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西班牙、葡萄牙等國殖民者即紛紛湧向其地,將印第安人的土地攫為己有,歐洲人對美洲之認識漸漸增多。中國人在明代也已知道美洲,不過是通過西方傳教士而瞭解的。

明代後期來華的西方傳教士,如利瑪竇、艾儒略等,一面在中國播教,一面又撰繪世界地理著作與地圖(均有漢文本),對傳播新的世界地理知識起了很大的作用。利瑪竇之地圖初名《山海輿地全圖》,於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繪於廣東肇慶,有刻本。後屢經修改,而於萬曆三十年(1602年)刊於北京﹐改稱《坤輿萬國全圖》。艾儒略則於天啟三年(1623年)撰成《職方外紀》五卷,介紹世界各大洲情況,並附萬國全圖與各洲分圖。

《坤輿萬國全圖》繪出了世界全圖及五大洲情形,據《明史.意大里亞傳》云,「萬曆時,其國人利瑪竇至京師,為《萬國全圖》,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亞細亞洲(Asia,簡稱亞洲),中凡百餘國.而中國居其一。第二曰歐羅巴洲(Europe,簡稱歐洲),中凡七十餘國,而意大里亞居其一。第三曰利未亞洲(Libya,今非洲即阿非利加洲Africa之古稱),亦百餘國。第四曰亞墨利加洲(America,簡稱美洲),地更大,以境土相連,分為南北二洲。最後得墨瓦臘泥加洲(Magellanica, 當時認為在南美洲麥哲倫海峽Magellan’s Str. 以南之南極尚有洲,以此名之)為第五。而域中大地盡矣」。關於南北美洲之國,該圖註明有墨是可(墨西哥Mexico)、孛露(秘魯Peru)、智里(智利Chile)、伯西爾(巴西Brazil)、古巴(Cuba)、牙賣加(Jamaica)、加拿大(Canada)等等。

《職方外紀》對美洲通中國之航路則有詳載,謂「若從東來,自以西把尼亞(Hispania,即西班牙)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過巴爾德峽(指直布羅陀Gibraltar海峽),往亞墨利加(America)之界有二道:或從墨瓦蠟尼加峽(Magellan’s Str.),出太平海(Pacific Ocean);或從新以西把尼亞(New Hispania新西班牙,指西班牙所佔的墨西哥等地)界泊舟,從陸路出孛露海(Peru Sea),過馬路古(Maluku)、呂宋(Luzon)等島,至大明海(指東海、南海),以達廣州」。

由於西班牙殖民者同時佔據了菲律賓的呂宋島以及美洲的墨西哥、秘魯等處,當時中國同美洲之間出現了以西班牙的呂宋為中轉地的所謂「大帆船貿易」。大帆船指西班牙等國的歐洲式海帆,一般是西班牙的船隻裝滿中國的絲綢、瓷器及東方的香料,由福建的漳州、泉州或廣東海岸出發駛往呂宋島的馬尼拉,然後橫渡太平洋運至墨西哥等地。據統計,十七世紀初期墨西哥有一萬四千人從事絲綢織品的製造,其原料是來自中國的生絲。而從墨西哥通過呂宋運往中國的,主要是白銀。銀元(又稱洋錢、大洋)原來鑄於歐洲,後來西班牙在墨西哥開採銀錢,並就地鑄成銀元,於明代萬曆間逐漸流入中國。故這種大帆船貿易又被人稱為「太平洋絲路」或「白銀之路」。

隨著中國同美洲交往的開展,一方面是中國絲綢、瓷器、茶葉之運往美洲,另方面美洲的許多物產亦傳入中國。例如玉蜀黍、番薯、花生、西紅柿、煙草等最早都產於美洲,並於明代中期以後入華,進一步豐富了中國人的物質生活。今福建產番薯極多,據《閩書》等所載番薯係明代萬曆年間由呂宋傳入福建,然後傳播至全國其他地方,其實呂宋之番薯也是來自美洲的,呂宋不過是美洲番薯傳入中國的中轉地而已。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七編  鄭和下西洋與明代之中西文化交流_ 第四章  明代同歐洲國家及美洲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