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史研究》: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東海洋史研究中心主辦
主編﹕李慶新,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海洋史研究》目錄
第1-3輯
第4-6輯
第7-10輯
第11-12輯

《海洋史研究》第十二輯(2018年8月出版)

目錄

专题论文

在帝国与商业中心之间:近代早期东南亚基督教传播中的经济
【芭芭拉·沃森·安达娅(Barbara Watson Andaya)】/3
19世纪国际法与中国、暹罗及奥斯曼帝国的国家转型
【理查德·S.霍洛维茨(Richard S. Horowitz)】/31
从文书传递看17世纪越南与日本的交往【刘志强】/67
华人与17~18世纪越南北部的城市化
——以庯宪为例【杜氏垂兰(TS. ~ Thi· Thùy Lan)】/97
试论18、19世纪越南南圻华人生活
——以永隆省明乡社资料为中心【壬氏青李(Nhm Thi· L)】/122
论近代早期西班牙的对日通商尝试【张兰星】/156
“奇迹般的商品”:18世纪中英茶贸易述论【刘章才】/169
论18世纪后期大洋洲地区对华通航问题【费 晟】/182
英人初抵澳门前泊地“Monton de Trigo”之地望考【金国平】/207
1771年俄罗斯人首航澳门考【柳若梅】/219
清代方志舆图的海防描绘
——以《嘉兴府志·海防图》为例【何沛东】/234
《世界广说》(’Dzam gling rgyas bshad)Me-pa-rā-dza考
——兼评哥伦布“转轮王”尊号之由来【魏 毅】/250
18世纪初朝鲜燕行使对陈尚义海盗集团的情报搜集【丁晨楠】/268
甲午战争前日本海军对中国军事情报的搜集
——以1889年、1894年两次中国海军会操为中心【李 洋】/287
重建与顿挫——一个《申报》特派记者对光复初期台湾的观察【郝天豪】/30

专题笔谈

略谈古代地中海地区的海盗行为【徐松岩】/329
中国明清海盗研究回顾——以英文论著为中心
【安乐博(Robert Antony) 余康力(Patrick Connolly)】/339
南海海盗治理机制研究:现状评介与未来前景【王竞超】/355

学术述评

《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中译本)导言
【范岱克(Paul A.Van Dyke.)】/377
《明清海盗(海商)的兴衰:基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述评【阮 戈】/390

后 记/397
更正启事/399
征稿启事/400
Manuscripts/402

《海洋史研究》第十一輯(2017年10月出版)

目錄

专题论文

宋代潮州陶瓷之路——以笔架山窑瓷器生产与外销为中心 黄 挺/ 3
日本出土的宋代潮州窑产品与相关问题——以福冈市博多遗址群出土为主 田中克子/20
潮瓷下南洋:19世纪以来潮瓷与东南亚潮人陶瓷业 李炳炎/32
海洋、宗教与女性研究——以近代潮汕地区的信教妇女为例 蔡香玉/54
海洋亚洲的废婢运动——以近代广州、香港、新加坡为个案 李 雯/77
马六甲施善华商与公众记忆——以甲必丹李为经(1614-1688)为例
苏尔梦(Claudine SALMON)/92
试析1571~1940年中菲贸易之兴衰 龚 宁/103
粤海关史研究的传承与创新——在“粤海关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陈春声/132
粤海关史研究若干基本问题——以近代粤海关的发端、发展脉络及其研究价值为视角 谢 松/136
粤海关“笔帖式”考述 阮锋、范少垒/170
乾隆年间粤海关监督唐英研究——以新发现的中西史料为中心 黄 超/183
粤海关税务司贝泐(F.H.Bell)与省港大罢工 王一雕/204
粤海关近代档案的概况与价值 黄朴 刘琳 米建平 陆天舒/217
中国近代海关文档管理制度评析 李娜娜/226
清代十三行图像史料内涵初探 王睿 欧婷婷/238
清代广州中西体育交流及其影响 冷东、阮宏、罗章鑫/261
通向海洋之路——清代香山岐澳古道考 王一娜 周鑫/277
清末民初广东双毫大量输港现象研究——以江门关近代文献记录为中心 李富周/306
近代东亚灯塔分级指标辨析 伍伶飞/323

学术述评

演绎早期全球史大戏的成功佳作——读李伯重先生《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东亚世界》 李庆新 /341
“粤海关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综述 王一娜/345

后记 /352
征稿启事 /355
Manus /357

后 记

在中国陶瓷史上,地处粤东的潮州窑称得上是外销瓷生产的先行者之一。唐代潮州程乡水车窑产品通过韩江水运进入南海,已经销往东南亚一些国家。宋代潮州东郊的笔架山瓷器生产进入繁荣时期,与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以及福建德化窑、磁灶窑、广州西村窑一样,产品行销东南亚、东北亚市场。明清以降潮州枫溪、庵埠及饶平、大埔等地成为重要的外销瓷生产基地,“汕头器”名噪一时,在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均有发现。20世纪90年代,越南与日本合作,对16-17世纪东亚重要的海洋贸易中心会安港老街区进行7次挖掘调查,在原市场街区锦庯亭水沟遗址和河床遗址出土大量16世纪末到17世纪前半叶的陶瓷器,其中包括粤东窑系青花瓷。越南头顿沉船、金瓯沉船、英国“黛安娜”号沉船等,都发现有粤东生产的青花瓷,而且占不小比重,为潮州窑系外销青花瓷研究提供大量实物资料,也为中国外销瓷研究开拓新的研究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明清时期随着潮人向海外迁移,潮州陶瓷产品及其生产技术不断传播到东南亚海峡地区与泰国等地,形成一批在海外有影响的潮瓷经销商号和生产企业。当代潮州与时俱进,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瓷都”。然而学界对潮州窑及其外销历史研究十分薄弱,成果寥寥。本辑发表黄挺、田中克子、李炳炎教授的三篇论文,从文献史料、考古发现、田野调研相结合角度,探讨了宋代潮州窑的发展、日本福冈市博多遗址群出土潮州窑产品及19世纪以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销产两旺的海洋发展历程,展示了唐宋以降潮州窑在海外市场引领下海陆互动中形成“潮瓷之路”“潮瓷下南洋”的独特理路,并由此生成濒海地区面向海洋、走向海洋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形态与侨乡文化生态。

20世纪80年代以后,妇女史逐渐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热门领域,“将女性还原到历史中去,为妇女重建我们的历史”,成为社会史等诸多相关领域共同寻觅的方向和努力目标,多学科交叉与多元化史观,促使妇女史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并很自然地延展到海洋社会的女性,例如对东南沿海地区龙母、妈祖等女性海(水)神信仰的研究,对浮生江海的水上女性与传统海洋社会、海上家庭关系的关注,关于18、19世纪珠江口湾区、省河水域疍家女水上生活的调查,关于近代珠三角自梳女与其“不落夫家”婚俗的研究,关于“海盗王”郑一嫂、张保仔夫妇经略“海上王国”、称霸南海的“英雄故事”的传播,显示海洋妇女史研究颇具热度,并已具有相当基础和国际性。毫无疑问,随着海洋史学、海洋文化等各领域研究的开展,海洋妇女史将迎来更广阔的研究空间和拓展机遇。本辑发表了两位青年学人运用“海洋亚洲”概念,探讨近代东亚重要海港城市广州、香港、新加坡的废婢运动、汕头开埠后潮汕地区基督教与信教妇女问题,视角新颖,观点亦有新意。

法国学者苏尔梦(C.Salmon)教授对东南亚华人历史研究造诣甚深,承蒙支持,本辑发表了她最近对明遗民、马六甲甲必丹李为经(1614-1688)研究的新进展,展示17世纪最后20年以来马六甲民众通过碑铭、画像等方式纪念李为经纬,塑造华人社群公众记忆的历史。龚宁博士借鉴国际贸易理论,以中菲贸易产品变化为线索,重新审视16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中菲贸易的兴衰历程。

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准许通商贸易,并在江苏云台山、浙江宁波、福建漳州、广东广州设立江海、浙海、闽海、粤海四海关。在清代外交外贸体系中,粤海关与广东口岸地位最为重要,尤其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后,禁止西方商人前往福建、浙江贸易,只保留广州“一口通商”,一系列管理制度被称为“广州制度”(Canton System)。此后一直到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为止,将近百年时间里,广州成为葡萄牙租居的澳门之外西方人唯一可以进入和从事贸易的中国海路口岸。探讨粤海关与广东口岸历史,对近世中国海关史、中外关系史乃至亚太地区海洋史研究,皆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为进一步推进粤海关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研究,加强中外学界前沿对话,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中国海关学会广州分会、粤海关博物馆、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于2016年10月9日至10日联合承办了“粤海关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海关系统的专家学者100余人聚集广州,提交了一批有相当水平的学术文章,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视角,为海关史研究领域与海关系统少见的高水平学术盛会。本辑根据内容,从中精选出两组论文,反映了海关史研究的新水平与新态势。

本辑还介绍了近期出版的中国经济史学家李伯重著《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乃名家力作,值得认真品读。

编者
2017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