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來華之西方傳教士

明代後期入華播教之西方教士極多,據計從明萬曆九年(1581年)至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來華耶穌會士約二百五十人,其他教派者也有一百五十人左右。僅起有漢名、漢字並歿於漢地者至少即有八十餘人。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西班牙人方濟各、龐迪我,意大利人羅明堅、利瑪竇、龍華民、熊三拔、艾儒略、畢方濟、羅雅各、利類思,葡萄牙人羅如堅、鄂本篤、陽瑪諾、傅汎際,法國人金尼閣,瑞士人鄧玉函,德國人湯若望,波蘭人卜彌格等。茲將他們之簡單事蹟概述於下。
   
     1.方濟各(Francisco de Yasu y Xavier,l506一1552年):漢字沙勿,西班牙人,為最早來華傳教的耶穌會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抵達印度果亞(Goa),二十五年(1546年)抵馬六甲(Malacca),二十八年(1549年)乘中國海舶赴日本,旋折回馬六甲。嘉靖三十年(1551年)、三十一年,方濟各兩次來到廣東省之上川島,因病卒於其地。

     2.羅明堅 ( Michael Ruggieri,1543一1607年) : 漢字復初,意大利耶穌會會士。當時耶穌會為了加強東方的宣教活動,乃遣范禮安 ( Alexander Valignani )、羅明堅、巴範濟(Francois Pasio)、利瑪竇等四個意大利人東來,但除羅明堅、利瑪竇外,其他二人均未到過中國內地。羅明堅在萬曆八年(1580年)抵華,後在肇慶、廣州、紹興、桂林等地播教﹐成為明末首入中國內地並用漢文寫作的耶穌會士,所著有《天主聖教實錄》等。

     3.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年):漢字西泰,意大利耶穌會會士。在整個古代,他是向中國正式、系統介紹西方宗教、學術文化的第一人,也是明清中西文化交流最重要的奠基人。利氏誕生於意大利中部的馬塞拉塔(Macerata),萬曆六年(1578年)奉派由葡萄牙里斯本(Lisbon)東來,抵達印度果阿(Goa)。萬曆十年(1582年),利氏由果阿啟行而至澳門,於彼處研習漢文。翌年至肇慶傳教,一住十年,潛心學習漢文。後來他又到韶州、南雄、南昌、南京、蘇州諸地傳教。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利瑪竇終於來到北京,向神宗進獻天主圖像、聖經、珍珠鑲十字架、報時自鳴鐘、西琴及《坤輿萬國全圖》,並獲准在北京順承門(今宣武門)內擇第而居和進行傳教活動。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利氏因積勞成疾而卒於北京,安葬於北京阜成門外(後龍華民、湯若望、南懷仁等均葬其側)。

明末西學之東傳,以利瑪竇之貢獻為最大。他在傳教的過程中,十分注意順應中國之禮俗,學漢語,讀儒經,著儒服,儘量把儒家學說同天主教義結合起來以佈教。同時,他又把西方的天文、地理、曆算種種科學知識,努力向中國傳播,其著譯有《幾何原本》(與徐光啟合譯)、《乾坤體義》與《同文算指》(均與李之藻合譯)、《天主實義》、《萬國圖志》以及《基督教遠征中國史》等等。後面一書中華書局1983年已出版了漢譯本,名為《利瑪竇中國札記》(China in the Sixteeth Century :The Journals of Mathew Ricci,1583一1610), 它對耶穌會入華傳教史、明代中外交通史乃至明史之研究,均有重大之史料價值。

     4.龍華民(Nicclo Longbardi,1559一1654年):漢字精華,意大利耶穌會會士。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來華,在韶州及江西等地播教,後卒於北京,安葬利瑪竇之墓側。著有《聖教日課》、《地震解》、《死說》等。

     5.羅如望(Jeannes de Rocha,    一1623):漢字懷中,葡萄牙人。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抵華,後卒於杭州。所著有《天主教聖教啟蒙》、《天主聖像略說》。

     6.龐迪我(Didaco de Pantoja,1571-1618年):漢字順陽,西班牙耶穌會會士。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來華,二十九年初隨利瑪竇入京,後為利氏之重要助手。萬曆四十四年 (1616年)因禁教而被逐至澳門,不久死於其地。著有《七克大全》、《人類原始》、《龐子遺銓》等。

     7.鄂本篤(Bento de Goes,1562一1607年):葡萄牙旅行家、耶穌會會士,年青時以水兵身分被派往印度。原來西方人從馬可.波羅及阿拉伯人的行紀知道東方「契丹」(Cathay,Khitai)之偉大,但許多人根本不知道「契丹」就是中國(China)之另一名稱。利瑪竇來華後,寫信給印度的同事,明確指出西方人所謂「契丹」和「中國」是同一國家,亦即古代所說的絲國,唯有些人仍將信將疑。為了判明此事,鄂本篤乃於萬曆三十一年十一月底(1603年1月)離開印度拉合爾(Lahore),沿著古陸道北上前往「契丹國」。他經過白沙瓦(Passaur)、喀布爾(Cabul)及中亞地區,越帕米爾(Pamir)高原,由喀什噶爾、阿克蘇、庫車、吐魯番、哈密,而在萬曆三十三年 (1605年)冬抵達肅州,並於三十五年(1607年)在此與利瑪竇從北京派來的鍾鳴禮(Giovanni Fernandes)會面,證實「契丹」與「中國」確為同國。鄂本篤因病重,不久即辭世,其殘存之行紀後由利瑪竇加以整理轉述,成為研究中西交通史之重要資料。

     8.熊三拔(Sabbathino de Ursis,1575一1620年):漢字有綱,意大利耶穌會會士。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來華,隨利瑪竇學漢語和傳教,成為其重要助手,後助徐光啟、李之藻翻譯行星說等。四十四年(1616年)後被逐至澳門,不久死於該地。著有《泰西水法》、《簡平儀》、《表度說》等。

     9.陽瑪諾(Emmanuel Diaz,1574一1659年):漢字演西,葡萄牙耶穌會會士。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來華,在韶州、南雄、北京、南京、上海、福州等處傳教,後卒於杭州。著有《聖經直解》、《天問略》、《景教碑銓》、《天學舉要》等。

    10.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1577-1628年):漢字四表,法國耶穌會會士。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來華,在南京學習漢語和播教,四十二年返回羅馬向教皇彙報教務,四十八年(1620年)再度蒞華,在杭州、開封及山西、陝西一帶活動,後死於杭州。著有《西儒耳目資》、《況義》等,《利瑪竇中國札記》一書亦首先由其整理傳世。

    11.艾儒略(Julio Aleni,1582-1649年):漢字思及,意大利耶穌會士。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來華,在江蘇、陝西、山西、福建等處傳教,後卒於福建延平(今南平)。生平著譯甚多,有《職方外紀》、《西方答問》、《景教碑頌注解》、《利瑪竇行實》、《幾何要法》、《西學凡》等等。

    12.畢方濟(Francesco Sambiaso,1582一1649年):漢字今梁﹐意大利耶穌會會士。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來華,在北京、上海、開封、揚州、蘇州、寧波等地傳教,後在福建、廣東一帶活動。著有《靈言蠡勺》、《睡答》、《畫答》等。

    13.鄧玉函(Jean Terrenz,1576-1630年):漢字涵璞,瑞士耶穌會會士。天啟元年(1621年)來華,在嘉定、杭州一帶傳教,後赴京參加修訂曆法(即《崇禎曆書》),卒於北京。著有《人身說概》、《考器圖說》、《測天約說》等。

    14.傅汎際(Francois Furtado,   -1653):漢字體齋,葡萄牙耶穌會會士。天啟元年(1621年)來華,在浙江、陝西諸處傳教,後卒於澳門。著有《寰有銓》、《名理探》等。

    15.湯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1-1666年):漢字道未,德國耶穌會會士。天啟二年(1622年)來華,初在京習漢語,繼至西安傳教。崇禎間被召至京,參加修訂《崇禎曆書》,並監鑄大炮,傳授用法。後任清朝欽天監監正,一度被下獄,釋放不久即死,葬於利瑪竇墓旁。著譯甚多,有《主教緣起》、《渾天儀說》、《古今交食考》、《遠鏡說》、《恆星出沒》、《測天約說》、《火攻挈要》等等。

    16.羅雅各(Giacomo Rho,1593-1638年):字味韶,意大利耶穌會會士。天啟二年(1622年)來華。曾在山西傳教多年,後至京,與湯若望等繼鄧玉函修訂《崇禎曆書》,卒於北京。著有《哀矜行銓》、《測量全義》、《比例規解》、《五緯曆指》等。

    17.利類思(Ludovico Buglio,1606一1682年):漢字再可,意大利耶穌會會士。崇禎十年(1637年)來華,在江南地區及四川一帶傳教,後至北京。著有《超性學要》、《西方要紀》、《三位一體》等。

    18.卜彌格(Michel Boym ,1612-1659年):漢字致遠,波蘭耶穌會會士。南明永曆元年(1647年)來華,於永曆四年冬(1651年1月)攜南明政權致教皇書赴羅馬。九年(1655年)得教皇亞歷山大七世(Alexander VII)回書,於十二年(1658年)返抵暹羅,時兩廣已入清軍手中,卜氏無法覆命,不久病卒於廣西。著有《中國植物志》等。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七編  鄭和下西洋與明代之中西文化交流_第五章  明末西方傳教士來華與中西文化交流_
第一節   明末西方傳教士來華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