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明末西方傳教士來華概況

明末西方傳教士東來之背景與原因

自從元朝滅亡後,基督教徒在中國一度幾乎絕跡,然至明代後期又有大批西方傳教士來華,並掀起一股西學東漸之浪潮。在近代以前,基督教之傳入中國主要有三個時期: (1) 唐代:基督教的聶斯托利派由波斯來華,在長安等地傳教建寺,中國稱之為景教; (2) 元代:當時來華的基督教徒被統稱為也里可溫,包括聶斯托利派以及天主教徒,其中主要的是天主教的方濟各會會士; (3) 明末清初:此時來華的主要是天主教徒,尤其是其中的耶穌會(Societas Jesu)會士。

早在嘉靖年間,已有耶穌會士方濟各.沙勿略等來華。至萬曆間,西方教士東來成風。萬曆十年(1582年),意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抵達廣東,後轉赴各地,利用儒家學說以傳播天主教,並介紹西方之科學知識。利瑪竇乃明季溝通中西文化之第一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他偕西班牙教士龐迪我至北京,向神宗(1572-1620年)進獻圖物,神宗准其在京師建教堂以佈教,朝臣徐光啟(1562-1633年)、李之藻(1565-1630年)等亦從其學習西方天文曆算等學。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因國人反對天主教者頗眾,神宗乃下詔禁止西人傳教,封閉天主教堂,把西方教士逐往澳門,西學傳播一度中輟。天啟二年(1622年),明廷為對付滿洲邊患,亟需改良軍器,熹宗(1620-1627年)遂遣使赴澳門,召教士龍華民、羅如望、陽瑪諾、艾儒略北上,由其指導製造銃炮。教禁遂無形解禁,西學得再傳播。思宗 ( 1627-1644年 ) 初年,命徐光啟監修曆法,並徵傳教士湯若望等人譯書演算。明亡後,西方教士仍留在中國,在南明政權和清廷中活動。

明末大量西方傳教士入華的背景與原因約有下列數端﹕

     (一)新航路之發現:前面已提到,明初鄭和七下西洋,使中國與東非沿岸之間的航路暢通。不久後,西歐掀起航海探險熱,結果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尋找到直達東印度的新航路,完成了首次環航地球之行。所有這些都為西方傳教士之大批東來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殖民勢力東來:隨著地理大發現,西歐各國紛紛向非洲、美洲、亞洲等地區殖民。嘉靖年間,葡萄牙人佔據澳門,後來荷蘭、西班牙人又入侵臺灣。這亦為西方教士來華傳教提供了據點。

     (三)舊教失勢歐陸:十六世紀初,歐洲發生宗教改革,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一1546年)、加爾文(Jean Calvin,l509-1564年)等紛紛起而反對舊教,創立了基督教中有別於天主教、東正教的另一大派﹕新教。舊教乃於1534年由羅耀拉(Ignacio de Loyola,1491一1556年)另組耶穌會,一面對抗新教在歐洲的發展,一面向東方擴大天主教的影響,以挽回失去的優勢。

     (四)教士虔誠播教:耶穌會之向東方擴展固有其政治或其他之目的,然許多來華教土確係信仰虔誠、熱心播教者,他們東來的動機乃出自熱誠傳教之宗教目的。誠如《明史.意大里亞傳》所云,「其國人東來者,大都聰明特達之士,意專行教,不求祿利。其所著書多華人所未道,故一時好異者咸尚之。而士大夫如徐光啟、李之藻輩,首好其說,且為潤色其文詞。故其教驟興」。其實不僅基督教徒如此,觀之歷史上舉凡虔誠宗教徒之於教義、嚴肅思想家之於主義,莫不如此。故古代佛圖澄、鳩摩羅什、菩提達摩、真諦等之東來傳播佛教,法顯、玄奘、義淨、慧超等之西行求經、朝拜聖地,近代如吳廷康(G. N. Voitinsky)、馬林(G. Maring)、鮑羅廷(Michael Borodin)等之來華傳播馬克思學說,國、共兩黨早期派人赴歐美、蘇俄留學或考察,同明末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之入華播教,實如出一轍。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七編  鄭和下西洋與明代之中西文化交流_第五章  明末西方傳教士來華與中西文化交流_
第一節   明末西方傳教士來華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