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鄭和下西洋之偉大成就與貢獻

明朝國威遠播

鄭和在二十八年內七下西洋,其行蹤遍及亞、非二洲的三十餘個國家與地區,包括今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印度、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伊朗、阿曼、也門、沙特阿拉伯、索馬里、肯尼亞等,極大地傳播了明朝之聲威。在永樂年間,亞非各國來華貢使絡繹不絕,如永樂十九年(1421年),有忽魯謨斯、阿丹、祖法兒、剌撒、不剌哇、木骨都束、古里、柯枝、加異勒、錫蘭山、溜山、南渤利、蘇門答剌、阿魯、滿剌加、甘巴里、蘇祿、榜葛剌、浡泥、古麻剌朗、暹羅等二十一國來朝。永樂二十一年九月,禮部奏有古里等十六國遣使千二百人貢方物同時至京,此誠曠古未有之盛事矣。有些國家的國王還親自入朝,如浡泥國王麻那惹加那率妃及弟妹子女陪臣泛海來朝,於永樂六年八月入都朝見,後王卒於館,葬之安德門外石子岡。蘇祿(今菲律賓Sulu群島)的東王、西王及王妻於永樂十五年親自來貢,東王巴都葛叭哈剌次德州(今屬山東),竟卒於館。古麻剌朗(在菲律賓,故地有棉蘭老Mindanao島及Cabarruyan島等說)國王幹剌義亦奔敦於永樂十八年率妻子、陪臣來朝,明年還至福建,遘疾卒。

除了鄭和的使團外,在下西洋前夕及下西洋期間,明廷也派了許多使節單獨出訪亞、非各國。如永樂元年至三年,分遣中官尹慶、馬彬等出使爪哇、滿剌加、蘇門答剌、西洋瑣里、柯枝、古里等國。中官李興也於永樂元年出使暹羅。中官王景弘、侯顯多次隨鄭和下西洋,也曾單獨奉使出外,聲名頗著。王景弘自始至終均隨鄭和航海,宣德九年(1434年)又單訪蘇門答剌。侯顯在永樂十一年(1413年)使尼八剌(Nepal)、十二年使榜葛剌(Bengal)、十八年使沼納樸兒(在印度東北之Jaunpur),明史稱「顯有才辨,強力敢任,五使絕域,勞績與鄭和亞」。其他如中官王貴通在永樂五年出使占城;中官吳賓在永樂六年、十一年使爪哇;中官張謙在永樂六年和九年使浡泥、十五年使古麻剌朗;中官張原在永樂六年、七年,中官洪保在永樂十年,中官郭文在永樂十一年,中官楊敏在永樂十八年出使暹羅;中官甘泉在永樂十年使滿剌加;中官楊慶在永樂十八年使忽魯謨斯。凡此等等,均可見及當時明朝對外關係之發展。(日本一鑒鄭和本人於永樂二年使日﹐參見本編第二章第一節)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七編  鄭和下西洋與明代之中西文化交流_  第一章  鄭和下西洋_
第四節   鄭和下西洋之偉大成就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