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同今菲律賓群島之交通究竟起於何時,一向存在不同的說法。或從考古、人類學推論,早在史前時期中、菲二地之居民已有來往。或認為《漢書.地理志》所載漢使由海路往返黃支國曾經過菲地,《後漢書.東夷傳》之黑齒國在菲律賓群島,以及康泰《吳時外國傳》所載有菲律賓之地名,乃至法顯返國時曾漂至菲島,等等。但這些看法或則缺乏足夠證據,或則似是而非,頗難定論。此外,在菲律賓群島會發掘出一些唐朝的錢幣、瓷器等物,說明大概在唐代中、菲民間已有交往,唯尚欠文獻之佐證,而且亦不排除它們係宋代初期流傳過去之可能。

有確實文獻可稽,中國始與菲律賓群島的古國或地區正式來往,以及開展相互貿易和文化交流,應推宋代。兩宋時期,無論全國總地志如《太平寰宇記》,私家撰述如《雲麓漫鈔》、《諸蕃志》,以及官方史書《宋會要》、《宋史》等,都反覆記述了今菲律賓一些地區的情況,茲分別敘述於下。

     1.摩逸(或麻逸):《太平寰宇記》卷一七九渤泥國條載,「其使者云在上都之西南,居海中,去蛇婆(即闍婆)四五十日,去三佛齊四十日,去摩逸三十日,去占城與摩逸同帆之日,皆以順風為計,不則無限日」。《宋史.勃泥傳》所載略同,唯《宋史.闍婆傳》附及:「又有摩逸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載寶貨至廣州海岸。」據《諸蕃志》云 「渤泥……去占城與麻逸各三十日程」,則麻逸、摩逸均同名異譯。或謂麻逸為Mait之譯音,義為黑人國,一說為今菲律賓孟淵族名Manyan之譯音,然無論主何說一般均據史書所載將它比定在民都洛(Mindoro)島。
      按《太平寰宇記》之作者標為「朝奉郎太常博士直史館賜緋魚袋臣樂史」,樂史以雍熙三年(986年)遷著作郎直史館轉太常博士,則是書當作於此後不久。其所記渤泥、摩逸係據使者所云,此兩國使者先後於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七年來華,故《太平寰宇記》實為現存記及摩逸乃至整個菲律賓古地名之最早載籍。
      不過《諸蕃志》所載麻逸之情況在宋代諸書中最詳,該書列有麻逸國之專條,謂 「麻逸國在渤泥之北,團聚千餘家,夾溪而居。……三嶼、白蒲延(即今菲律賓的巴布延Babuyan群島)、蒲里嚕、里銀東流新里漢等,皆其屬也」。後面數地諸家點斷不同:一作里銀(或謂在呂宋Luzon島西岸的馬辛洛克Masinloc一帶)、東流(或謂即呂宋島西岸之Durorui)、新里漢(或謂在呂宋島西岸的馬洛洛斯Malolos一帶);一作里銀東(或謂指呂宋島之仁牙因Lingayen)、流新(或謂指呂宋島,或專指馬尼拉Manila)、里漢(或謂指呂宋島的八打雁Batangas,一說指盧邦Lubang島)。
     2.三嶼:《諸蕃志》載,「三嶼乃麻逸之屬,曰加麻延、巴姥酉、巴吉弄等,各有種落,散居島嶼,舶舟至則出而貿易,總謂之三嶼,其風俗大略與麻逸同」。加麻延、巴姥酉、巴吉弄等三嶼之故地,諸家比定不一:或謂指今菲律賓的卡拉棉(Calamian)、巴拉望(Palawan)、布桑加(Busuanga)等三島;一說在呂宋島的西南沿岸,分別指Camaya(今Sierra de Mariveles港)、Balayan(今譯巴拉央)、Balanga(今譯巴朗牙);還有的主張在呂宋島之北面,指甘米銀(Camiguin)等島。
     3.蒲哩嚕:《諸蕃志》載,「蒲哩嚕與三嶼聯屬,聚落差盛,……風俗、博易與三嶼同」。此處在今菲律賓無疑,然故地眾說不一,或謂指呂宋島東面的波利略(Polillo)島;一說為滿哩嚕之訛,指今馬尼拉(Manila);此外尚有巴拉望(Palawan)島、保和(Boho1)島和棉蘭老(Mindanao)島等說。
     4.蒲端:《宋會要》載,「占城國……東去麻逸國二日程,蒲端國七日程」,「蒲端在海上,與占城相接,未嘗與中國通。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九月,其王其陵遣使李迤罕﹑副使加彌難來貢方物及紅鸚鵡。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詔上元節夜中使命押伴蒲端使觀燈宴飲」,除了此番入貢之外,景德元年五月、景德四年和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蒲端國主又屢屢遣使朝貢。
      一般認為蒲端在菲律賓群島,或指棉蘭老(Mindanao)島北岸的武端(Butuan)。也有的據《諸蕃志》所載蒲甘使者在景德元年獲預上元觀燈事,斷蒲端即蒲甘,但一於方位不合,二者諸書所載可判定係《諸蕃志》將蒲端之事誤植於蒲甘條內。另《宋史.占城傳》載,「海上又有蒲端國、三麻蘭國、勿巡國、蒲婆眾國,大中祥符四年祀汾陰,並遣使來貢」,此三麻蘭或認為在菲律賓棉蘭老島的三寶顏(Zamboanga)地區,或主張即三蘭,在東非沿岸,其差距何止十萬八千里,一下子實難以判定。

此外,宋代出現的一些地名,有的主張在菲律賓,但可能性不太大。例如《攻媿集》、《諸蕃志》等書所載的毗舍耶或毗舍邪,或以為在菲律賓的米沙鄢(Visayan)群島,但一般都主張在臺灣。另《嶺外代答》卷三載,「東南海上,有沙華公國,其人多出大海劫奪,得人縛而賣之闍婆」,此沙華公或主張在棉蘭老島西南端的三寶顏(Zamboana)附近,或主張在加里曼丹島東南面的塞布庫(Sebuku)島。唯筆者據宋、元諸書比較考察,覺得應於今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或馬魯古群島一帶求之,疑在薩拉邦卡(Salabangka)群島或米那哈沙(Minahasa)半島北面的錫馬坦(Simatang)島附近。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五編  兩宋時期海外交通之發展_第二章  宋代同東亞、東南亞各國之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