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巡
  《宋史》卷四九0大食傳。即沒巽,詳該條。另見《文昌雜錄》卷一;《清波別志》卷中;《玉海》卷一五三﹔《宋會要稿》冊一九九;《通考》卷三三九;《集事淵海》卷四七;《圖書編》卷五九;《利病書》卷一一九;《讀史紀》卷一一二;《續通典》卷一四八;《續通志》卷六三七。

勿拔
  《諸蕃志》卷上大食國。即今阿曼南部薩拉拉(Salālah)東面的米爾巴特(Mirbat),為佐法爾的主要港口。另見《事林廣記》卷五;《異域志》卷上;《南海志》卷七;《三才人物》卷一二;《利病書》卷一一九;《讀史紀》卷一一二。

勿爾瑪
  《坤輿全圖》。在今孟加拉的賈木納(Jamuna)河流域一帶。

勿奴孤
  又作文魯古、文老古馬路古萬老高山美洛居米六合、米洛居馬路萬荖膏味六合莫路加萬老高等。《諸蕃志》卷上蘇吉丹。一般以為即Maluku譯音,指今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群島。

勿里心
  《南海志》卷七。在今加里曼丹島西北部,今地不詳。

勿里洞
  又作不理東麻里東、麻里東山、勿里洞山、萬里洞,或稱麻逸凍、麻葉瓮、麻葉凍。《清續通考》卷三三九;《清史稿》卷一五九。即今印度尼西亞的勿里洞(Billiton)島。

勿斯里
  《代答》卷三航海外夷。為阿拉伯人稱埃及Misr譯音,指今埃及。同書大食條又作蜜徐籬。另見《象胥錄》卷下;《世法錄》卷八二﹔《四夷廣記》;《咸賓錄》卷七;《譯史》卷二;《外國詞》。

勿斯離
  《諸蕃志》卷上。又作麻呵斯離。即今伊拉克北部的摩蘇爾(Mosul)。另見《酉陽雜俎續集》卷一0;《代答》卷三﹔《事林廣記》前集卷五;《南海志》卷七;《三才人物》卷一二;《利病書》卷一一九;《讀史紀》卷一一二。

勿里法丹
  《南海志》卷七。或謂在今印度,今地不詳。

勿里洞山
  《東西洋考》卷九。即勿里洞,詳該條。

勿流哪山
  《順風》萬丹往池汶精妙針路條,“(雙印嶼)甲卯十更取勿流哪山,山頭內是饒潼、吉力石暨雙銀塔門在內,亦可過”。或指今印度尼西亞的馬都拉(Madura)島。

午律大山
  《指南》東洋山形水勢條。在今菲律賓呂宋島坎當(Candon)以南,今地不詳。

武平
  《三國志》卷四八,“(吳建衡三年)諸將破扶嚴,置武平郡”。《晉書》卷一五,“武平郡〔吳置。統縣七,戶五千〕:武寧、武興、進山、根寧、安武、扶安、封溪”。《南齊書》卷一四,“武平郡:武定、封溪、平道、武興、根寧、南移”。武平郡在今越南北部,其轄境隨時代不同而變,大致包括北太(Bac Thai)省以及永富(Vinh Phu)省的東部。其郡治或在今永安(Vinh An)附近。另見《草木狀》;《南方記》;《交州記》;《宋書》卷三八;《南齊書》卷五八;《要術》卷一0;《類聚》卷九五;《隋書》卷三一;《晉書》卷五七;《僉載》;《初學記》卷八;《通典》卷一八四;《元和志》卷三八;《舊唐書》卷四一;《廣記》卷四四六;《御覽》九0八、九七二-九七四、九八二;《寰宇記》卷一七0、一七九;《元豐志》卷一0;《輿地廣記》卷二、三八;《通考》卷三二三、三二九;《安南志略》卷一;《交阯總志》卷二;《寰宇通志》卷一一八;《明一統志》卷九0;《安南傳》卷一;《廣輿圖》卷二;《皇輿考》卷一二;《圖書編》卷五九;《本草綱目》卷一四、三一;《四夷雄略》卷一;《東西洋考》卷一;《馭交記》卷一;《讀史紀》卷二-四、一一二;《讀史圖》卷四;《清一統志》卷四二二;《嘉慶志》卷五五三。

武寧
  《水經注》卷三七,“……南越王知不可戰,卻軍往武寧縣。按《晉太康記》,縣屬交趾”。 《安南棄守》,“武寧州領仙游、武寧、東岸、慈山、安豐五縣”。按唐以前我國史書所載武寧縣一名比較複雜,《晉書》卷一五、《宋書》卷二八和三八及《南齊書》卷一四在交阯郡下均列有武寧縣,該地應即《晉太康地志》、《交州記》及《舊唐書》卷四一所載的武寧縣,在越南河北省的北寧(Bac Ninh)一帶,宋以後的武寧州和北江府武寧縣亦應在此。但《晉書》卷一五在武平郡下首列縣名也作武寧,另《宋書》卷三八和《南齊書》卷一四在九真郡下也載有武寧縣名。武平郡的武寧縣或即《南齊書》卷一四在該郡下首列的武定縣,為該郡郡治所在,位越南永富省的永安(Vinh An)附近。九真郡武寧縣的地望不詳。一說交阯、九真二郡相連,故武寧縣歸屬無定。也有的認為武平郡係自交阯郡析出,武寧縣初歸屬無定。也有的認為武平郡係自交阯郡析出,武寧縣初歸交阯,後改屬武平。另見《御覽》卷九二四、九四0;《通考》卷三二三、三三0;《安南志略》卷一;《宋史》卷四八八;《元史》卷六三;《交阯總志》卷一;《寰宇通志》卷一一八;《明一統志》卷九0;《越嶠書》卷一;《安南圖說》;《殊域錄》卷六;《四夷廣記》;《東西洋考》卷一;《武備志》卷二二三、二三八;《利病書》卷一一八;《清一統志》卷四二二;《清通考》卷二九六;《嘉慶志》卷五五三。

武令
  《冊府元龜》卷七九0,“(貞觀)十二年正月,僧高、武令、迦乍、鳩密等四國遣使朝貢,並南荒之小國也,朝中國自是始通,衣服、言音與林邑同俗”。或在今泰國,即無論的同名異譯,參該條。另見《華夷圖》;《新唐書》卷二二二下;《玉海》卷一五三;《通考》卷三三一;《利病書》卷一一九;《續通志》卷六三八。

武訖
  《清朝通典》卷九八曼加薩,“舊為武訖種類,近屬噶喇吧”。即武吃,見該條。

武吃
  又作武訖。《海島逸志》卷三,“武吃氏居於望加錫”。即布吉斯人(Bugis)的譯音,主要居住在今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西南部。

武運
  《利病書》卷九三,“東洋有……高藥、武運、福河侖、岸詹、呂蓬”。在今菲律賓群島,或謂指棉蘭老(Mindanao)島東北部的武端(Butuan)。另見《讀史紀》卷九九。

武敦
  又作布斷島。《海島逸志》卷三,“武敦居於望加錫之南,與息膋門相近”。指今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東南面的布敦(Buton)島。

武佳月勞
  《西南洋圖》;《東南洋圖》。指今菲律賓呂宋島東南面的聖貝納迪諾(San Bernardino)海峽。

霧溫山
  《新唐書》卷二二二下,“ (環王)西距真臘霧溫山,南抵奔浪陀州”。即霧溫嶺,見該條。另見《指掌圖》;《四夷廣記》。

霧溫嶺
  又作霧溫山,或作霧濕山。《新唐書》卷四三下,“自驩州西南三日行,度霧溫嶺,又二日行至棠州日落縣,又經羅倫江及古朗洞之石蜜山,三日行至棠州文陽縣”。越南史籍多作霧濕山,《越史通鑒綱目》正編卷五,“真臘入寇,至義安霧濕山”﹐注云:“《義安志》,‘ 霧濕山一名霧溫山’”。霧溫或為霧濕之訛,位越南義靜省南部的越南、老撾交界的長山(Troung Son)山脈 ,謂指驕諾(Geo Neua)山口一帶。一說在香溪(Huong Khe)縣西面的越、老交界處。

口吳唭嶼
  《四夷廣記》。即蜈蜞嶼,見該條

山屋隴港
  《四夷廣記》。在今柬埔寨嗊吥省西南岸一帶,指雲琅(Ream)或磅遜(Kompong Som)。

 

 

 

 

 

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