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前夕之中英關係
 
英國自工業革命以後,經濟發展神速,極力在全球伸張勢力,地大物博人眾之中國遂成其擴展海外市場的重要對象。乾隆年間,英國之東印度公司正式與中國通商,對華貿易已凌駕於各國之上。英國人不僅圖謀奪取澳門,且望進一步打開中國關閉的大門。

早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英國政府已遣使來華,希望能為英印之土產及製造品尋找出路,但使者中途病歿而未能抵華。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國又派遣以馬嘎爾尼(George Lord Macartney,1737一1806)為首的使團前來中國,他們於是年9月25日乘軍艦「獅子號」由英國之朴茨茅斯 (Portsmouth)啟航,隨帶價值一萬二千餘鎊之禮品,次年7月25口到達大沽。使團先赴天津、北京,旋至熱河承德之避暑山莊謁見乾隆帝並向其拜壽。馬嘎爾尼向清廷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如在京設商館,准許英船在寧波、舟山、天津登岸,在舟山一帶劃地任英人存貨、居住,英人可自由往來、居住於廣州,減免貨物稅及額外加徵,准許西方教士在各省開堂傳教。但這些要求均遭嚴詞拒絕,乾隆帝給英皇之諭旨謂 「 所請多與天朝體制不合﹐ 斷不可行」,「天朝尺土俱歸版籍,疆址森然,即島嶼沙洲亦必劃界分疆,各有專屬,……此事尤不便准行」。同時又下諭「若將來船至浙江、天津,欲求上岸交易,守土文武必不令其停留,立時驅逐,勿謂言之不豫」。
   
鑑於馬嘎爾尼之行的徒勞無功,英國復於嘉慶二十一年 (1816年),派遣以阿美士德(William Pitt Lord Amherst,1773-1857)為首的使團前來中國。使團於該年2月5日乘英國皇家海軍軍艦「阿爾塞特號」啟程,同年7月28日抵大沽口外。阿美士德所帶仍昔日馬嘎爾尼同樣之要求,但清廷著其在覲見皇帝時一定要行三跪九叩首之禮,嘉慶帝並諭令「務將該貢使等禮節調習嫻熟,方可令其入覲」。而東印度公司卻堅持「不能同意行韃靼禮節」,因此使團根本未覲見皇帝,即被遣送回國。

在幾次遣使來華交涉失敗之後,英國乃繼續派遣商船在中國沿海從事走私活動。但由於清廷的閉關自守政策,加上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之抵制﹐英國輸華之棉、毛紡織品無法暢銷,於是英商遂以大量鴉片輸入中國。 鴉片由罌粟製成, 又稱阿芙蓉, 俗名大煙, 含有大量的嗎啡與尼古丁,初作為藥物輸入中國,經英國東印度公司大力販銷後,遂成吸上癮就不易戒絕的毒品。乾隆三十年 ( 1765年 ) 前,輸華的鴉片每年不過二百箱 ( 每箱一百二十斤 ) 。嘉慶五年 (1800年) ,鴉片輸入人為四千五百餘箱,及至道光十八年 (1838年) 竟超過四萬箱。從嘉慶三年 (1798年)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英人通過輸入鴉片,獲利達四億多元。

骯髒的鴉片貿易使英商對華貿易由入超 一變而為出超,同時它卻在經濟、政治、社會諸方面給中國帶來災難性的惡果。鑑於「以中國有用之財,填海外無窮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漸成病國之憂」,故清廷乃有禁煙之舉,並終於釀成1840年中英之間的鴉片戰爭。

1840年的中英鴉片戰爭不僅使中國社會帶來根本性的變化,同時也標誌著傳統的古代中外交通史之終結。一方面,近代的以機器為動力的海、陸交通工具逐漸取代了古代的駱駝與帆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過去以中國為主體的中外交通,即眾多「外藩」向「天朝上國」的中華帝國「朝貢」之局面一去不復返了。中國王朝第一次遇到在文明方面比其先進的西方的對手,但中國皇帝卻想按照歷代的先例去對付可怕的敵人,於是古老的中華民族終於長期飽嘗「落後挨打」的滋味。目前,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上處於屈辱地位的近代中外交通史尚未完全告終,而新的東西方以平等姿態相互交往的一幕正逐漸臨近。吾人應充分發揚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光輝,為中國人民的自由、民主、進步而不懈努力,以迎接新時代黎明的到來!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八編  清代前期之中外關係_ 第三章  清代前期同歐、美各國之關係_
第三節   鴉片戰爭前中國同英 、美等國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