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1月

2月

  • 1日﹐自本日起任嶺南大學(the Lingnan University)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the Hong Kong and South China Historical Reasearch Programme)榮譽研究員(Honorary Fellow)
  • 5日﹐沈福偉《資源開發與文明的進步》一書排版完成﹐旋開始校對
  • 6日﹐收到康泰﹑朱應《外國傳》(出版時間為2006年12月)﹐旋開始上載至南溟網(至9日完成)
  • 14日﹐下午至銅鑼灣世界貿易中心38樓雲霄閣﹐參加嶺南大學主持的香港地方志工程啟動典禮暨京港地方志交流會﹔同日﹐接獲學友陳自強所贈的大作《泉漳集》

3月

  • 2日﹐沈福偉《資源開發與文明的進步》一書排版後首校完成
  • 6日﹐將Fiona Chan參與主編的“生態視野”網(http://www.eco-vision.net/)繫入南溟網的友好聯結
  • 19日﹐完成南溟網上《中國歷代之興治盛衰亂亡(精要)》之全部文字掃瞄工作﹐不日將陸續修訂上載以補齊該書的網絡版
  • 20日﹐寫完〈由針簿看明清之際東西勢力的消長〉﹐為中外關係史學會﹑瀋陽故宮博物院﹑澳門基金會﹑北京外國語大學海外漢學中心聯合舉辦的“明清之際的中外關係史”國際學術討論會(將於2007年5月在瀋陽召開)而作
  • 24日上午﹐齡記出版有限公司假九龍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禮堂﹐舉行“走進通識暨《新世紀通識》教材研討會”
  • 26日﹐沈福偉《資源開發與文明的進步》一書排版後二校完成
  • 30日﹐〈才+緣+勤 ─ 由南海交通“編著計劃”漸成想起〉一文寫成﹐置於“新增文章”學者卷及“即興小品”
  • 31日上午﹐齡記出版有限公司假九龍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禮堂﹐舉行“中國歷史探究教學暨《探索中國歷史》(第二版)教材研討會”﹔下午﹐沈福偉《資源開發與文明的進步》一書末校完成﹐旋即付印
  • 本月﹐收到由民院同事方雲琴女士從雲南帶來的學友王達人所贈大作《正義的訴求(美國辛普森案和好中國杜培武案的比較)》(王達人﹑曾粵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其前已蒙其贈送大作《走進心中的香格里拉》(王達人﹑札西尼瑪﹐雲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4月

  • 11日﹐完成〈何時得見“香港人”的“香港通史通志”﹖〉[為嶺南大學﹑香港歷史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歷史所﹑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聯合舉辦的“香港歷史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2007年6月7-8日在嶺南大學﹑香港歷史博物館召開) 而作]
  • 18日﹐香江南溟齋創立廿五週年﹐齋主即網主南溟子以繼續補充完善南溟網作為紀念
  • 22日﹐收到剛出版的沈福偉《資源開發與文明的進步》
  • 24日﹐開始從事《歷代中外行紀》排版後的一校
  • 27日﹐晚七時至九時許,中外交通史學友在灣仔老上海飯店,舉行小型聚會。因全國中外關係史學會會長耿昇來港出席學術會議,香港海外交通史學會會長譚廣濂及錢江、陳佳榮等,遂乘此舉行例會商議會務,並暢談京港兩地未來合作事宜,大家盡歡而散。
  • 本月﹐齡記出版有限公司《探索中國史》4-5第二版出版

5月

  • 2日﹐收到學友汪寧生教授主編的新一期《民族學報》(雲南民族大學編﹐民族出版社出版)。此為繼1981-1983年前三期後﹐經廿四年得以再版的第四輯﹐衷心為其祝賀﹗
  • 4日﹐著手編輯方駿﹑熊賢君主編的《香港教育通史》書稿
  • 14日晚六時﹐香港鄭和研究會同仁在九龍原三軍會所聚會﹐商量今年活動﹐與會者八人﹕曾鍏波﹑王敏幹﹑陳文興﹑郭迪揚﹑葉慶球﹑龔肇康﹑何仁義﹑陳佳榮
  • 23-29日﹐北上瀋陽(由北京中轉)參加全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瀋陽故宮博物院﹑澳門基金會﹑北京外國語大學海外漢學中心聯合舉辦的“明清之際的中外關係史”國際學術討論會(在黎明國際酒店召開)
  • 25日﹐甫抵瀋陽黎明酒店﹐即收到由中外關係史學會各地學友編製的學會諸次會議精裝論文集﹕延吉會議(《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係史研究》延邊大學出版社2007)﹔寧波會議(《寧波與海上絲綢之路》﹐科學出版社2006)﹔喀什(《絲綢之路與文明的對話》﹐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另會議東道主瀋陽故宮博物院購置香港海外交通史學會出版拙編吳康泰﹑朱應《外國傳》沈福偉著《資源開發與文明的進步》﹐送給與會全體代表﹐不啻該兩書之首發禮
  • 26日上午﹐“明清之際的中外關係史”國際學術討論會開幕﹔借主持大會發言之機﹐代表香港海外交通史學會譚廣濂﹑錢江及沈福偉轉達對會議的祝賀
  • 27日﹐在學術會議上發表〈由針簿看明清之際東西勢力的消長〉。下午﹐在閉幕式上作總結﹐題為〈新老交接漸入佳境﹐學會健康成長壯大〉。會議期間及會後不久﹐收到下列學友贈送其大作﹕馬丁《瑞士現代化進程研究》(方志出版社2005)﹔姜相順《滿族史論集》(遼寧民族出版社1999)﹔江瀅河《清代洋畫與廣州口岸》(中華書局2007)﹔陳春生主編《學理與方法─蔡鴻生教授執教中山大學五十週年紀念文集》(博士苑出版社2007)﹔蔡鴻生《中外交流史事考述》(大象出版社2007)。另獲遼寧萬卷出版公司所贈日本《今昔物語集》(金偉﹑吳彥譯﹐2006年)﹔禹文《哥德堡號再生記》(2005)
  • 28日﹐由澳門基金會吳志良先生倡議﹐經學會領導人首肯﹐決定由港澳學友策劃﹑編製“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網站”。
  • 31日﹐草擬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網站架構初稿(次日修訂)﹐旋發至澳門吳志良先生處及北京的學會秘書處﹐開始諮詢﹑設計及編製
  • 本月﹐齡記出版有限公司《探索世界歷史》4-5第二版出版

6月

  • 7-8日﹐參加嶺南大學﹑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歷史所﹑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聯合舉辦的“香港歷史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7日會議在嶺南大學舉行開幕式﹐見到齡記-麒麟公司“香港史系列”(《十九世紀的香港》﹑《二十世紀的香港》﹑《香港史論叢》﹑《粵港關係史》﹑《城寨與中英外交》﹑《香港歷史圖說》﹑《香港6000年》)的一眾作者﹕劉存寬﹐劉蜀永﹐張俊義﹐張麗﹐鄧開頌﹐陸曉敏﹐梁炳華﹐蕭國健﹐湯開建(次日蒞會)
  • 8日轉至香港歷史博物館開會﹐上午在會議上發表〈何時得見“香港人”的“香港通史通志”﹖〉。下午閉幕式前﹐與齡記-麒麟公司“香港史系列” 全體作者合影留念。會議期間﹐收到下列學友贈送其大作﹕劉存寬《望山書屋詩詞》(作家出版社2005)﹔李慶新《明代海外貿易制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張一兵《明堂制度源流考》(人民出版社2007)。另學友梁炳華贈衛慶祥編《沙田方物志》(沙田民政事務署2007)﹔學友李培德贈其主編的《香港中國近代史學報》2006年第四期(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
  • 12日﹐收到學友錢江即時轉來的電郵稿〈Professor Roderich Ptak’s  Review on Waiguo Zhuan〉(德國普塔克教授關於《外國傳》的評論)﹐後刊於Archipel(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專門研究東南亞海交史的學術刊物《群島》雜誌)74期(2007)s.235-237: “ Kang Tai und Zhu Ying (Verf.), Chen Jiarong (Hg.), Tan Guanglian (Plan.),Waguo Zhuan (Hong Kong, 2006)  ”
  • 17日﹐收到席龍飛教授電郵來的“離退休勤奮愉快放熱散光” ﹐旋刊於本網“新增文章”的“學者卷”
  • 18日﹐接到中華民族研究會會長史式教授寄贈的最新大作《史式新說帝王往事》(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6月版)
  • 24日﹕本月15日﹐網站伺服器壞了﹐令今年2月以來南溟網的新資料無存﹔同時﹐《歷代中外行紀》過千頁純文字稿雖經粗校﹐也因排印社電腦故障而令檔案損失﹐必須重排重校。痛定思痛﹐只好重新上路。經十數天努力﹐行紀一書唐以前部分又完成一校。至今晚10﹕30止﹐南溟網各部分最新網頁目錄及其下子頁檔案﹐均借GOOGLE﹑BAIDU等搜尋系統及原有文書檔案﹐全面予以恢復
  • 29日﹐收到現在美國加州福爾頓大學歷史系任教的學友孫來臣博士所發的電郵﹐云其於南溟網上得知聯絡地址。我們在1986年寧波的中外關係史學會第二次學術討論會上見過面。他以電郵的附件﹐寄來其大作On Studying the ‘Burmo-Chinese’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Centering on China’s Cultural Influence on Early Burma 論’緬中關係史’ 的研究-以中國文化對早期緬甸的影響問題為中心.”
  • 30日﹐撰就《改革少數簡體漢字﹐以助電腦簡繁轉換﹐完成中華文字一統》﹐並立即轉呈史式教授﹐以求共同發起建議﹔同時﹐將近日補完的《歷代中外行紀》一題〈唐代及其前載籍中的“崑崙”〉先刊載於本網“新增文章”內

7月

  • 1-2日﹐重新為《中國歷代之興治盛衰亂亡》缺失的資料補行掃瞄﹐全部完成並再次儲存於編輯系列內﹐隨時準備校訂﹑上網﹔利用時機將《中外交通史》各章節目錄存儲於準備上網的系統中﹐隨時可掃瞄﹑校訂﹑上載﹔復將《古代南海地名匯釋》目錄包括“拼音檢字查詞”打好﹐為將來進一步的詞目表排版及詞條掃瞄﹑上載﹐作好準備工作。
  • 7日﹕史上罕見的07/07/07﹐從早到晚(10﹕00 - 19﹕00)於香港大學圖書館﹐以史籍原著校對《歷代中外行紀》的宋代以前部分﹐包括新排好版的〈唐代及其前載籍中的“崑崙”〉﹐卻也怡然自樂﹐深感生命安於斯﹑屬於斯
  • 10日﹐收到學友傅后閩惠贈的《龍騰頌》(香港文學報社出版公司2007年版)
  • 14日﹐接上海徐文堪學友電郵﹐云張錫彤﹑張廣達譯瓦‧弗‧巴托爾德《蒙古入侵時期的突厥斯坦》已經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次﹕2007年)﹐不覺欣喜雀躍。該書係東西方交通歷史名著﹐張氏父子又為我國箇中翹楚﹐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耗費廿幾載﹑幾經周折譯著方得面世。筆者親眼目睹其辛勞﹐為中外學界而慶幸﹐更以為此訊雖遲遲而至﹐然終可慰張錫彤老夫子的在天之靈﹗
  • 17日﹐收到學友﹑《中亞史》作者王治來的電郵﹐提及共在北京頤和園龍王廟審編少數民族三套叢書﹑在寧波參加學術會議之往事﹐令人感慨不已。他表示將出版回憶錄《史餘憶舊》﹐並已率先載於“王治來的博客”(http://i.yahoo.com.cn/wzlpt)
  • 18日﹐一年一度的香港國際書展開幕。購得老一輩史學家閻宗臨(1936年瑞士國家文學博士﹐抗戰後回國)的《中西交通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深感其歸國報效志可嘉﹑才能埋沒良可歎﹑遺著重光實可賀﹗

8月

  • 6日﹐晚七時許至九時半,香港海外交通史學會在灣仔老上海飯店,舉行小型聚會。參加者為譚廣濂﹑錢江﹑陳佳榮。會上討論與全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共同發起明年初在海南三亞召開的學術研討會﹐策劃譚廣濂主編《海外交通古地圖集》等事宜。同時接獲學友劉智鵬﹑劉蜀永編輯的《“新安縣志”香港史料選》(和平圖書有限公司2007年8月版)
  • 7日﹐收到《廈大窗誼》第一期(2007年6月版﹐原《鷺汀窗誼》總第八期﹐舒文烈主編)﹐內刊同窗廖淵泉〈憶念恩師韓國磐教授〉一文
  • 21日﹐方駿﹑熊賢君主編的《香港教育通史》書稿全部編完﹐純文字共約五十多萬。前此已逐漸發排及從事插圖搜集工作
  • 22日﹐收到中華書局《書品》2007年第四輯﹐內有老友謝方〈記閻宗臨與樊守義〉一文﹐提及當年因文革將臨未及就閻先生校注的《身見錄》展開組稿之內疚與遺憾。真是學友所見略同﹐在拙編《歷代中外行紀》第四輯“明代至清初”﹐前此已據閻宗臨校注稿列有〈最早的歐美記遊一樊守義《身見錄》〉﹐也可算是一種補贖吧﹗
  • 30日﹐《歷代中外行紀》補排版後的第一校全部完成﹐共計1160頁左右。回顧該書早於去年10月發排﹐若非排印社電腦故障導致檔案失落﹐其進度應更快速些﹔好在初校首功告成﹐也是值得慶幸之事﹗感謝上蒼及先考﹑先妣賜給健康身心﹐於年屆古稀之際﹐能在本月內同時完成《香港教育通史》全稿付排﹑《歷代中外行紀》全稿校訂﹐不亦樂乎﹗

9月

  • 1日﹐為考證《歷代中外行紀》數處疑難問題﹐而於星期六上午沉浸於香港大學圖書館中﹐以尋求或核對原始資料的各種版本。其中之一是明代葉盛《水東日記》所載的元明之際天台僧人清濬的《廣輿疆里圖》資料。清濬的《混一疆理圖》向被視為《大明混一圖》及朝鮮《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的基礎﹐唯其圖早佚﹐後由《水東日記》知清濬繪有《廣輿疆里圖》﹐但僅見文字介紹。結果今日無意中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版的《水東日記》卷十七發現清濬《廣輪疆里圖》的嚴節摹本﹐其驚喜心情實難以名狀
  • 11日﹕蒙管懷倫同學告知﹐其《忆历史系老师陈佳荣》,1000字,于2007911日《金陵晚报·雨化石》刊出
  • 13日﹐連日來忙於為新見的清濬《廣輪疆里圖》寫評介文章﹐幾至廢寢忘食﹐為尋補充資料又多次往返港大圖書館。終於11/9完成《清濬“疆圖”今安在﹖》﹐今天連同掃瞄好的《廣輪疆里圖》等一起上載﹐首先在南溟網發佈。猶記1994年4月18日﹐自己也是在香港大學圖書館﹐尋獲陳洪照《吧游紀略》佚文﹐此或緣分(讀書人與圖書館)或天意(太史公在天之靈佑護)﹐直令人感慨萬千﹗
  • 16日﹐有關清濬之文甫就﹐即再接再厲校對﹑整理《歷代中外行紀》全部二校稿﹐次日分送巴黎及港大﹐由合編者三人同時展開審閱工作
  • 22日(星期六)上午﹐又至香港大學圖書館﹐繼續查閱《水東日記》的其他版本﹐結果由嘉靖癸丑刻本(北平圖書館善本攝製膠卷)﹐看到另一張更為詳細的清濬《廣輸[輪][疆]里圖》原圖摹本﹐於是立即對《清濬“疆圖”今安在﹖》一文進行修訂

10月

  • 1日﹐利用連續三天假期﹐閉門造書﹐終於今日晚七時半完成《歷代中外行紀》的個人二校﹐俟其他合作學友的校訂意見寄至﹐即可統一改正然後付印
  • 4日-10日﹐香港海外交通史學會的《海外交通古地圖集》(譚廣濂主編﹐錢江﹑陳佳榮等編注)目錄及凡例﹐由譚廣濂先生擬制﹐並經大家合力修訂﹐開始進入搜集﹑編纂的實際運作階段

11月

  • 1日﹐晚上七時許﹐抵澳門利澳酒店﹐與全國中外關係史學會會長耿昇﹑副會長吳志良等會面﹐並商議編製中外關係史學會網站事宜。次日在珠海﹐又與學友黃鴻釗會面﹑暢敘別情
  • 5日﹐凌晨1時15分﹐完成了南溟網上《中國歷代之興治盛衰亂亡(精要)》之全部文字上網及修訂工作。同時﹐《中外交通史》的掃瞄﹑上網也就開始

12月

  • 22日﹐昨日冬至前一天下午參加了公司聖誕及12月壽星賀誕的聯歡會。今天上午﹐傳來廣東陽江對開海上南宋古船“南海一號”正式打撈的訊息﹔中午12﹕22分抵九龍三軍會﹐參加香港鄭和研究會同仁聚會﹐紀念今年6月仙逝的前會長曾鍏波先生﹔下午繼續補編《歷代中外行紀》的增訂資料﹕“五代使者所記的契丹—胡嶠《陷虜記》”﹐“宋﹑遼﹑金時的東北邊疆行記”﹐“《聖武親征錄》等反映的蒙古西征歷程”﹐“元人的北部行記等”。看來古稀老人今生注定與中外歷史學術結下了不解之緣﹗
    同日﹐將“南溟網”網名注冊延續至十年後的2017年﹗
  • 24日﹐上午收到方駿學友自加拿大寄來的《香港教育通史》校訂意見﹐結合原來的二校稿﹐在平安夜屆臨前完成了全書的三校﹐唯待改正就可付印了﹗
  • 31日﹐歲杪﹐健康狀況十分良好﹐夜裏繼續補編《歷代中外行紀》的增訂資料﹐藉此來度過新的一年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學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