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
  《梁書》卷五四海南盤盤國,“復使送菩提國真舍利及畫塔”。指今印度和斯里蘭卡等古代佛教國家。另見《南史》卷七八;《御覽》卷七八七;《冊府》卷九六八;《通志》卷一九八;《通考》卷三三一。

菩提薩州
  《殊域錄》卷八真臘,“又由占城過淡水湖、菩提薩州,歷魯般寺而至真臘”。即今柬埔寨的菩薩(Pursat)省,或專指其省會菩薩一帶。該地泰文名作Pothisat,菩提薩即其譯音。其名源自梵文名Bodhi-sattva (菩提薩埵,簡稱菩薩)。參佛村條。另見《四夷廣記》;《象胥錄》卷四;《世法錄》卷八二。

莆奔
  《元史》卷二一0;《明一統志》卷九0;《四夷廣記》;《東西洋考》卷二;《清一統志》卷四二四;《嘉慶志》卷五六0。即蒲奔、莆奔大海,見各該條。

莆家龍
  又作蒲家龍、北膠浪,或謂又稱把拿路曷。《代答》卷二,“闍婆國,又名莆家龍,在海東南,勢下故曰下岸”。即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北加浪岸(Pekalongan)。另見《諸蕃志》卷上;《事林》卷五;《異域志》卷下;《寰宇通志》卷一一八;《明一統志》卷九0;《明四夷考》卷上;《圖書編》卷五九;《四夷館考》卷上;《東夷說》;《明續通考》卷二三六;《三才人物》卷一二;《三才地理》卷一三;《利病書》卷一一九;《讀史紀》卷一一二;《四譯館考》卷一;《明史》卷三二四;《清一統志》卷四二四;《續通考》卷二三八;《嘉慶志》卷五六0。

莆奔大海
  又作蒲奔大海。《元史》卷二一0,“八節澗……澗上接杜馬班王府,下通莆奔大海”。當指今爪哇海東海。一說為今印度尼西亞馬都拉島(Madura I.)和爪哇島之間的海域。另見《明一統志》卷九0;《四夷廣記》;《東西洋考》卷二;《清一統志》卷四二四;《嘉慶志》五六0。

蒲干
  《利病書》卷一一0;《滇繫》卷一0。即蒲甘,見該條。.

蒲甘
  又作普幹、補幹、蒲干、普澣。《代答》卷二,“蒲甘國,自大理國五程至其國,自窊裏國六十程至之。隔黑水淤泥河,則西天諸國不可通矣”。《諸蕃志》卷上蒲甘國,“皇朝景德元年,遣使同三佛齊、大食國來貢,獲上元觀燈。崇寧五年又入貢”。蒲甘(Pagan)一般指緬甸約九世紀至十三世紀末的蒲甘王朝。作為城名有時又專指其國都即蒲甘城,但元末以後,蒲甘往往也用來指阿瓦(Ava)或邦牙(Pinya)。另見《代答》卷三;《雲麓鈔》卷五;《宋會要稿》冊一九九;《玉海》卷一五三、一五四;《通考》三三二;《南海志》卷七;《元征緬錄》;《安南志略》卷五;《宋史》卷二0、一一九、四八九;《異域志》卷上;《元史》卷二一0;《集事淵海》卷四七;《寰宇通志》卷一一八;《明一統志》卷九0;《嶺海圖》;《朝貢錄》卷上;《南詔史》卷下;《廣輿圖》卷二;《皇輿考》卷一二;《明四夷考》卷上;《殊域錄》卷八;《圖書編》卷五九、六0;《四夷館考》卷上;《明續通考》卷二三六;《四夷雄略》卷二;《萬國圖》;《緬略》;《三才地理》卷一三;《四夷廣記》;《東西洋考》卷三、九;《武備志》卷二二三、二三六;《華夷記》卷四;《象胥錄》卷四;《世法錄》卷八二;《利病書》卷一一二、一一九;《譯史》卷三;《讀史紀》卷一一二、一一三、一一九;《讀史圖》卷四;《四譯館考》卷一;《續通典》卷一四八;《清一統志》卷四二四;《續通志》卷六三八;《嘉慶志》卷五五九;《清史稿》卷五二八。

蒲買
  《真臘記》屬郡,“屬郡九十餘,曰真蒲,曰查南,曰巴澗,曰莫良,曰八薛,曰蒲買,曰雉棍,曰木津波,曰賴敢坑,曰八廝里”。或謂在今泰國東部,指呵叻(Khorat)東北面的披邁(Phimai)。另見《殊域錄》卷八;《四夷廣記》。

蒲伽
  《安南志略》卷一;《元史》卷六三;《越嶠書》卷一。當在越南的中南部,今地不詳。

蒲奔
  又作蒲盤、莆奔。《島夷志略》蒲奔,“地控海濱,山蹲白石,不宜耕種,歲仰食於他國”。在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東部及附近,或指布林賓(Blimbing)一帶。一說為廚閩(Tuban)名的音轉。也有的認為在馬都拉(Madura)島或巴厘(Bali)島。另有爪哇島東部南岸的崩崩(Bumbum)灣、加里曼丹島南岸的瓜拉彭布安(Kuala Pembuang)、加里曼丹島東南岸的Tana Bumbu等說。

蒲羅
  《通典》卷一八七;《通志》卷一九七;《荒史》。或為蒲羅中之略,見該條。

蒲類
  《御覽》卷七九0歌營國,“《南州異物志》:歌營國在句稚南,可一月行,到其南大灣中有洲名蒲類”。或謂在今印度尼西亞,今地不詳。

蒲盤
  《南海志》卷七。即蒲奔,見該條。

蒲婆
  又作蒲婆羅、蒲婆眾。《宋史》卷八,“(大中祥符四年二月)壬戌,……勿巡、蒲婆、大食、吐蕃諸族來貢”。或在今東南亞,今地不詳。一說即蒲奔,參該條。

蒲黃
  《異域志》卷下;《御覽》卷七八七引《宋元嘉起居注》,“二十六年,蒲黃國獻牛黃等物,又獻鬱金香等物”。今地無考。

蒲端
  《宋會要稿》冊一九七,“占城國……東去麻逸國二日程,蒲端國七日程”,“蒲端在海上,與占城相接,未嘗與中國通。真宗咸平六年九月,其王其陵遣使李乞也罕、副使加彌難來貢方物及紅鸚鵡。景德元年正月,詔上元節夜中使命押伴蒲端使觀燈宴飲”。或據方位認為蒲端應在今菲律賓群島,即棉蘭老(Mindanao)島北岸的武端(Butuan)。但《諸蕃志》卷上蒲甘國云“皇朝景德元年,遣使同三佛齊、大食國來貢,獲預上元觀燈”,《宋史》卷一一三、四九0亦載其事,故也有的主張蒲端應即緬甸之蒲甘(Pagan)國。參蒲甘條。另見《指掌圖》﹔《山堂考》卷六一;《宋會要稿》冊一九九﹔《玉海》卷一五三、一五四;《通考》卷三三二、三三九;《南海志》卷七;《宋史》卷七、八、四八九;《集事淵海》卷四七;《裔乘》卷七;《讀史紀》卷一一二。

蒲干城
  《利病書》卷一一0,“(芒市)其水……皆流至緬地,合大盈江,曰大車江,自騰越流至司境,匯於緬中蒲干城”。即蒲干緬王城,見該條。另見《滇繫》卷一0。

蒲蘆中
  《利病書》卷一二○。即蒲羅中,見該條。

蒲羅中
  又作蒲蘆中,或略為蒲羅。《通典》卷一八七﹐“又《扶南土俗傳》云﹕拘利東有蒲羅中人,人皆有尾,長五六寸,其俗食人。按其地並西南蒲羅,蓋尾濮之地名”。《御覽》卷七八七﹐“《扶南土俗》曰,拘利正東行,極崎頭,海邊有居人,人皆有尾五六寸,名蒲羅中國,其俗食人”。或謂蒲羅為馬來語 Pulau(島)的譯音,中為 ujong(盡頭、海角)的譯音,合起來意為(馬來)半島盡頭的島,指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柔佛(Johore)一帶。一說為 Prathom 的對音,指泰國的佛統(Nakhon Pathom)。也有的認為在泰國的北大年(Patani)或萬倫(Ban Don)灣一帶。另見《御覽》卷七九一;《寰宇記》卷一七九;《通考》卷三三0。

蒲家龍
  《廣輿圖》卷二;《四夷廣記》;《東西洋考》卷三;《武備志》卷二三六;《象胥錄》卷四;《世法錄》卷八二;《讀史圖》卷四。即莆家龍,見該條。

蒲哩咾
  《島夷志略》三島。或謂又作蒲哩嚕,即今菲律賓呂宋島東面的波利略(Polillo)島。一說又作麻里荖嶼,為呂宋西岸的博利瑙(Bolinao)。參巴弄吉條

蒲哩喚
  《雲麓漫鈔》卷五;同書同卷亦作蒲里喚。即蒲哩嚕,見該條。

蒲哩嚕
  又作蒲哩喚。《諸蕃志》卷上蒲哩嚕,“蒲哩嚕與三嶼聯屬,聚落差盛,……”,另見卷下。一說又稱蒲里咾,即菲律賓呂宋島東面的波利略(Polillo)島。一說為滿哩嚕之訛,又作麻里魯,即今馬尼拉(Manila)。此外尚有巴拉望(Palawan)島、保和(Bohol)島和棉蘭老(Mindanao)島等說。

蒲婆眾
  《宋會要稿》冊一九九,“ (大中祥符四年二月十七日)蒲婆眾國麻勿加勒、……並詣行在朝貢”。《宋史》卷四八九,“海上又有蒲端國、三麻蘭國、勿巡國、蒲婆眾國、大中祥符四年祀汾陰,並遣使來貢”。即蒲婆,見該條。另見《通考》卷三三二。

蒲婆羅
  《宋會要稿》冊一九七,“大中祥符四年二月,……蒲婆羅國主麻勿和勒並遣使貢瓶香、象牙,皆海上小國也”。即蒲婆,見該條。

蒲甘緬城
  《廣輿圖》卷一;《讀史紀》卷一一九。即蒲甘緬王城,見該條。

蒲奔大海
  《東西洋考》卷九;《讀史紀》卷一一二。即莆奔大海,見該條。

蒲甘緬王城
  又作蒲甘緬城、蒲干城。《寰宇通志》卷一一三,“緬甸軍民宣慰使司〔……其地通曰緬,舊有江頭、太公、馬來、安正國、蒲甘緬王五城,……〕”。一般指今緬甸中部的蒲甘(Pagan)城。但十三世紀末蒲甘王朝衰亡後,有時也用來指阿瓦或其南的邦牙。另見《明一統志》卷八七;《南詔史》卷上;《四夷館考》卷下;《明續通考》卷二三一、二三六;《三才地理》卷一三;《利病書》卷一一0;《讀史紀》卷一一九;《讀史圖》卷二;《明史》卷四六;《續通典》卷一四六;《續通考》卷二三五;《滇繫》卷一0;《嘉慶志》卷五五六。

蒲羅甘兀亮
  《諸蕃志》卷上占城國。即容蒲羅甘兀亮,見該條

普幹
  《南詔野史》卷下緬人,“緬甸國流入者,有老緬、阿瓦、猛別、雍會、普幹、擺古、得楞子等類”。即今緬甸中部的蒲甘(Pagan)。另見《西南夷記》;《利病書》卷一一一。

普嵐
  《魏書》卷四下、卷六。即拂菻,見該條

普澣
  《滇繫》卷一0。即普幹,見該條。

普羅美
  《清史稿》卷五二八,“(道光五年)緬將班都拉中炮死,(英軍)遂長驅入普羅美”。即今緬甸西南部的卑謬(Prome)。

幞山
  又作古幞山。《順風》文萊回呂宋條,“(望煙山)丑艮三更取五侖,且艮八更取幞山,……(丑)癸五更取淺馬頭。丑癸五更取芭荖員”。在今菲律賓巴拉巴克(Balabac)島至馬來西亞沙巴(Sabah)北端之間,今地不詳。

幞頭門
  又稱殺牛坑刣牛坑、刣牛坑大山。《東西洋考》卷九,“又從密雁港〔幞頭門,用丙午、單午,十更,取六藐山〕”。當在今菲律賓呂宋島西北岸的維甘(Vigan)港附近。另有Pao灣、Nagabungan灣等說。另見《順風》泉州往彭家施闌條。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