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夷
  《法顯傳》,“瑠璃王欲伐舍夷國”。為巴利文Sakki音譯,意即證者、證人。證者國指釋迦牟尼國,即迦維羅衛,見該條。

舍城
  《五天竺傳》,“即此鹿野苑、拘尸那、舍城、摩訶菩提等四大靈塔。即王舍城,見該條。

舍利君
  《冊府》卷九七0,“(顯慶三年八月)舍利君國王失利提婆…並遣使朝貢”。即舍跋若,見該條。

舍利國
  《百夷傳》,“緬之西即西天也。〔緬國,古舍利國,又名獅子國,多佛塔〕”。即舍利佛城,見該條。

舍利城
  又作西舍利城。《蠻書》卷一0,“驃國……與波斯及婆羅門鄰接。西去舍利城二十日(《御覽》卷七八九引《南夷志》作六十日)程。據佛經,舍利城,中天竺國也。近城有沙山,不生草木。《恆河經》云,沙山中過”。另《珠林》卷三六載,“又《百緣經》云,昔佛在世時,舍利城中有諸人民,……”。舍利原指佛祖釋迦牟尼的遺骨,相傳由其信徒分取建城置塔供奉,《蠻書》所載之舍利城當於印度境內求之,今地不詳。

舍跋若
  《新唐書》卷二二二下瞻博。或謂為舍利若之訛,即珠利耶(Chuliya)譯音,為南印度古國,今科弗里(Cauvery)河與佩內爾(Penner)河間地區。另見《玉海》卷一五三﹔《續通典》卷一四八;《續通志》卷六三六。

舍婆提
  《續僧傳》卷四玄奘傳。即室羅伐悉底國,見該條。另見《珠林》卷四一;《經音義》卷一0;《翻梵語》卷八;《翻譯集》卷七。

舍利佛城
  又有羅城、舍利國等稱。《舊唐書》卷一九七,“驃國……其羅城構以磚甃,周一百六十里,濠岸亦構磚,相傳本是舍利佛城”。指驃國的首都,在今緬甸西部的卑謬(Prome)附近。按《蠻書》卷一0所載驃國西去二十日(有些版本作六十日)的舍利城,應在印度境內,《舊唐書》或誤將舍利城附會為驃國首都。也有可能因驃國信奉佛教,故以此名其都城或國家。另見《唐會要》卷一00;《御覽》卷七八九;《通考》卷三三0。

設國
  《新唐書》卷四三下。又作施曷,在今阿拉伯半島南岸南也門一帶,古阿拉伯地理書作 Shihr。

設比奈
  《瀛涯》占城國,“ 國之東北百里有一海口,名新州港。岸有一石塔為記,諸處船隻到此艤泊登岸。岸有一寨,番名設比奈”。指越南義平省東南岸的歸仁港,即其占文名 Sri Vinaya 或 Sri Banoy 的譯音。 另見《朝貢錄》卷上。

設比祭
  《四夷廣記》。即設比奈之訛,見該條。

設北奈
  《番國志》。即設比奈,見該條。

設拉子
  《經世大典圖》又作失羅子石羅子泄拉失失剌思。今伊朗法爾斯省設拉子(Shiraz)。

設多圖盧
  《西域記》卷四設多圖盧國。梵名Satadra,為北印度古國,原為河名,即今印度河支流蘇特里傑(Sutlej)的古稱 ,今河以東皆其地,都城在薩興(Sarhind)另見《方志》卷上;《慈恩傳》卷二。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