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孫
  《伽藍記》卷四,“(沙門菩提拔陁)自云:北行一月至句稚國,北行十一日至典孫國,從典孫國北行三十日至扶南國”。即典遜,見該條。

典沖
  《水經注》卷三六,“升平三年,溫放之征范佛於灣分界陰陽圻,入新羅灣至焉下,一名阿賁浦,入彭龍灣隱避風波,即林邑之海渚。元嘉二十三年,交州刺史檀和之破區粟,已飛旍蓋海,將指典沖,於彭龍灣上鬼塔與林邑大戰。還渡典沖林邑入浦﹐令軍不進,持重故也。浦西即林邑都也,治典沖,去海岸四十里”。一般認為典沖即西漢日南郡象林縣的治所,後成為林邑的早期都城。占城碑銘中作Indrapura。故址在越南的廣南-峴港省北部,位武嘉(Vu Gia)河畔維川(Duy Xuyen)縣南的茶蕎(Tra Kieu)。也有的主張在順化附近。新羅灣與陰陽圻應在原日南郡的西捲縣及由其析置的壽泠縣一帶,三國時林邑國進侵至此,以後這裏一度成為林邑和日南郡分界,故新羅灣約當廣治東面的越(Viet)海口。阿賁浦或謂指順化東南面的思賢(Tu Hien)海口,彭龍灣指球二(Cau Hai)灣,鬼塔指其附近翠雲山一帶的占塔。另見《讀史紀》卷一一二。

典遜
  又作典孫,或誤為典游。《御覽》卷七八八,“《南州異物志》曰:典遜在扶南(南)三千餘里,本為別國,扶南先王范蔓有勇略,討服之,今屬扶南”。《通典》卷一八八云,“頓遜國,梁時聞焉〔一曰典遜〕”。典遜即頓遜的異譯,應在今馬來半島北部一帶。參頓遜條。另見《扶南記》;《珠林》卷三六;《廣記》卷四0六;《御覽》卷九八二;《寰宇記》卷一七六;《事類賦》卷二四;《通志》卷一九八;《通考》卷三三一。

典游
  《御覽》卷七九0,“《南州異物志》曰:句稚去典游八百里”。即典遜之誤,見該條。

典史海門
  《安南棄守》。即典臾海門,見該條。

典臾海門
  或誤為典搜海口、典史海門、興臾海門。《交阯總志》卷三,“舟師至典臾海門,時晴久水涸,賊眾捨舟而先遁”。《安南棄守本末補》載,“典臾海門隸九真州”。在越南清化省東岸外,或位靖嘉(Tinh Gia)附近。一說應以典史海門為正。另見《越嶠書》卷一0;《殊域錄》卷五;《東西洋考》卷一0;《利病書》卷一一八。

典搜海口
  《交阯總志》卷二,“徐祐……征剿餘寇,哨長安府古弘縣冊夾、典搜海口”。即典臾海門,見該條。

刁元
      《航海圖》圖二一。即今印度古吉拉特邦南面的第烏(Diu)島。

吊人山
  《海錄》卷中。即海次山,見該條

吊吉而
  《元史》卷二0。為古代南印度比拉爾王朝國名Deogiri的譯音,即今印度卡納塔克邦南部的邁索爾(Mysore)。

釣魚台
  《順風》各處州府山形水勢之圖條,“釣魚台:澳口好取柴水。開,打水十五托。伽(亻)南貌:港口有三礁出水。打水十五托”。在今越南中部海岸,或指檳繪(Ben Hoi)灣及其南、北兩面的海岬。另見《指南》大明唐山山嶼水勢條。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