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交通史》﹕
…………………………………………………………………………………………
伊本·胡爾達茲比赫《道里邦國志》 所記唐第三貿易港
…指出:”蔣府即泉州,康圖即江都(揚州)。”陳佳榮《中西交通史》(學津書店出版社1987年)也說:”由此行8日到達anfu(泉州)。”莊?璣《古刺桐港》(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年)說:”西元九世紀時,阿拉伯史家稱中國有四大港口:交州、廣…
…………………………………………………………………………………………
人稀皆是西域地區的特徵不論現在甚至原古的漢代
文件格式:DOC/Microsoft Word - HTML版
陳佳榮《中外交通史》,學津書店,1987. 沈立新《中外文化交流史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 楊遠《張騫出使西域考》,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1981. 袁樞《汗血馬戰爭》, 遠流出版公司, 1988. 資料來源:方豪《中西交通史(一…
http://www.ln.edu.hk/chi/staff/ma/%B1i%C4%CA%A5X%A8%CF.doc
…………………………………………………………………………………………
郁達夫小說中的日本女人 參考資料 >> 範文例文
(注:陳佳榮:《中外交通史》,學津出版社1987年,第19頁:”徐福東渡的史事已無從考查,《史記》記載’(二十八年)齊人徐市(福)等上書,言海 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齊戒與童男女求之。’徐福一去不…
http://www.ckzl.net/Article_389/200612613135871-1.asp
…………………………………………………………………………………………
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020306
論中國和日本接受西洋文明的異同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Accepting Western Civiliz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楊紅軍  王冰峰 
作者簡介:楊紅軍(1971- ),女,講師;王冰峰(1970- ),男,助教. 作者單位:楊紅軍(洛陽大學,河南,洛陽,471023)      王冰峰(洛陽工學院電腦科學與工程系,河南,洛陽,471003) 參考文獻:〔2〕陳佳榮.中外交通史[M].東京:學津書店出版,1987.435-441.
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lygxyxb-shkx/lygx2002/0203/020306.htm
…………………………………………………………………………………………
Credits/Semester:3  (嶺南大學)     文件格式:DOC/Microsoft Word - HTML版
Course Title : HISTORY OF CULTURAL INTER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Course Code : HST 311 
No. of Credits/Semester : 3
Mode of Tuition : Sectional
Teaching Hours : 3 hours per week
Category in Major Prog. : Required
Prerequisites : none
Co-requisites : none
Exclusions : none
Brief Course Description : This course examines the major events of Sino-Western cultural interchange from early historical times to the mid-20th century,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hose events.
Aims and Objectives : This course examines the major events of Sino-Western cultural interchange from early historical times to the present century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hose events. The course shows that contrary to general perception, China, except for certain brief periods, has not been an isolated country, and that its constant and multi-dimensional contacts with the West have brought enormous and everlasting, though generally inconspicuous, mutual benefits. Emphasis will be placed on helping students identify what needs to be stressed in the study of cultural interchange, and on training students to conduct independent research on topics of cultural interchange.
Indicative Content : I. 從交流形態、路線和交通工具看中西文化交流之發展 Patterns, routes, and means of cultural interchange
中國人之域外旅遊和涯知識之增長
Chinese explorer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world knowledge
從動物、植物、食物、產品及藝術之傳播看中西文化交流之軌跡
The dispersion of animals, plants, food items, manufactured goods and fine art as evidence of cultural interchange history of Chinese emigration
中國移民史
History of Chinese emigration
海外華工與苦力貿易
Overseas Chinese workers and the coolie trade
域外宗教入華及其傳播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religions into China and their inception
西方旅行者遊華及其著述
Western travelers in China and their works
暫居與定居之外人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foreign residents in China
海外華人與中國政局
Overseas Chinese and political situations in China
留學教育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中國對外來文化之反應及政策之因應
China’s reactions to foreign culture and corresponding political adjustments
文化交流與中國的世界觀
Cultural interchange and the Chinese view of world order
Teaching Method : This course is taught partly as lectures, partly as a seminar with assigned readings and discussions.
Assessment : Grading is by continuous assessment  50%
  Examination  50%
Required Readings: Selected Readings from the following:
Cameron, Nigel, Barbarians and Mandarins: Thirteen Centuries of Western Travellers in Chin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6.
Dawson, Raymond, An Analysis of European Conceptio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Edwards, Michael, East-West Passage: The Travels of Ideas, Arts and Inventions Between Asia and the Western World, New York: Taplinger, 1971.
Huzzayin, S.A., Arabic and the Far East: Their Commercial and Cultural Relations in Graeco-Roman and Iranco-Arabian Times, Cairo: Publications de la Societe Royale Geographic d’ Egypte, 1943.
Wheatley, Paul, The Golden Khersonese: Studies in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he Malay Peninsula Before A.D. 1500, Kuala Lumpur: University of Malaya Press, 1961.
Young, John D.,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The First Encounter,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83.
Yule, Henry, Cathay and the Way Thither, London : Hakluyt Society, 1915.
方豪,《中西交通史》(台北:中華大典編印會,1966年),五冊。
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北京:三聯書店,1957年)。
余太山,《西域文化史》(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6年)。
李東華,《泉州與我國中古的海上交通》(台北:學生書局,1986年)。
陳序經,《陳序經東南亞古史研究合集》(香港:商務印書館,1992年),二冊。
陳佳榮,《中外交通史》(香港:學津書店,1987年)。
馮承鈞,《中國南洋交通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
楊國楨等,《明清中國沿海社會與海外移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葛劍雄等,《中國移民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六冊。
韓振華,《中外關係歷史研究》(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99年)。
劉義棠,《中國西域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97年)。
廣州古都學會等,《論廣州與海上絲綢之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3(?)年)。
羅香林,《香港與中西文化之交流》(香港:中國學社,1961年)。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dshead, S.A.M., China in World Histor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8.
Clausen, Soren, et al., Cultural Encounters: China, Japan, and the West, Aarhus, Denmark: Aarhus University Press, 1995.
Dermigny, Louis, Le Chine I’Occident: Le commerce à Canton au XVIII siecle 1719-1833, Paris: 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 1964, 3 vols., 1 album.
Gardella, P. Robber, Harvesting the Mountains: Fujian and the China Tea Trade, 1757-1937,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Goodman, David S.G., China and the West: Ideas and Activities,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0.
Hao, Yan-ping, The Comprador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Bridge Between East and West,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Hansen, Valerie, The Open Empire: A History of China to 1600, New York: Norton, 2000.
Leonard, Jane Kate, Wei Yuan and China’s Rediscovery of the Maritime World,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Macherras, Colin, Western Images of China,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Mills, J.V.G., Ying-yai Sheng-lan: The Overall Survey of the Ocean’s Shores, Cambridge: Hakluyt Society, 1970.
Pelliot, Paul and Moule, Arthur C., Marco Polo: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 London: George Routledge, 1983
______, Notes on Marco Polo, Paris: Impriemerie Nationale, 1959-1973, 3 vols.
Pfister, Louis, Notices biographiques et bibliographieues sur les Jesuits de l’ancienne mission de chine, Chang-hai: Imperimerie de la Mission Catholique, 1932, 2 vols.
Polloak, Michael, Mandarins, Jews, and Missionaries: The Jewish Experience in the Chinese Empire, Philadelphia: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of America, 1980.
Shaffer, Lynda Norene, Maritime Southeast Asia to 1500, Armonk, N.Y.: M.E. Sharpe, 1996.
方亞光,《唐代對外開放初探》(合肥:黃山書社,1998年)。
朱杰勤,《中外關係史論文集》(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余定邦等,《近代中國與東南亞關係史》(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9年)。
吳景宏,《中菲關係論叢》(新加坡:青年書局,1960年)。
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貿易》(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
林梅村,《古道西風:考古發現所見中西文化交流》(北京:三聯書店,2000年)。
孫尚揚,《明末天主教與儒學的交流和衝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徐玉虎,《明代鄭和航海圖之研究》(台北:學生書店,1976年)。
張雲,《絲路文化:吐蕃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張鐵生,《中非交通史初探》(北京:三聯書店,1965年)。
許雲樵,《南洋史》上冊,(新加坡:青年書局,1961年)。
許雲樵,《馬來亞史》上冊,新加坡:青年書局,1961年。
陳佳榮等,《古代南海地名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陳高華、吳泰,《宋元時期的海外貿》(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
馮承鈞、陸峻嶺,《西域地名》(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黃新亞,《絲路文化:沙漠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韓振華,《諸蕃志注補》(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2000年)。
劉迎勝,《絲路文化:草原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劉善齡,《西洋風:西洋發明在中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潘玉田、陳永剛,《中西文獻交流史》(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
蔡鴻生編,《澳門史與中西交通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鄧廷良,《絲路文化:西南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鄧廷良,《絲路文化:海上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翰笙編,《華工出國史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0-1985年),十冊。
薛宗正,《突厥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羅香林,《西婆羅洲羅芳伯等所建共和國考》(香港:中國學社,1961年)。
羅香林,《蒲壽庚研究》(香港:中國學社,1959年)。
Journals
Studies on cultural interchange regularly appear in such journals as T’oung Pao,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an Studies, Toho gakuho (Kyoto), and Asia Major.
《海外交研究》(泉州),不定期。
http://www.ln.edu.hk/cultural/programme/HST311-History%20of%20cultural%20interchange%20between%20China%20and%20the%20west-.doc
…………………………………………………………………………………………
東亞海域的航海路線圖﹕ 漢代南海對外交通航線圖 …陳佳榮,《中外交通史》(香港:學津書店,1987 ),頁53 這條史料的意義. 當時中國 的海貿中心:交阯(越南河內),而日南為口岸。 http://www.his.ncku.edu.tw/getfile/T_20090328163847.ppt
…………………………………………………………………………………………
廈門大學文庫‧校友出版圖書
http://210.34.4.13:8080/wenku/list.asp?school=&PageNo=72
…………………………………………………………………………………………
搜狐博客 > 赵舒默 > 日志 > 文化与美学 2006-09-29 |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书目(所有内容由古籍所的一位老师提供)                      
交流史
张星炽.欧化东渐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日] 石田千之助.中西文化之交流.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
刘伯冀.中西文化交通小史.台北:正中书局,1953
罗香林.香港与中西文化之交流.香港:香港中国分社,i961
利奇温.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日】木宫泰彦.中日文化交流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方豪.中西交通史(二册).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3
宋越伦.中日民族文化交流史.台北:正中书局,1983
朴真爽.中朝经济文化交流史研究.沈阳:江宁教育出版社,1984
常任侠.海上丝路与文化交流.北京:海洋出版社,1985
梁容若,中日文化交流史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沉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陈佳荣.中外交通史.香港:马赤提学津书店,1987
沉福伟.中外文化的交流.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管士光.唐人大有胡气:异域文化与风气在唐的传播与影响,北京:农村经济读物出版社,1992
王勇主编.中日汉籍交流史论.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
王晓秋.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北京:中华书局,1992
黄俊英.二次大战的中外文化交流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
马肇春.中欧文化交流史略.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陈玉龙等.汉文化论纲:兼述中朝中日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法]王马扎海里,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周一良等主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含历史卷、思想卷、典籍卷、法律卷、艺术卷、人物卷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编.十世纪前的丝绸之路和东西文化交流,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6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张星峋.中西交通史料(六册).北京:中华书局,1997
于语和等主编.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周新民.中日文化交流,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
文化部外联局编.当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略.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
季羡林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丛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http://zhaoshumo.blog.sohu.com/75886188.html

…………………………………………………………………………………………
http://tks.youpost.info/redirect.php?tid=31&goto=lastpost&sid=3vTeln
三人行網站﹕
 ~隨風~發表於 2010-5-6 20:55 [CHHI中史] 中外交通史 陳佳榮

…………………………………………………………………………………………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772778/
豆瓣讀書﹕中外交通史
在綫閱讀地址:http://www.world10k.com/blog/?p=441
作者簡介﹕陳佳榮……

…………………………………………………………………………………………
http://blog.youthwant.com.tw/fk1955/1013/387/
佛法概說-紀念法顯大师-西渡斯里蘭卡1600周年
分類:研討會 在京舉行,2010年09月19日
法顯法師訪問印度對中西交流之貢獻, 2010年09月17日南溟網(引自中外交通史)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fo.ifeng.com/special/fxzj/zuji/detail_2010_09/17/2546140_0.shtml 另見鳳凰網﹕佛教2010年09月17日﹕
http://fo.ifeng.com/special/fxzj/zuji/detail_2010_09/17/2546140_0.shtml
…………………………………………………………………………………………
http://pdf-doc.net/hk/%E6%BC%A2%E8%AA%9E%E5%A4%96%E4%BE%86%E8%AA%9E-pdf-1.html
漢語外來語﹕《中華萬年網》“文化園”提綱
漢語新詞漢字的衡久生命力漢語善於兼容外來語胡言胡語入了漢語. 遼、夏、金、元、清對 漢語的影響歐、美、日對漢語的影響. 新近的民間俚語當代流行笑話一個“搞”字忙壞了 …
http://www.world10k.com/blog/pdf/949-964.pdf

…………………………………………………………………………………………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XQoRFlQfJcgJ:www.theworldtag.info/List_16_89_6.html+http://www.world10k.com&cd=30&hl=zh-TW&ct=clnk&gl=hk
百科 / 均田制中國大百科
南溟網·中國歷史參考資料
唐代賦役與經濟發展唐之均田制與租庸調制唐代之兩稅制唐代經濟之發展經濟重心之南移4,….《中國大
http://www.world10k.com/blog/?p=496
…………………………………………………………………………………………
http://ladyfirst.hkreporter.com/talks/thread-936664-3-1.html
香港人網 HONG KONG PEOPLE REPORTER香港人網 Myradio 線上討論區 » 譚天說地 »
[書單] 收集譚志強博士介紹的書單
本帖最後由 aswda 於 3-7-2010 17:13 編輯﹕
譚博書單太多,post埋這本算了!陳佳榮的主要著作《中國交通史》及另一本《中國歷代之興治盛衰亂亡》
http://ladyfirst.hkreporter.com/talks/viewthread.php?tid=881258
香港人網 Myradio 線上討論區 » 譚天說地 »聽完譚博節目買左本書
聽完譚博節目提到陳佳榮本書,發覺原來我無此本好書,尋日即買即睇,譚博的好書,絕對好書。Thanks 譚博!
書名是﹕中國歷代之興治盛衰亂亡
*睇左一半,唔錯!作者條理清徹分明,易看,很適合不同程度看,亦令小弟想買埋作者代表作,《中外交通史》一看。
*請問邊度有得賣? 我都想買本睇下。
*《中國歷代之興治盛衰亂亡》這本書,我早前搵過全港九,各大書局,甚至MK樓上書店都無了!只有出版商可能有。我都是在出版商,學津書店買的。
…………………………………………………………………………………………
新牢騷集(http://laosao.wordpress.com/category/%E4%B8%AD%E5%9C%8B%E6%AD%B7%E5%8F%B2/)
2011/07/01 讀史求識 laosao 書評書介, 中國歷史
蔡鴻生:《讀史求識錄》(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2+181頁,人民幣30元。
是在出版商,學津書店買的。
蔡鴻生,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治中外關係史。
坦白說,我還未有讀過作者的專著,只讀過他回憶陳寅恪的文章,以及一兩本金針度人教導後生治史的書。這本《讀史求識錄》是作者為研究生開的一門「學理與方法」的授課紀錄,以及一些相關的文稿,是隨筆類的文章,沒有幾條注釋,但都是作者治學做人的心得體會。
我對中外關係史的認識沒有超過預科的考試範圍,所以作者談到的粟特人等專門知識實在不大了了。但作者在書內提及的前輩學人,如陳寅恪、梁方仲等,是作者的老師同事,他回憶的點點滴滴是第一手材料,讀來更感親切。作者反覆強調「只是拿著現成的題目去查資料,這樣無疑違背了研究生培養的宗旨」(頁79),而「讀書與查資料是兩回事,如果讀書只是為了盡快寫出論文,這樣的讀書就幾乎等同於查資料了。」(頁78)「我們那個年代自學的時間多。本來越是高層次的教育,自學的時間越多,學習主動權越來越到教育對象手上。」(頁178)想當年我們讀M.Phil.時沒有上過一堂課,現在好像要上若干個課程。想當年金師的博士論文十年磨一劍,現在已沒可能容忍了。現在查資料變得容易了,不用數筆劃查卡片找書讀記資料,彈指之間善鈔書就成創作,但多少人是讀書就不得而知了。
中外關係史,以前叫中西交通史,香港的史佬一定讀過。以前我們奉羅香林的中國民族史為圭臬,但羅書只是提綱,還要補充補充。方豪的中西交通史其實用處不大,還要靠學津獨家發售的幾本西域、鄭和等專著,陳佳榮的中外交通史是他一系列著作中最好(2011.7.22補:陳書已全文上網!http://www.world10k.com/blog/?p=441),到了近年,無論專書天書都成行成市,採花釀蜜應不太難。某年A Level突然殺出一題「周達觀」,我輩中史佬都給嚇傻了,而且一口氣連考十多年,不知命題者何以對周氏情有獨鍾。
俱往矣,明年之後A Level就壽終正寢,我始終認為預科兩年是讀大學的基礎,更改學制殊可惜。
但,我只是中學教師,而且是地位最卑賤的中史佬,沒有發言權,只能寄語學生自求多福。
…………………………………………………………………………………………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新增文章_出版卷_
〈書刊網絡引用一覽〉_二  著作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