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
  《星槎》前集古里國。即僧伽羅之略,見該條。

僧迦
  《新唐書》卷二二二下。或在今緬甸,今地不詳。參道雙條

僧家
  《圖書編》卷六0,即僧伽羅之訛,見該條。

僧高
  《冊府》卷九七0,“(貞觀)十二年正月,僧高、武令、迦乍、鳩密等四國遣使朝貢,並南荒之小國也,朝中國自是始通,衣服、言音與林邑同俗”。《新唐書》卷二二二下﹐“僧高直水真臘西北,與環王同俗。……永徽後為真臘所併”。或在今泰國的東南部,指散卡(Sangkha)一帶。一說位老撾北部。也有的認為又作僧祗城,在泰國的宋卡(Songkhla)一帶,參僧祗城條。另見《華夷圖》;《玉海》卷一五三;《通考》卷三三一;《利病書》卷一一九;《續通志》卷六三八。

僧塔
  《新唐書》卷二二二下。或在今緬甸,今地不詳。參道雙條

僧加那
  《島夷志略》羅婆斯。即僧加剌,見該條。

僧伽那
  《順風》阿齊往羅里條。即僧加剌,見該條。

僧伽耶
  《元史》卷二一0馬八兒等國。即僧加那之訛,見該條。

僧加剌
  《島夷志略》僧加剌、北溜、高郎步、古里佛諸條。即僧伽羅,見該條。

僧伽羅
  又作僧加剌、僧加那、僧伽那、僧伽剌、僧伽、僧家。見《西域記》卷一0,“秣羅矩吒國……從此入海,東南可三千餘里至僧伽羅國〔唐言執師子,非印度之境。〕”即梵文Sinhala 譯音,意即執獅子,故又稱師(獅)子國、執師子國。即今之斯里蘭卡(Sri Lanka),另見《西域記》卷一一;《慈恩傳》卷四;《方志》卷上、卷下;《續僧傳》卷四;《珠林》卷六;《翻譯集》卷七。

僧伽剌
  《元史》卷一三一亦黑迷失傳。即僧加剌,見該條。

僧迦舍
  又作僧伽舍、僧伽尸。《西域記》卷四劫比他國,“舊謂僧迦舍國,中印度境”。即劫比他國,見該條。另見《方志》卷上;《翻梵語》卷八。

僧祇城
  《隋書》卷八二赤土﹐“其王……居僧祇城”。見師子條﹐另見《北史》卷九五﹔《通典》卷一八八;《御覽》卷七八七;《冊府》卷九五七;《通志》卷一九八;《通考》卷三三一。

僧急里
  《元史》卷二一0馬八兒等國,為今印度西岸柯欽(Cochin)北面克朗加諾爾 (Cranganore)的古名 Singili 的譯音。另見《集事淵海》卷四七;《明續通考》卷二三六;《裔乘》卷二﹔《續通典》卷一四八。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