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問
  《海錄》卷中地問,“在唵門東南海中,別起一大島,周圍數千里”。即地漫,見該條。

地悶
  《華夷考》卷七。即地漫,見該條。

地羅
  《海島逸志》卷三。或又作直羅里。在今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Maluku)群島,當指提多雷(Tidore)島。

地盆
  《海錄》卷下哶哩干國。即地滿山,見該條。

地盤
  《指南正法》浯嶼往咬口留吧條。即地滿山,見該條。另見《西南洋圖》;《東南洋圖》。

地滿
  《四夷廣記》。即地滿山,見該條。

地漫
  《南海志》卷七。即今帝汶(Timor)島。

地木島
  《萬國全圖》。即地漫,見該條。

地盆山
  《海錄》卷中噶喇叭。即地滿山,見該條。

地盤山
  《東西洋考》卷九,“地盆山:在彭亨港外”。即地滿山,見該條。另見《順風》大泥往池汶針路條;《四夷廣記》;《東西洋考》卷四。

地盤洋
  《吧城紀》,“浮海而南,過七洲,經交趾抵占城,歷柬埔寨、暹羅各港口至地盤洋,復出長腰、豬母頭以及狹水”。指今馬來半島東岸外的潮滿(Tioman)島附近一帶海域。

地滿山
  《四夷廣記》地滿往舊港針路乃爪哇地方條,“地滿山生東角尖,用丙午過,用單午針是東竹,又丙午針十更船取長腰嶼”。即今馬來西亞的潮滿(Timan)島,位馬來半島東岸。

地那悉林
  又作答那思里底馬撒、抵馬撒迭那失里母。《清續通考》卷三三三。即今緬甸東南岸的丹那沙林(Tenasserim)省一帶。另見《清史稿》卷五二八。

第二港
  《東西洋考》卷九,“鱷魚嶼〔西是坤身,晝南流而夜北流。再進由第二港入是丁機宜國〕”。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的英得臘其利 (Indragiri))河河口,指淡美拉漢(Tembilahan)或雙溪薩拉(Sungaisalak)。

第三港
  《島夷志略》第三港,“古號馬淵,今名新港。口岸分南北,……去此港八十餘里,,洋名大朗,蚌珠海內最多”。或謂在今印度馬拉巴爾海岸的別迭辣(Putlan);或謂在印度南部馬納爾(Mannar)灣沿岸的奔顏加一(Punnei Kayal)。

第而河
  《職方外紀》卷一。即今巴基斯坦達希特(Dasht)河。

第四港
  《真臘記》總敘,“又自占城順風可半月到真蒲,乃其境也。又自真蒲行坤申針,過崑崙洋,入港。港凡數十,惟第四港可入,其餘悉以沙灘故不通巨舟”。在今越南的湄公(Mekong)河口。一說指大門河(Song Cua Lon)下遊的美萩(My Tho)。一說指小門(Cua Tieu), 或專指古羶(Cochien)河口的茶榮(Tra Vinh)一帶。另見《殊域錄》卷八。

第辣撻
  《代答》卷二真臘國,“其旁有窊裏國、西棚國、三泊國、麻蘭國、登流眉國、第辣撻國,真臘為之都會”或指泰國東南岸的達叻(Trat)。一說為馬來西亞的吉蘭丹(Kelantan)。

第一赤泥
  《航海圖》圖一九。在今印度西南岸的特里凡得琅(Trivandrum)一帶,參赤土條(二)。

帝偈
  《新唐書》卷二二二下。或在今緬甸,今地不詳。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