山麓有文都、上盧寮、下盧寮、新港等處”。即文島,詳該條。

文朗
  《通典》卷一八四,“峰州﹝今理嘉寧縣﹞,古文朗國﹝有文朗水﹞,亦陸梁地。秦屬象郡。二漢屬交趾郡”。詳文狼條(一)。另見《舊唐書》卷四一;《輿地廣記》卷三八;《通考》卷三二三;《寰宇通志》卷一一八;《明一統志》卷九0;《殊域錄》卷六;《清一統志》卷四二二;《嘉慶志》卷五五三。

文犀
  《御覽》卷九三0,“郭子橫《洞冥記》曰;文犀國去長安萬里,在日南之南,人長七尺,被髮至踵,乘犀、象以為車船”。或在今印度支那半島南部,今地不詳。

文老古
  《島夷志略》文老古。即今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Maluku)群島。

文杜陵
  《南海志》卷七。故地或以為在今加里曼丹島北部,指馬來西亞沙撈越州的賓土盧(Bantulu);或以為在今菲律賓,指棉蘭老(Mindanao)島或民都洛(Mindolo)島。

文武樓
  又作文武樓山、文武樓門、外文武樓等。《東西洋考》卷九,“又從呂宋﹝過文武樓,沿山至龍隱大山,為以寧港。﹞指今菲律賓的民都洛(Mindolo)島,或專指該島西北部的曼布勞(Mamburao)。另見《東西洋考》卷五。

文郎水
  《御覽》卷一七二。即文狼究,見文狼條(一)。

文狼究
  又作文狼水、文朗水、文郎水。《扶南記》;《林邑記》;《水經注》卷三六;《嶠南記》。見文狼條(一)。

文朗水
  《通典》卷一八四;《通考》卷三二三。即文狼究,見文狼條(一)。

文魯古
  (一)《南海志》卷七。即文老古,詳該條。(二)《順風》各處州府山形水勢圖條,“假五嶼:打水三十五托﹐是老古石岸所山嘴。文魯古﹕灣內淺可防﹐打水三十托正路”。即今馬來西亞的馬六甲(Malacca),或在其附近。

文丁內埠
  《清續通考》卷三三八;《清史稿》卷一五九。或指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西北岸的萬丹(Banten)。

文武樓山
  《海上紀略》。即文武樓,見該條。

文萊大山
  又作無來由息力大山。《西南洋圖》。泛指綿亙於加里曼丹島上的伊蘭(Iran)、卡普阿斯(Kapuas)、木勒(Muller)、斯赫瓦內(Schwaner)等山。

文萊港口
  又稱毛文蠟、毛花蠟勃泥港等。《東西洋考》卷九,“鯉魚塘:收毛花蠟,即文萊港口”。指文萊(Brunei)的斯里巴加灣(Seri Begawan)市,或專指該市東面的穆阿拉(Muara)。

文郎馬神
  又作馬神、馬辰、馬承、馬臣口辰,或訛為文郎、文狼。《東西洋考》卷四,“文郎馬神國以木為城,城只一半,餘半皆山也”。即Bandjarmasin的譯音,今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南岸的馬辰。另見《東西洋考》卷九;《象胥錄》卷四;《世法錄》卷八二;《外國詞》;《明史》卷三二三;《清貢圖》卷一;《續通典》卷一四七;《續通考》卷二三八;《嘉慶志》卷五五六。

 

 

 

 

 

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