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季的西學東傳之浪潮中,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以驚人的毅力和犧牲精神,進行了持續的努力,對中西文化交流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並作出不朽的貢獻。茲將其貢獻與影響略述於下。

     (一)開闢自然科學新域:中國之士大夫向視科學技術等實用科學為「奇技淫巧」,對近代世界先進的自然科學相當無知。自明季經傳教士之介紹,西方的天文曆法、數學物理、生物醫學等自然科學知識大量傳入,遂使國人之見聞為之一新。新的天文曆法與地理輿圖科學引起人們時間、空間觀念上之革命,使國人對西學逐漸重視起來,遂開啟中國近代自然科學發展之新
領域。

     (二)用新方法研究學術:中國之學術研究,長期以來深受儒家經典之桎梏,墨守成規而不敢越雷池一步。自西方文藝復興倡導的一些科學研究方法傳入,使國人開始衝破舊的傳統束縛,用新思想、新方法來探索學術問題。西方式的「大膽懷疑」之解放態度,同中國式的「小心求證」之務實作風,二者結合起來誠乃科學研究的重要準則。此對清代考據學之興亦有頗大的
影響。

     (三)翻譯西方書籍流行:隨著西學之東傳,中國部分官員與西方教士合作﹐孜孜於西書之翻譯與介紹,從此翻譯西方書籍之風遂漸流行。

     (四)促進中西文化交流:西方傳教士一面在中國傳教、介紹西學,另方面也將中國書籍譯成外文,吸收中國優秀文化傳回其本國,此對中西文化交流之促進實有莫大之助力。至清初,耶穌會會士所譯的中國書籍,進呈於羅馬教皇的已達四百餘種。中國藝術品如繪畫、刺繡、瓷器等在歐洲上流社會盛傳。後來歐洲的啟蒙運動諸學者也受到中國儒、道等說的某些影響。

     (五)推動基督教之傳播:隨著西方教士來華,天主教之影響迅速擴大。至崇禎十五年(1642年),入教的宮女有五十餘人,太監四十餘人,宗室達一百四十人之多。自萬曆九年(1581年)至清順治七年(1650年),全國領洗入教者約十五萬人。全國十五個省除雲南、貴州外,其餘各省均有傳教士。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七編  鄭和下西洋與明代之中西文化交流_第五章  明末西方傳教士來華與中西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