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里
  又作藍無里、南無里口巫、蘭無里、南巫里、南無力、南浡里那沒黎南泥里喃勃利、喃渤利南泥利、南勃利、南渤利、南浡利、南渤里、南孛里。《代答》卷三,“有麻離拔國,廣州自中冬以後發船,乘北風行約四十日,到地名藍里,博買蘇木、白錫、長白藤,住至次冬,再乘東北風六十日順風方到此國”。即阿拉伯人稱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北部之名 Ramni 的譯音,《爪哇史頌》作Lamuri,《馬來紀年》作 Lambri(《馬可波羅行紀》同)。其故地一般均認為在今班達亞齊(Banda- Aceh)一帶。另見《代答》卷二;《諸蕃志》卷上;《通考》卷三三九;《宋史》卷四九0;《三才人物》卷一二。

藍莫
  《法顯傳》;《水經注》卷一。即藍摩,見該條。

藍摩
  《西域記》卷六藍摩國。一作藍莫國。梵文 Rāma 音譯,印度古國。或謂在今尼泊爾南境;或謂在印度奧德的巴斯提縣的拉姆普爾德奧里亞(Rampur Deoriya); 或謂在干達克(Gandak)河西岸拉尼普爾(Ranipur)。

藍無里
  《諸蕃志》卷上藍無里國,“土產蘇木、象牙、白藤,國人好鬥,多用藥箭,北風二十餘日到南毗管下細蘭國”。即藍里,見該條。另見《事林》卷五。

蘭場
  《四夷館考》卷下,“(暹羅)東連大泥,南臨東牛,西接蘭場,北界大海”。應指今老撾,又稱南掌,參該條。另見《四譯館考》卷三;《清一統志》卷四二三;《嘉慶志》卷五五二;《海關志》卷二一。

蘭章
  《明史》卷三一五,“(嘉靖)四十四年,土舍怕雅蘭章遣人進舞牌牙象二”。或謂即南掌,《馭交記》卷八蘭掌,今老撾。

蘭無里
  《異域志》卷下。即藍里,又作南巫里,見該條。

蘭白道
  《萬國圖》。在今柬埔寨,或指東部的隆發(Lomphat)。

蘭鳩江
  《清史稿》卷四七四,“緬甸使告請遣兵進次蘭鳩江濱捍衛”。或謂在今緬甸中部,指南渡(Namtu)河。

欄山
  《順風》暹羅往大泥彭亨磨六甲條,“(穿心山)打水廿四托,用丙午針五更取佛嶼,打水廿五托,泥地。用甲午針三更取欄山,打水廿七托”。在今泰國曼谷至薩木伊(Samui)島的航道間,今地不詳。

覽內
  或即目兜覽內的略稱。《海島逸志》卷一,“爪亞之魁處於山中,地名覽內,稱巡欄”,卷三云﹐“(爪亞)其類甚多﹐……俱尊三寶壟覽內為巡欄﹐其餘各處但稱史丹而已”。該書卷首地圖則把覽內標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西南部,位萬丹(Banten)以南。十七、八世紀,爪哇分裂為馬打藍、萬丹諸王國,其中以馬打藍(Mataram)國最大,一度控制中爪哇、東爪哇等處。馬打藍王的稱號為蘇蘇胡南(Susuhunan),有時也簡稱Sunan(巡欄即其譯音),而萬丹等王僅稱Sultan(史丹即其譯音)。故覽內實應指馬打藍王國,尤指其統治中心梭羅(Surakarta)、日惹(Jogjakarta)一帶。參目兜覽條

覽邦
  又作欖邦、覽旁、哪彭、覽房,另有攬邦港、覽邦港口、覽傍大山等稱。《皇明四夷考》卷下,“覽邦,洪武九年遣人來朝貢”。即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上古國名Lampung的譯音,故地在今楠榜省一帶。今該省首府為直落勿洞(Telukbetung),但古時的覽邦港口或指吉打榜(Ketapang)。另見《廣輿圖》卷二;《皇輿考》卷一二;《鴻猷錄》卷六;《圖書編》卷五九;《明續通考》卷二三七;《咸賓錄》卷四;《四夷雄略》卷二;《三才地理》卷一三;《四夷廣記》;《裔乘》卷七;《東西洋考》卷九;《武備志》卷二二三、二三五;《華夷記》卷四;《象胥錄》卷一、五;《世法錄》卷八二;《譯史》卷二;《讀史圖》卷四;《明史》卷二、三二五;《續通典》卷一四八。

覽房
  《海島志》卷一、三。即覽邦,見該條。

覽旁
  《順風》加里仔蠻回萬丹。即覽邦,見該條。

覽傍大山
  《指南》浯嶼往咬(口)留吧條。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島東南部,或指Rajabasa山。

攬章
  《明史》卷一三五。或謂即南掌,見該條

攬邦港
  《航海圖》圖一四。即覽邦港口,見該條。

欖邦
  《南海志》卷七,即覽邦,見該條。

纜掌
  《利病書》卷一一0,“嘉靖間,緬人破其東之纜掌,蓋老撾屬部地之最荒遠云”。又作南掌,指今老撾(Laos)。另見《滇繫》卷一0。

爛泥尾
  《海國錄》南洋記,“蓋柬埔寨南面之海,一片盡屬爛泥,故名爛泥尾”。指今越南南端的金甌(Ca Mau)角一帶。參占臘泥尾條。另見《清通典》卷九八;《清通考》卷二九七;《海關志》卷三0。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