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剌
  《古今圖》;《籌海編》卷三;《武備志》卷二一三;《利病書》卷九一;《讀史紀》卷一00;《明史》卷七四。即滿剌加之略稱,見該條。

滿剌加
  又作滿剌迦、滿喇加、滿剌、滿喇咖、滿臘伽、瞞喇咖、麻六甲麼六甲磨六甲麻喇甲、嘛六甲、蔴六甲麻六呷麻剌甲,或另稱文魯古。《瀛涯勝覽》滿剌加國,“ 自占城向正南,好風船行八日到龍牙門,入門往西行,二日可到”。即今馬來西亞的馬六甲(Malacca)州一帶,在十四至十六世紀,為馬來半島上的一大強國,其首府和港口同名。或謂 Malacca之名源自馬來語 mělaka,指餘甘子樹,因該地種有此樹故名。一說起於阿拉伯語Malakat,意為市場。另見《番國志》;《星槎》前、後集;《航海圖》圖一六;《寰宇通志》卷一一八;《明一統志》卷九0;《明會典》卷一0六;《前聞記》;《朝貢錄》卷上、中;《海語》卷上、中;《嶺海圖》;《廣輿圖》卷一、二;《皇輿考》卷一二;《鴻猷錄》卷六;《安南圖說》:《籌海編》卷一二;《明四夷考》卷上、下;《殊域錄》卷五、八、九、一五;《圖書編》卷五九、六0;《四夷館考》卷上、下;《華夷考》卷七、九、一0;《東夷說》﹔《嶺海異聞》﹔《明續通考》卷二三六;《本草》卷八;《咸賓錄》卷三、六;《四夷雄略》卷一、三;《萬國圖》;《三才地理》卷一三;《四夷廣記》;《日本一鑒》卷六;《裔乘》卷二;《東西洋考》卷二-五、九、一一、一二;《武備志》卷二二三、二二七、二三五-二三七;《職方外紀》卷一、五;《華夷記》卷四;《象胥錄》卷一、四、五;《世法錄》卷八一、八二;《利病書》卷一0三、一一九、一二0;《坤輿說》卷下;《外國詞》;《譯史》卷三;《讀史紀》卷一00、一一二;《讀史圖》卷四;《四譯館考》卷一、三;《明史》卷六-一四、八一、一七九、一八三、二00、三0四、三0六、三二一、三二三、三二六、三三二;《清貢圖》卷一;《續通典》卷一四八;《清一統志》卷四二四;《續通考》卷二三七-二三九;《嘉慶志》卷五五七、五五九、五六0;《海關志》卷四、二一、二六。

滿剌迦
  《星槎》後集;《譯史》卷三。即滿剌加,見該條。

滿喇加
  《越嶠書》卷一一;《四夷廣記》;《坤輿全圖》;《坤輿說》卷下;《明史》卷一六一。即滿剌加,見該條。

滿喇咖
  《順風》各處州府山形水勢之圖條;《四夷廣記》。即滿剌加,見該條。

滿臘伽
  《四夷廣記》。即滿剌加,見該條。

滿者伯夷
  又作門遮把逸麻喏巴歇、麻喏八歇、滿者百夷、麻喏巴歇村。《四夷廣記》伯作百。《瀛涯》爪哇國,“ 自蘇兒把牙小船行七八十里到埠頭,名章姑,登岸投西南行一日半,到滿者伯夷,即王之居處也”。此指十三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初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的 Madjapahit王國的首都,滿者伯夷即其音譯。故址在布蘭塔斯(Brantas)河下游,位泗水(Surabaya)西南,或謂即今惹班(Modjokerto)一帶。另見《番國志》;《朝貢錄》卷上;《明四夷考》卷上;《圖書編》卷五九;《四夷館考》卷上;《明續通考》卷二三六;《咸賓錄》卷六;《裔乘》卷二;《東西洋考》卷三;《武備志》卷二三六。

瞞喇咖
  《順風》新村爪蛙至瞞喇咖山形水勢之圖條。即今馬來西亞的麻六甲(Malacca)。參滿剌加條。

饅頭嶼
  《四夷廣記》舊港收回地滿山針路條,“出港口用壬子四更船取七嶼,用單癸針三更船取饅頭嶼”。即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東岸外的新格(Singkei)島。參三佛嶼官嶼條(一)。另見《順風》苧盤往舊港並順塔針路條;《東西洋考》卷九;《指南》浯嶼往咬口留吧條;《東南洋圖》。

曼谷
  又作盤谷。《清續通考》卷三三三,“暹羅……以曼谷為國都”。即今泰國的首都曼谷(Bangkok)。另見《清史稿》卷五二八。

曼尼坡
  《清史稿》卷五二八,“緬西北有曼尼坡部,又西有阿薩密部”。 指今印度、緬甸交界的曼尼普爾(Manipur)河流域一帶。

曼加薩
  《清通典》卷九八“ (曼加薩)在東南港中,舊為武訖種類,近屬噶喇巴”。即今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Sulawesi)島西南端的望加錫(Macassar)。另見《清通典》卷九七;《清通考》卷二九三;《清續通考》卷三三一。

曼陀郎
  《島夷志略》曼陀郎。在今印度西岸古吉拉特邦卡奇(Kutch)南部曼德維(Mandvi)東面≡十英里的蒙德拉(Mundra)。另見《四夷廣記》。

曼打拉撒
  《海關志》卷二四。即今印度科羅曼德爾海岸的馬德拉斯(Madras)。

曼噠喇薩
  《海錄》卷上曼噠喇薩。即今印度科羅曼德爾海岸的馬德拉斯﹐見曼打拉撒條。

慢八撒
  《航海圖》圖一九。即今肯尼亞南岸的蒙巴薩(Mombasa)。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