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日同盟”不同結局,說到英國近代史上的選邊站隊

目前東歐烏克蘭危機、西亞敘利亞戰火及東亞的朝韓對峙和南海爭端,都令人深思未來第三次世界大戰會否爆發的問題。由近來英國向中國極力示好,荷、德、法首腦接踵相繼訪華,不禁想起歐、亞兩大島國的歷史選擇和不同命運,乃至於未來各國的結盟、趨向及其後果。

*歐、亞兩大島國英、日由結盟到對抗,各自命運卻迥然不同

縱觀近代歷史,歐、亞二洲各有兩大島國值得留意:英國和日本。筆者早年提到:“為甚麼有數千年帝制歷史、專制傳統全球首屈一指的中國,居然在二十世紀初消滅帝制、宣佈共和?而東、西方兩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島國日本和英國,迄今猶保留著封建儀表帝皇制度?”“有趣的是﹐日本同英國分別是亞洲、歐洲的東、西兩個小島國,而且至今保留著君主立憲制,但其經濟、科技之發展及民主、自由程度都頗有可觀;與日本、英國隔岸相望的,亞、歐大陸分別是中國、法國,後者歷史上的帝皇專制傳統均深濃過前者,但經革命後中、法均消滅帝制、實行共和,唯中、法兩國民眾所享有的民主、自由,長期都分別趕不上日、英。”[原載〈中-日與法-英政治之比較〉,《中國歷代之興治盛衰亂亡》,學津書店1989版;另見 〈歐亞四國兩組(英-法&日-中)近代歷史類比〉,載於南溟網(2010/09/04):http://www.world10k.com/blog/?p=1642]

除了上述特點外,英、日均以小島國而變成統治全球或亞太的大帝國,而且在近代戰爭中屢屢選邊站隊以求結盟對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日曾締結同盟(1902-1921),並均投入協約國而對抗德奧同盟國,結果也均成勝利國。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卻與德、意結成軸心國,對抗中英法俄美的同盟國,結果英、日的命運一勝一負。英國一直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而日本在戰後七十年時仍在苦苦爭取成為可以出兵的“正常國家”,其領土還是美國大兵常駐的軍事基地。

*近代6大歐戰英國均選對了邊,未來命運之神還眷顧與否?

英國不但贏了兩次世界大戰,而且在近代以來的屢次歐洲大戰均選對了邊。筆者近年曾草擬一文:〈數碼時代須密切關注的數碼歷史遊戲:近代以來每100年出現1次歐洲大戰〉[2015年5月1日,載http://www.world10k.com/blog/?p=2947],指出近代以來600年,每世紀即大約100年就發生1回歐洲大戰,包括一、16世紀:1517-約1534年的宗教改革戰爭;二、17世紀: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三、18世紀:1701-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四、19世紀:1799-1815年的拿破侖戰爭;五、20世紀:1914-1945年的兩次世界大戰。至於六、21世紀:2014年起未來的大戰走向,則端視二戰結束70年至100年的國際形勢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1500-2010年間,英國在前五六次歐洲大戰中,均是勝利者,就是二戰之後的冷戰(Cold War,1947-1991),也可謂立於不敗之地。不過,二戰後大英帝國畢竟衰落了,被迫接受美援,加入美國領導的北約;又不很情願地加入歐盟,為與法、德抗衡,不接受歐元,又積極追隨北約出兵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只是進入廿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期,英國的態度突變,先是在2015年3月不顧美國阻撓率先宣佈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繼於同年10月由皇室全體以黃金馬車迎接中國元首,舉國待之以最高規格的“超級禮儀”,並由雙方發表聯合宣言,建立“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由此令“中英進入蜜月期”。英國此舉不啻是21世紀的新選邊站隊,也是 邱吉爾所謂“國際舞臺上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的再度實驗。但願大英帝國能一如既往,表現其選邊站隊的非凡判斷力。

*經濟危機10年周期論屢試不爽,發展不平衡終令大戰臨近

世界各國人民無不鍾愛和平。但追權奪利的卑劣人性,令古今中外戰爭連綿不絕。以近代數次大規模戰爭論,起因不外世界經濟危機及老牌盟主壓制新酋所致。自馬克思《資本論》提出後,經濟危機10年週期一說屢試不爽,只不過後來以股票下跌代替倒貨入海而已,如1973、1987、1997、2008……。試想1999年,人們本以為世界再無大戰,人類將和平步入21世紀,結果出了北約轟炸南斯拉夫70餘日;2008年這一次,又出現烏克蘭問題乃至敘利亞危機;按規律,10年危機5年到底,因此至2017-2018年間不知又會發生何事。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投機者、押寶者和大贏家,當數美國。第一次大戰起於1914年,美國在1917年才投入協約國,結果戰後成了包贏的債權國。第二次大戰,中國抗戰起於1937年,英、德等也自1939年開戰,美國仍是兩邊賣軍火,直至1941年底才捲入太平洋戰爭,並成為70年來的世界領導者。不過,未來的世界戰爭,美國已難在開頭雙邊牟利,必成首先捲入的一方,孰勝孰負則有待觀察了。

*當今世界出現一、二戰前徵兆,美俄中歐日如何選邊站隊

第三次大戰之難以避免,除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發達國家必會壓制新興力量之外,還與下列因素相關:國家性格歸結於民族性,組成民族的人性有善惡之分,在邪惡人性未泯時,戰爭斷難避免。如果吾人仔細觀察,或可發現目前形勢與一、二次大戰前有某些相似之處:(1)軍備競賽:目前美、俄、中、歐、日、印等的窮兵黷武,比起一戰前的英、德不遑多讓;(2)軍事結盟:美國主導的歐美北約未散,美國與日、菲的軍事同盟,中、俄雖未正式結盟,但上海合作組織等也隱然成形;(3)大國分裂: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時,美、英、意、西為一方,俄、中、法、德反對。2012年就巴勒斯坦為非成員觀察國表決時,美、加、以反對,中、俄、法支持,德、英棄權;(4)局部戰爭:科索沃戰爭(1999),阿富汗戰爭(2001起),伊拉克戰爭(2003-2011),格魯吉亞戰爭(2008),利比亞戰爭(2011),烏克蘭戰爭(2014起),敘利亞戰爭(2014起);(5)民族主義:一戰前有泛日耳曼主義、泛斯拉夫主義,二戰前德國以保護日耳曼人而進入奧、捷,現今俄國為保護俄羅斯人收回克里米亞及支持烏克蘭東部地區自治,中東地區的民族、教派擾攘更是不可一日或息。

或謂當代國際力量組合,包括美、俄、中、歐、日、印、阿及東盟、中亞、拉美、非洲等,究其實則以美、俄、中、歐、日為最,更甚者為美、俄、中三角。以美日對俄中,或實力相當,但加上歐洲的籌碼,則輕重立見。歐盟將來未必是鐵板一塊,英國似已率先看好中國,法、德則不知如何。至於善變的日本也許存在變數,是否鐵心隨從又愛又恨的美國,也在未知數。中國現在看似學習兩次大戰前的美國,大打太極、左右逢源,唯若經濟轉差或內憂出現,必然無從抉擇地義無反顧、保護自身的利益和安全。

總之,若如中國的願望,以和平崛起換得新型大國關係的建立,則世界幸甚。唯國格歸於人性,性善性惡未斷,歷史有其規律,主觀意志難定;未來中、俄崛起能否受到美、歐善待仍屬未知之數,歐盟會否分裂,歐洲乃至世界前途還得拭目以觀。如想深入探索,尚可參考其他網文:
《近代大國崛起、反崛起的戰、事概略》:
http://www.world10k.com/blog/?p=2651

《21世紀以降各強國、地區戰略態勢及趨向(提綱)》:
http://www.world10k.com/blog/?p=2910

《關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預測(資料集編)》:
http://www.world10k.com/blog/?p=2863

[201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