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自崛起後,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南下覆金亡宋,又屢屢派兵經略海外,服高麗,征日本,略安南,攻占城,征緬國,伐爪哇。其武功之盛為亙古所未有。蒙古大帝國在極盛時,其版圖規模古今無與倫比,大致東起朝鮮半島,西至地中海,北抵西伯利亞,南達南海及印度洋。幾乎整個亞洲及歐洲東部,均屬帝國之疆域。

蒙古大帝國之組成如下:(1)元朝轄區:元朝係成吉思汗四子拖雷之子忽必烈即元世祖(1260一1294)所創,都於大都,管轄中國、蒙古本土及朝鮮和東南亞的部分地區。名義上,元朝乃蒙古大帝國之統治中心,其他汗國須受其 「冊封」。 (2)四大汗國:在三次西征所得疆土上創立之欽察、察合台、窩闊台、伊兒等汗國,形式上奉元朝為宗主,但實際上則是各自獨立之王國。

茲將蒙古四大汗國之簡況略述於下:

欽察汗國

成吉思汗在第一次西征凱旋歸來後,把領土分封給四個兒子,以征服的花剌子模及欽察故地屬長子朮赤。後朮赤次子拔都統率蒙古大軍進行第二次西征,在班師時更以新擴充之地,建立了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或朮赤後王國。該國轄有今海、黑海及歐洲東北部之地。其版圖西到歐洲多瑙河(Duna R.)下游,東到原蘇聯與新疆之額爾齊斯河,南達高加索(Caucasus),北到原蘇聯貝加爾(Baykal)地區。俄羅斯諸公國幾乎都成了其附庸。1243年(乃馬真后二年),該國定都於薩萊(Sarai,在今海北岸之阿斯特拉罕Astrakhan一帶)。當時拔都曾將鹹海東北之地分給其兄鄂爾達,稱白帳汗;又把鹹海以北地方分給其弟昔班,稱藍帳汗,但均在其統轄之下。直到元朝滅亡一百多年以後,欽察汗國方於1480年被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Ivan III,1462一1505)所滅。

察合台汗國

成吉思汗以西遼故地(在今新疆)分給次子察合台,後以此為基礎形成察合台汗國,又稱察合台後王國。該國都於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縣水定鎮西北)。1310年(元至大三年),因吞併窩闊台汗國乃兼有天山南北路及阿姆河以東地方。後分裂成東西二部,西部於1370年(明洪武三年)被帖木兒(Timur-i-lang,1336一1405)帝國所滅,東部則又分裂為若干小國,先後衰亡。

窩闊台汗國

由成吉思汗分給三子窩闊台的乃蠻部故地而形成,又稱窩闊台後王國。該國領有今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方,即今新疆北部阿爾泰山一帶,都於也迷里(今新疆額敏縣)。初窩闊台被推為蒙古大汗,故其封地由諸子孫承繼。及至蒙哥即大汗位,窩闊台之孫海都(?一1301)乃大力經營該汗國。後海都與忽必烈爭奪帝位失敗,該國亦趨於式微,遂於1310年被察合台汗國所併。

伊兒汗國

成吉思汗之四子拖雷初受封於蒙古本土,後拖雷之子蒙哥、忽必烈先後即大汗之位,另一子旭烈兀在第三次西征時佔據了西亞廣大地區而自立,忽必烈乃冊封其弟旭烈兀為伊兒汗(Ilkhan),其國遂稱伊兒汗國或拖雷後王國。該國都於大不里士(Tabriz),其疆域以波斯和小亞細亞為中心,東自阿姆河,西瀕地中海,北起高加索,南到印度洋。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該國為帖木兒帝國所併。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六編  蒙古西征與元代中西交通之鼎盛_第一章  蒙古之西征及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