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宋一代在對付遼、夏、金等外患方面,本已幾至元氣盡喪的田地,進入十三世紀後,又遇到一個更加可怕的勁敵,即崛起於北方的蒙古汗國。當時成吉思汗率蒙古鐵騎一面大舉西征,一面向南進侵。其南侵的首要目標是西夏和金國。金朝是蒙古之「上國」,為擺脫其奴役,蒙古必然要滅金﹐但滅金前須先對西夏用兵,以免受其牽制。早在公元1205、1207和1209年,蒙古就數度攻夏,均獲勝利。西夏向金求援,金國認為「敵國相攻,吾國之福」,持觀戰態度。結果西夏遂在理宗寶應三年(1227年)被蒙古所滅。「夏立國凡二百餘年,抗橫宋、遼、金、元四國,偭鄉無常,祖四國之強弱以為異同,至是乃亡」(《西夏紀事本末》)。

蒙古也很早就發動對金朝的戰爭。1211年,蒙軍大舉攻金。1213年,蒙古又分兵三路,破金九十餘郡。貞祐二年 (1214年),金由中都(燕京)遷都至汴京(開封),接著蒙軍乃包圍中都,迫使金遣使求和。此後,因成吉思汗率主力西征,金之統治才得以苟延殘喘於一時。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滅西夏後不久死去,遺囑繼續攻金,並提出假道於宋、由南攻開封之計劃。其子窩闊台汗(1229一-1241)遵用其策,決定和宋聯合攻打金朝。天興元年(1232年)底,蒙古遣使如宋,約夾攻金。南宋朝廷為了報仇,竟重蹈北宋聯金滅遼之覆轍,遣使報聘,同意與蒙古結盟。蒙古大汗「許俟成功,以河南地歸宋」。

從金天興元年(1232年)起,蒙古即大舉進攻金之首都汴京。它一面從北路由孟津過黃河攻下洛陽,一面從南假道於宋,經鄧州以趨開封。次年,金哀帝(1224一1234)放棄開封,逃往歸德(今河南商丘),不久又奔蔡州(今河南汝南)。南宋遣孟拱(1195一1246)、江海等帥兵萬人,獻糧三十萬石,助蒙軍攻蔡。天興三年(1234年),金哀宗自隘,蔡州淪陷,金朝至此遂亡。

南宋之聯蒙滅金和北宋之聯金滅遼一樣,在歷史上提供了深刻的慘痛教訓。北宋聯金滅遼的結果﹐是遼亡己危、旋被金滅﹔南宋聯蒙滅金的結果﹐是金亡己危、繼為蒙滅。這就說明執政者必須具有遠大的政治眼光和外交謀略,在對待敵國方面必須取「兩害之間權其輕」的策略,切記「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等千古不易之真理。北宋初年、南宋初年,其主要勁敵分別為遼、金。但是到了北宋末年、南宋末年,遼、金分別趨於衰弱,且經長期和戰與兩宋大抵已相安無事。相反,北宋末年的主要潛在敵國是金﹐南宋末年的主要潛在敵國是蒙,而宋室一誤再誤,二度聯合強敵去對付弱鄰,無異於與虎謀皮、自掘墳墓。可惜世界各國經常容易犯上同樣之錯誤,當一個大帝國四處擴張時,被侵略的弱小國家往往還在彼此爭鬥,終被各個擊破。此外,中國歷史上還有一些愚蠢的統治者,奉行極端錯誤的鄰國政策,亦即無償地支持某一地區的「小霸」去統一、兼併其他國家,結果反被毒蛇咬了一口,可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似此等深刻的歷史教訓,均值永遠記取。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二十章_南宋之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