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列補
  《航海圖》圖一九。即今印度東岸馬德拉斯(Madras)附近的買拉普爾(Mailapur),位北緯十三度二分處。

買哇柔
  又作美啞柔里貓柔。《東西洋考》卷四文郎馬神,“鄰境又有買哇柔,每夜半盜斬人頭,以金裝之”。即 Bajau 人的譯名,該族人居今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東部、蘇拉威西島西岸一帶。

麥龍
  《清史稿》卷五二八,“(道光六年)一月十九日,(英國)攻克麥龍城,緬人復遣使議和”。即今緬甸西部的緬拉(Minhla)。

麥嶼
  《四夷廣記》。即三麥嶼之略,見該條。

麥里芬
  《清續通考》卷三三八;《清史稿》卷一五九。即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茉莉芬(Madiun)。

蠻突
  《順風》阿齊回萬丹條,“阿齊開船港口出淺,一更到山尾名蠻突”。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北岸,今地不詳。

蠻結
  《從征日記》,“ (乾隆三十二年)我師旋至錫箔江,……遂濟南岸,即錫箔土司所駐,已與居民先遁,僅獲生口數人。十一月三十日,師進蠻結”。在今緬甸的南渡(Namtu)河以東,或指曼卡特(Mankat)。另見《征緬紀略》;《清史稿》卷三二七、五二八。

蠻莫
  又有忙木、蠻暮、蠻募、蠻幕、舊八募等稱。《炎徼紀聞》卷四,“ (思祿)渡金沙江,攻猛密,取蠻莫等十八寨”。《西南夷記》載,“形勢惟蠻莫獨擅,後擁蠻哈,前阻金沙,上通迤西、里麻、茶山,中通干崖、南甸、隴川、木邦、芒市,下通孟密、緬甸、八百、車里、擺古,誠為水陸交會要區,諸夷襟喉重地”。蠻莫安撫司的轄境在今緬甸的東北部八莫(Bhamo)附近一帶。作為城鎮名,元代的忙木、明代的蠻莫司治及清代的蠻暮、舊八募應在八莫的東北面。另見《殊域錄》卷九;《四夷館考》卷下;《明續通考》卷二三一;《咸賓錄》卷七;《緬略》﹔ 《武備志》卷二0二;《利病書》卷一0八- 一一0、一一二;《讀史紀》卷九、一一三、一一九;《四譯館考》卷五;《續通典》卷一四六;《清一統志》卷三八九;《續通考》卷二三五、二四二、二四三;《清通典》卷九八;《清通考》卷二八九、二九六;《滇繫》卷九、一0;《嘉慶志》卷四九八。

蠻募
  《清續通考》卷三四五,“八募蓋即蠻募之新街”。即蠻莫,見該條。

蠻幕
  《清史稿》卷五二八,“八募即蠻幕之新街。昔時蠻幕土司地甚大,後悉併於緬”。即蠻莫,見該條。

蠻暮
  《征緬紀聞》,“ (乾隆三十四年八月十二日)至蠻暮,其地三面距水,蠻暮江在南,南大金沙在西,南來湖在北”。即蠻莫,見該條。另見《清通典》卷九八;《清通考》卷二八九、二九六;《緬事述略》;《清續通考》卷三二五、三三三、三四五;《清史稿》卷五二八。

蠻里喇
  《清史稿》卷一五九。即馬尼喇,見該條

蠻哩喇
  《海錄》卷中小呂宋。即馬尼喇,見該條

蠻得列
  又作蠻得勒。《征緬紀略》,“(乾隆五十四年)封(孟隕)為緬甸國王,賜敕書、印信,及御制詩章、珍珠手串,命遣道員、參將賚往其都〔地名蠻得列〕,用示優異”。即今緬甸中部的曼德勒(Mandalay)。按曼德勒成為緬甸雍籍牙王朝的首都係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後之事,十八世紀末的緬甸國都應在其南面的阿馬臘普臘(Amarapura)。上載或為後人誤注,《清史稿》卷五二八亦沿襲其訛。

蠻得勒
  《清續通考》卷三三三。即蠻得列,見該條。

蠻暮江
  又作蠻暮河。《征緬紀聞》,“ (乾隆三十四年九月十三日)抵蠻暮江,江面寬半里許,……其南合於南大金江”。在今緬甸東北部,指太平江流入緬甸境內經八莫(Bhamo)的一段。

蠻暮河
  《征緬紀略》;《清史稿》卷五二八。即蠻暮江,見該條。

蠻山水口
  《通考》卷三三二,“(三佛齊國)又行十八晝夜,度蠻山水口,歷天竺山,至賓頭狼山”。或謂指今馬六甲海峽。一說在馬來半島東岸,指馬來西亞丁加奴(Trengganu)州和吉蘭丹(Kelantan)州交界的貝蘇特(Besut)河口。也有的認為位於印度尼西亞邦加(Bangka)島西北岸的文島(Muntok)一帶。另見《宋史》卷四八九;《集事淵海》卷四七;《利病書》卷一二0;《讀史紀》卷一00。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