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噠
  《海錄》卷中咕噠國,“由尖筆闌東南行,順風約二三日可到。王居埔頭,有荷蘭番鎮守”。在今加里曼丹島西岸山口洋(Sing Ka-wang)和曼帕瓦(Mampawa)之間,或指蒙特拉多(Montrado)及其附近一帶。另一說咕噠為山口洋西南勒木庫坦(Lemukutam)島名的省譯。

咕嚕慕
  《海錄》卷上西嶺,“西嶺在笨支里少北,又名咕嚕慕”。“少北”應為“少南”之訛,即今斯里蘭卡之科倫坡(Colombo)。

姑奴
  《御覽》卷七九0姑奴國引《南州異物志》:“姑奴去歌營可八千里。”今地無考。

姑馬山
  《順風》古里往忽魯謨斯條。在今阿剌伯海北岸,今地無考。

骨論
  《經音義》卷八一,“崑崙語:上音昆,下音論,時俗便亦曰骨論”。即骨侖,見該條。

骨侖
  又作骨論。《求法傳》卷下,“又貞固弟子一人,…到佛逝國,解骨侖語,頗學梵書”。 《寄歸傳》卷三,“若南海骨侖國,則銅釜盛水,穿孔下流,水盡之時即便打鼓”;另見該書卷四。即崑崙的異譯,泛指中南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一帶國家和居民。

骨堂
  又作骨唐。《經音義》卷八一,“南海洲島中夷人也,甚黑,裸形,能馴服猛獸犀象等。種類數般,即有僧祇、突彌、骨堂、閤蔑等”。或謂即甘棠,詳該條及崑崙條(一)。

骨唐
  《東征傳》,“(廣州)師子國、大石國、骨唐國、白蠻、赤蠻等往來居住,種數極多”。即骨堂,見該條。

骨八丹
  《航海圖》圖二0。即今印度奧里薩邦沿海之曼尼克帕塔那(Manikpatna),位於北緯十九度四十三分處。

骨里傍
  《島夷志略》馬八兒嶼。或謂即今斯里蘭卡西岸之卡耳皮提亞(Calpentya)。

古里
      《瀛涯》古里國,“即西洋大國。從柯枝國港口開船,往西北行,三日方到”。又作西洋古里、古俚。即今印度喀拉拉邦北岸卡利卡特(Calicut),又譯科澤科德。另見《番國志》古里國;《星槎》前集;《航海圖》圖二0﹔《前聞記》下西洋條;《朝貢錄》卷下;《海語》序;《廣輿圖》卷二;《明續通考》卷二三七;《三才地理》卷一三;《咸賓錄》卷四;《四夷廣記》;《周咨錄》卷八;《順風》阿齊往古里條;《皇輿考》卷一二;《裔乘》卷七;《圖書編》卷六0;《象胥錄》卷五;《世法錄》卷八二;《華夷記》卷四;《鴻猷錄》卷六;《四夷雄略》卷一;《武備志》卷二三七;《利病書》卷一一九;《讀史紀》卷一一二;《譯史》卷二;《外國詞》;《明史》卷三二六﹔《清一統志》卷四二四;《續通考》卷二三九;《嘉慶志》卷五五八;《清職貢圖》卷一;《海關志》卷四。

古羅
      《通考》卷三三二,“(占賓國)又行六十一晝夜,歷伊麻羅里山至古羅國”。或謂又作古剌,在今緬甸的勃固(Pegu)至仰光一帶;或謂又作哥羅,故地在今馬來半島西岸。另見《宋史》卷四八九;《集事淵悔》卷四七;《利病書》卷一二0;《讀史紀》卷一00。

古淚
      《島夷志略》遐來物,“古淚之下,山盤數百里,厥田中下”。或謂即勾欄山的異譯,指今印度尼西亞的格蘭(Gelam)島;一說在今蘇拉威西(Sulawesi)島。

古林
      《宋史》卷四九0層檀國,“經勿巡、古林、三佛齊國乃至廣州”。又作閣藍故臨,即Kulam音譯,為今印度西南部奎隆(Quilon)港。另見《清波別志》卷中;《通考》卷三三二﹔《集事淵海》卷四七;《圖書編》卷五九;《利病書》卷一一九;《讀史紀》卷一一二;《續通典》卷一四八;《續通志》卷六三七。

古苴
      《利病書》卷一二0;《讀史紀》卷一00。即古笪之誤,見該條。

古俚
      《明四夷考》卷下古俚。即古里,見該條。

古剌
      又作古喇、大古剌、大古喇。《百夷傳》,“百夷在雲南西南數千里,其地方萬里。景東在其東,西天、古剌在其西,八百媳婦在其南,吐番在其北。……俗有大百夷、小百夷、漂人、古剌、哈剌、緬人、結些、吟杜、弩人、蒲蠻、阿昌等名,故曰百夷”。一般認為在今緬甸的勃固(Pegu),明代曾於其地設古剌或大古剌軍民宣慰使司。另見《明一統志》卷八七;《南詔史》卷下;《廣輿圖》卷一;《四夷館考》下;《武備志》卷二0二;《利病書》卷一一二;《讀史圖》卷三;《清續通考》卷三三三。

古壘
      又作格烈、格列。《明史》卷三二四占城,“故王占巴的賴侄摩訶貴來遣使奏:‘……後屢興兵伐安南,致敵兵入舊州、古壘等處,殺掠人畜殆盡’”。古壘原為占城國地,十五世紀後被安南國所據,改為思州、義州,隸昇華府或升華路。其地約當越南義平(Nghia Binh)省北部的廣義(Quang Ngai)一帶。

古齋
      或誤為都齋。《越嶠書》卷七,“莫登庸……其父流寓安南海陽路宜陽縣古齋社,……(登庸)偽立其子方瀛為皇帝,僭改元十正,偽自稱太上皇,退居古齋之地”。在越南海防市東南,位建水(Kien Thuy,一作建瑞)縣東面一帶。另見《安南棄守》;《越嶠書》卷一、六、一二;《廣輿圖》卷二;《安南圖說》;《圖書編》卷五九;《明續通考》卷二三五;《四夷雄略》卷一;《三才地理》卷一三;《安南圖志》;《四夷廣記》;《武備志》卷二二三、二三八;《利病書》卷一0六、一一八;《讀史紀》卷一一二;《讀史圖》卷四;《清一統志》卷四二二。

古望
      《南海志》卷七。或謂又作胡麻烏馬,在越南義平、富慶二省交界的虯蒙(Can Mong)山一帶。

古邏
      《諸蕃志》卷上闍婆國,“西北泛海十五日至渤泥國。又十日至三佛齊國,又七日至古邏國,又七日至柴歷亭,抵交趾,達廣州”。大食國條,“舊傳廣州言大食國人無西忽盧華……自言遠慕皇化,附古邏國舶船而來”。或謂即古羅、哥羅等的異譯,其故地有馬來半島的克拉(Kra)地峽、西岸的吉打(Kedah)、馬六甲(Malacca)等說。但據《諸蕃志》所記,當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東南岸至越南南岸的航道間,似應於新加坡海峽及馬來半島東岸一帶求之,或即馬來語Kuala(港口)的譯音,指馬來西亞的瓜拉龍運(Kuala Dungun)或瓜拉丁加奴(Kuala Trengganu)。另見《宋會要稿》冊一九九;《通考》卷三三二;《宋史》卷四八九、四九0;《集事淵海》卷四七;《海關志》卷二。

古笪
      或又作古答奴,誤為古苴。《新唐書》卷四三下,“(占不勞)山在環王國東二百里海中。又南二日行至陵山。又一日行,至門毒國。又一日行,至古笪國。又半日行,至奔陀浪州。又兩日行,到軍突弄山”。一般均認為即占城碑銘中Kauthara的譯音,指越南富慶省東南部的芽莊(Nha Trang)。也有的認為在芽莊之北。

古喇
      《西南夷風土記》,“夷錦各夷皆出,惟古喇為勝”。《緬略》云,“擺古即古喇宣慰司也”。《利病書》卷一一0,“(緬甸)又十日至洞吾,又十日至擺古,莽酋居之,即古喇宣慰司。擺古,夷語也”。即古剌,詳該條。另見《利病書》卷一一二;《讀史紀》卷一一九;《明史》卷三一五;《征緬紀聞》;《清一統志》卷三八九;《續通考》卷二四三;《滇繫》卷一0。

古里牙
      《航海圖》圖二一。在今阿拉伯半島東岸北緯二十三度十六分處,今名古拉伊雅(Quraiyat)村。

古里佛
      《島夷志略》古里佛,“當巨海之要衝,去僧加剌密邇,亦西洋諸番之馬頭也”。即今印度喀拉拉邦北岸的卡利卡特(Calicut)。

古羅山
      《通考》卷三三二;《宋史》卷四八九;《集事淵海》卷四七;《利病書》卷一二0。即古羅,見該條。

古羅江
      《新唐書》卷四三下,“一路自驩州東二日行,至唐林州安遠縣,南行經古羅江,二日行至環王國之檀洞江”。在今越南中部,或謂指義靜省東南部流經奇英縣南的河流;一說指平治天省北部的氵靈(Linh)江。

古剌麻
      《鴻猷錄》卷六;《華夷記》卷四。即古麻剌之誤,見該條。

古麻里
      《圖書編》卷五九。即古麻剌,見該條。

古麻剌
      又作古麻剌朗、麻剌、古麻里,或誤為古剌麻。《皇明四夷考》卷下,“古麻剌,在東南海中。永樂時,王哇來頓本率其臣來朝,至福州卒。賜謚康靖,敕葬閩縣,有司歲時祭”。故地在今菲律賓,或謂在棉蘭老(Mindanao)島,又作民多朗。一說為呂宋島博利瑙(Bolinao)角附近的Cabarruyan島。另見《寰宇通志》卷一一八;《明會典》卷一0六東南夷下;《明一統志》卷九0;《嶺海圖》;《廣輿圖》卷二;《皇輿考》卷一二;《圖書編》卷六0;《明續通考》卷二三六;《咸賓錄》卷六;《三才地理》卷一三;《裔乘》卷五;《武備志》卷二三六、二三七;《華夷記》卷四;《象胥錄》卷一、五;《世法錄》卷八二;《外國詞》;《譯史》卷二;《讀史紀》卷一一二;《讀史圖》卷四。

古朗洞
      《新唐書》卷四三下,“自驩州西南二三日行,度霧溫嶺,又二日行至棠州日落縣,又經羅倫江及古朗洞之石蜜山,三日行至棠州文陽縣”。古朗洞及石蜜山均在老撾的甘蒙(Cammon)省內,位甘結(Khemkuet)至班梳(Ban Sot)之間,今地不詳。

古答奴
      《元史》卷一二,“(至元二十年九月)丙寅,古答奴國因商人阿剌畏等來言,自願效順”。即古笪,見該條。

古幞山
      又作幞山。《順風》呂宋往文萊條。在今菲律賓巴拉巴克(Balabac)島至馬來西亞沙巴(Sabah)北端之間,今地不詳。

古木領峰
      《職方外紀》卷一。即今印度南端科摩林角(Cape Comorin)。

古爾官韃
      《坤輿全圖》。即今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加爾各答(Calcutta)。

古里地悶
      《島夷志略》古里地悶,“居加羅之東北,山無異本,唯檀樹最盛”。即今帝汶(Timor)島。另見《閩書》卷一四六。

古里班卒
      《寰宇通志》卷一一八,“古里班卒國:……國朝永樂三年,國王遣其使臣馬的等來朝並貢方物”,“田瘠,穀少登。氣候不齊,夏則多雨多寒,……〔俱《島夷志》〕”。即《島夷志略》班卒的異名,在馬六甲海峽一帶。或謂古里係馬來語giri的譯音,意為山。也有的認為係誤合古里、班卒兩地為一。參班卒條(一)。另見《明一統志》卷九0;《嶺海圖》;《廣輿圖》卷二;《皇輿考》卷一二;《鴻猷錄》卷六;《明四夷考》卷下;《圖書編》卷五九、六0;《明續通考》卷二三六;《咸賓錄》卷六;《三才地理》卷一三;《四夷廣記》;《裔乘》卷七;《武備志》卷二三六、二三七;《華夷記》卷四;《象胥錄》卷五;《世法錄》卷八二;《譯史》卷二、三;《讀史紀》卷一一二;《讀史圖》卷四;《明史》卷三二六;《續通典》卷一四九。

古麻剌朗
      《明史》卷三二三,“古麻剌朗,東南海中小國也”。即古麻剌,詳該條。另見《明史》卷七、八;《續通典》卷一四七;《續通考》卷二三八。

古闌丹港
      《航海圖》圖一四。在今馬來半島東岸,即馬來西亞的哥打巴魯(Kota Bahru)。

古喇得楞
      《讀史紀》卷一一九,“得楞〔在大古喇西南,古喇別部也。亦曰古喇得楞,與暹羅相近。萬曆三十八年,暹羅與得楞合攻緬甸,殺莽應里子機撾,擺古為之殘破云〕”。古喇指緬甸南部的勃固(Pegu)一帶,得楞(Talaing)指緬甸的孟族,此處或因得楞族曾雄踞於勃固地區而把地名、族名合一。

古力由不洞
      《航海圖》圖一七。古力由即占語culao、馬來語pulau音譯,義為島;不洞即Butang對音。即今馬來半島西岸外泰國的布坦(Butang)群島。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