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明代同中南半島諸國之關係

明初對安南之經略

明朝建立伊始,太祖曾於洪武元年十二月,命漢陽知府易濟前往招諭安南。安南陳朝國王日煃乃遣使奉表來朝,於明年六月達京師,太祖復遣使封其為安南國王,並賜大統曆及織金文綺紗羅四十匹。後來陳氏政權於建文二年(1400年)被外戚黎季所篡,季大殺陳氏宗族而自立,更姓名為胡一元,名其子蒼曰胡夳(大互),僭國號大虞,年號元聖。尋自稱太上皇,傳位於夳(大互)。永樂元年(1403年),夳(大互)自署權理安南國事,遣使奉表朝貢,明廷不察其詐,封其為安南國王。不久有故安南國王陳氏的後裔名陳天平者,為季父子所逼逃往老撾,旋由老撾軍民宣慰使遣人護送入朝,向成祖哭訴黎氏之暴逆。成祖遣使責問黎蒼,並派兵護送陳天平返國。渠料天平行至途中﹐竟被黎蒼伏兵邀殺。成祖大怒,乃召成國公朱能等謀,決意征討之。

永樂四年(1406年)七月,明成祖命成國公朱能佩征夷將軍印充總兵官,西平侯沐晟佩征夷副將軍印為左副將軍,新城侯張輔為右副將軍,督帥南征。能至龍州病卒,輔代將其軍。張輔率大軍由廣西攻入安南,渡昌江(今越南北部之滄河,一譯商江),而抵富良江(即今紅河)北,沐晟軍則由雲南至白鶴(今越南北部的永祥Vinh Tuong縣一帶)。時輔等分道進兵,所至皆克。是年十二月,大軍循富良江南下,遂擣東都(今河內)。越軍棄城走,大軍入據之,薄西都(在今越南清化省的永祿Vinh Loc一帶),越軍乃大燒宮室,駕舟入海。次年春,明軍又大破越人於富良江,復追擊季父子至奇羅海口(在今越南義靜省東南岸外,位讓伴Nhuong Ban東面)。是年五月,俘獲季父子,交南盡平。

明軍曾宣詔訪求陳氏子孫而未得,永樂五年(1407年)六月朔,乃詔告天下,改安南為交趾,設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三司,以尚書黃福兼掌布、按二司事。整個交趾之地設交州、北江、諒江、三江、建平、新安、建昌、奉化、清化、鎮蠻、諒山、新平、演州、乂安、順化十五府,分轄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縣。又設太原、宣化、嘉興、歸化、廣威五州,直隸布政司,分轄二十九縣。其他要害,咸設衛所控制之。安南自五代末獨立至此歷四百餘年,明初乃重新郡縣其地,使其一度重入中國之版圖。張輔先將黎季、黎蒼父子獻於闕下,至永樂六年 (1408年) 六月又振旅還京,上交趾地圖,東西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二千八百里。

張輔等將兵還國後,有陳朝故官曰陳簡定者,乃起兵謀反,建國曰大越。明廷令沐晟為征夷將軍自雲南討之,晟與戰大敗,成祖乃於永樂七年(1409年)令英國公張輔再次出征。時越人推簡定為太上皇,別立陳季擴為帝。張輔將兵破越軍,先擒獲簡定,械送京師授首,復繼續追擊陳季擴,屢破之。季擴走投無路,乃奉表乞降,明廷姑許之,詔授交趾布政使。但季擴不過為詐降之計,故成祖在永樂九年(1411年)復命張輔督軍二萬四千,合沐晟軍討之。明軍雖不斷打敗越人,但戰事亦頗艱苦,直到永樂十二年(1414年),陳季擴敗走老撾,明軍跟蹤追擊,終於生擒陳季擴,再送京師斬首。永樂十三年(1415年)二月,輔、晟等班師入京,四月復命輔佩征夷將軍印出鎮交趾。十四年(1416年)冬召還,明年(1417年)改命李彬代鎮。張輔善於用兵,總計在十數年間四赴安南而二擒其王,威震南陲,頗為越人所畏服。他和黃福等在交趾建設學校、增置郵驛、開闢交通,其建樹頗多。

永樂十六年(1418年),交趾清化府的土官黎利(1385-1433)又起而反明。時明朝遣往安南的「中官馬騏以採辦至,大索境內珍寶,人情騷動,桀黠者鼓煽之,大軍甫還,即並起為亂」。李彬、陳智等先後剿利而未成,宣德元年(1426年)又命王通為征夷將軍往討黎利。通屢戰失利,乃與黎利約和。初宣宗繼位後已欲放棄交趾,乃諭廷臣罷兵息民意,並遣使齎詔撫慰安南人,盡赦其罪,與之更新,又敕利以興滅繼絕之意,並諭通及三司官,盡撤軍民北還。詔未至,王通等已棄交趾還國。宣德二年(1428年)夏,通等至京下獄論罪。此年,黎利則建國號為大越,都於東京(今河內),史稱後黎朝(1428年-1804年)。明成祖之討伐安南、郡縣其地,前後二十年即告夭折,實得不償失矣。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七編  鄭和下西洋與明代之中西文化交流_ 第二章  明代同東亞、東南亞各國之關係_
第二節   明代同中南半島諸國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