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灣
《坤輿全圖》。在今菲律賓呂宋島東南的索索貢(Sorsogon)島一帶。

蕩州
《隋書》卷三一,“比景郡:大業元年平林邑,置蕩州,尋改為郡”。詳比景條

倒腦細
《四夷館考》卷下,“(暹羅)其境內有大庫司九:……,曰倒腦細,曰討歪,曰六昆”。即今緬甸東南岸的墨吉(Mergui)地區,該地泰文名丹老(Tanaos),倒腦細應其譯音。一說指泰國的加拉信(Kalasin)府。參丹荖氏條。另見《圖書編》卷五九;《東西洋考》卷二;《四譯館考》卷三;《清一統志》卷四二三;《清通考》卷二九七;《嘉慶志》卷五五二;《海關志》卷二一。

道雙
《蠻書》卷二,“麗水一名祿卑江,源自邏些城三危山下。南流過麗水城西。又南至蒼望。又東南過道雙王、道勿川西,過彌諾道立柵。又西與彌諾江合流。過驃國,南入於海”。《新唐書》卷二二二下,“驃……凡部落二百九十八,以名見者三十二:曰萬公,曰充惹,曰羅君潛,曰彌綽,曰道雙,曰道甕,曰道勿,曰夜半,曰不惡奪,曰莫音,曰伽龍睒,曰阿梨吉,曰珂梨闍,曰阿梨忙,曰達磨,曰求潘,曰僧塔,曰提梨郎,曰望騰,曰擔泊,曰祿烏,曰乏毛,曰僧迦,曰提追,曰阿末邏,曰逝越,曰騰陵,曰歐咩,曰磚羅婆提,曰祿羽,曰陋蠻,曰磨地勃“。在今緬甸中部,位伊洛瓦底(Irrawaddy)江畔。一說在太公城即今唐岡(Tagaung))附近;一說在八莫(Bhamo)附近。

道勿
《蠻書》卷二;《新唐書》卷二二二下。在今緬甸中部,一說在唐岡(Tagaung)附近,一說在唐岡以北,位瑞麗(Shweli)江與伊洛瓦底(Irrawaddy)江的會合處。參道雙條。

道明
《新唐書》卷二二二下﹐“(真臘)東距車渠,西屬驃,南瀕海,北與道明接,東北抵驩州”,“文單西北屬國曰參半,武德八年使者來。道明者,亦屬國,無衣服,見衣服者共笑之。無鹽鐵,以竹弩射鳥獸自給”。 唐沈佺期《從崇山向越常》一詩序文云,“按《九真圖》, 崇山至越常四十里,杉谷起古崇山,竹溪從道明國來,於崇山北二十五里合”。越常在今越南榮市(Vinh)南面一帶,崇山或指越、老交界的長山 (Truong Son)山脈北段,竹溪或指藍(Lam)江。則道明國應在今老撾的北部,或謂又作堂明。也有的認為在老撾的東南部或在緬甸沿岸。另見《華夷圖》;《事林》卷五;《通考》卷三三二;《異域志》卷上;《咸賓錄》卷六;《萬國圖》﹔《四夷廣記》;《利病書》卷一一九;《讀史紀》卷一一二。

道覽
《安南志略》卷一;《元史》卷六三;《越嶠書》卷一。當在越南的中南部,今地不詳。

道甕
《新唐書》卷二二二下。或在緬甸,今地不詳,參道雙條。

道林王
《舊唐書》卷一九七,“驃國……役屬者道林王等九城”。《新唐書》卷二二二下,“驃……凡鎮城九:曰道林王,曰悉利移,曰三陀,曰彌諾道立,曰突旻,曰帝偈,曰達梨謀,曰乾唐,曰末浦”。在緬甸,今地不詳。疑在卑謬(Prome)一帶。另見《唐會要》卷一00;《御覽》卷七八九;《寰宇記》卷一七七;《冊府》卷九五七;《通考》卷三三0;《圖書編》卷五九。

道乾港
《明史》卷三二三,“ (林道乾)揚帆直抵浡泥,攘其邊地以居,號道乾港”。因明代中期以後的載籍往往把大泥混同於浡泥,致有的誤將道乾港置於加里曼丹島。此處之浡泥即大泥之訛,道乾港實在泰國的北大年(Patani)州一帶,或即北大年港。另見《續通考》卷二三七。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