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宋一代,中國同南海諸國之交通往來比前代頻密,其載籍所記南洋之國家或地區也較多。北宋元豐間(l078一1085年)官至主客郎中的龐元英,在其所撰《文昌雜錄》卷一提到,「主客所掌諸番,……南方十有五:其一曰交趾,本南越之地,唐交州總管也;其二曰渤泥,在京都之西南大海中;其三曰拂菻,一名大秦,在西海之北;其四曰注輦,在廣州之南,水行約四十萬里方至廣州;其五曰真臘,在海中,本扶南之屬國也;其六曰大食,本波斯之別種,在波斯國之西,其人目深,舉體皆黑;其七曰占城,在真臘北;其八曰三佛齊,蓋南蠻之別種,與占城為鄰;其九曰婆,在大食之北;其十曰丹流眉,在真臘西;其十一曰阤羅離,南荒之國也;其十二曰大理,在海南,亦接川界;其十三曰層檀,東至海,西至胡盧沒國,南至霞勿檀國,北至利吉蠻國;其十四曰勿巡,舟船順風泛海,二十晝夜至層檀;其十五曰俞盧和地,在海南」。

南宋趙彥衛之《雲麓漫鈔》卷五則載,「福建市舶司常到諸國舶船。大食、嘉令麻辣、新條、甘秠、三佛齊國則有真珠、象牙、犀角、腦子、乳香、沉香、煎香、珊瑚、琉璃、瑪瑙、玳、龜筒、子香、薔薇水、龍涎等;真臘(亦名真里富)、三泊、緣(綠)洋、登流眉、西棚、羅斛、蒲甘國則有金顏香等;渤泥國則有腦版;婆國多藥物;占城、目(日)麗、木力千、賓達儂、胡麻、巴洞、新洲國則有夾煎:佛囉安、朋豐、達囉啼(唏)、達磨國則有木香;波斯蘭、麻逸、三嶼、蒲哩喚(嚕)、白蒲邇(延)國則有吉貝布、貝紗;高麗國則有人參、銀、銅、水銀、綾布等物。大抵諸國產香略同。以上船船候南風則回,惟高麗北風方回。……如上諸國多不見史傳,惟市舶司有之」。

以上兩書所載國名、地名,雖不少係《嶺外代答》、《諸蕃志》中所見或同名異譯,但其今地之考證卻殊非易事,往往煞費苦心而難奏功效。尤其是南洋島國之古名,有許多很難確定何者在今馬來西亞,何者在今印度尼西亞,更遑論斷於某島某地。茲將當時比較常見及與中國有來往的國家情況分述於下。

     1.單馬令:據《諸蕃志》卷上單馬令條載,彼國係三佛齊之屬國,以所得金銀器獻入三佛齊國。至其故地所在,應位馬來半島無疑。或謂即登流眉,為泰國洛坤梵文名Tambralinga之譯音,但《諸蕃志》等書同時載有登流眉、單馬令二名,前者乃真臘屬國,後者則為三佛齊之屬,故二者似非一地。單馬令應在馬來西亞彭亨(Pahang)州的淡貝林(Tembeling)河流域,即該河名或彭亨東岸淡貝林(Tembeling)角名之譯音。
     2.佛羅安:《嶺外代答》卷二載,「直交趾之南,則占城、真臘、佛羅安也」,「三佛齊國……其屬有佛羅安國,國主自三佛齊選差,地亦產香,氣味腥烈,較之下岸諸國。此為差勝」。《諸蕃志》卷上亦有專條,謂「佛囉安國,自凌牙斯加四日可到,亦可遵陸」。佛羅安故地亦在馬來半島,指馬來西亞東岸瓜拉勿蘭(Kuala Brang)或瓜拉龍運(Kuala Dungun)。此外尚有Langat河畔的貝拉南(Beranang)或泰國的高頭廊(Phatalung)等說。至於所謂「下岸」,據《諸蕃志》云「俗分諸國為上、下岸,以真臘、占城為上岸,大食、三佛齊、婆為下岸」,則或以馬六甲海峽為準而區分,上岸指今中南半島及馬來半島,下岸指今蘇門答臘、爪哇等島。
     3.三佛齊:三佛齊乃唐朝以後之南海大國,都於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之占碑(Jambi)。早在唐末,該國已於天祐元年(904年)遣使入華。北宋創建伊始,即派使來貢。《嶺外代答》卷二云,「三佛齊國在南海之中,諸蕃水道之要衝也。東自婆諸國,西至大食、故臨諸國,無不由其境而入中國者。……藝祖開基,建隆元年九月,三佛齊王悉利胡大家霞里檀(Seri kuda Haridona?)遣使來貢方物。二年五月,復遣使進貢。三年三月又來貢,十二月又貢方物」。從建隆元年(960年)至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三佛齊遣使入宋竟達三十餘次,足見其與中國關係之密切。
      《宋史》曾為該國詳列專傳,文中有謂 「其王號詹卑」,一般認為此乃誤以其都名Jambi為王號。另又稱「其國號生留」,或謂生留為「末留」之訛,末留與唐代載籍的末羅瑜, 均Malayu之對音,時其故地即在占碑一帶。此外,《宋史》還載及「天禧元年(1017年),其王霞遲蘇勿吒蒲迷遣使蒲謀西等奉金字表……」,或謂此王名應還原為Haji Sumutrabhumi,猶言蘇勿吒地王,蘇勿吒(Sumuta或Sumutra)即最早所見的蘇門答臘(Sumatra)島島名。不過此尚非定讞,聊備一說耳。
      三佛齊既是南海大國,所轄自不限蘇門答臘一島,《諸蕃志》曾詳載其附屬之國,謂「蓬豐(又作朋豐,馬來西亞之彭亨Pahang)、登牙儂(即馬來西亞之丁加奴Trengganu)、凌牙斯加、吉蘭丹(即馬來西亞之吉蘭丹Kelantan)、佛羅安、日羅亭(或在馬來西亞之Cherating河流域)、潛邁(或在蘇門答臘島北部之洛克肖馬韋Lhokseumawe,為其俗稱Semoy譯音)、拔沓(或指蘇門答臘島北部Batak人所建國家)、單馬令、加羅希、巴林馮(Palembang,即蘇門答臘島之巨港)、新拖(又作新條,即巽他Sunda之譯音,在爪哇島西部)、監篦(文作甘秠,即蘇門答臘島之古國Kampei,位今蘭沙LangSa一帶)、藍無里(在蘇門答臘北邦班達亞齊Banda Aceh一帶,為阿拉伯文名Ramni之譯音,《爪哇史頌》作Lamuri)、細蘭(Ceylon,今斯里蘭卡),皆其屬國也」。則其勢力所及,東抵爪哇島中部,北達馬來半島北部,西竟至於印度洋之錫蘭島,亦可謂盛矣。
     4.婆:婆係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之古國,其地自漢代起即以葉調、耶婆提、諸薄、社薄、婆洲,閻摩那洲、訶陵等種種名稱出現於中國載籍上。宋代,婆仍然同中國繼續交往,淳化三年(992年)、大觀三年(1109年)均遣使入貢,宋徽宗曾「詔禮之如交趾」。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紹興二年(1132年),高宗又一再對其國主予以加封。
     《諸蕃志》卷上有婆國之專條,言其四至行程頗詳,謂「婆國又名莆家龍(今爪哇島之北加浪岸Pekalongan),於泉州為丙巳方,率以冬月發船,蓋藉北風之便,順風晝夜行月餘可到。東至海,水勢漸低,女人國(或指蘇拉威西Sulawesi島布吉斯人Bugis之住地)在焉,愈東則尾閭之所泄,非復人世,泛海半月至崑崙國(應在馬魯古Maluku群島,或指戈龍Gorong群島)。南至海三日程,泛海五日至大食國。西至海四十五日程。北至海四日程。西北泛海十五日至渤泥國(Borneo),又十日至三佛齊國,又七日至古邏國(或為馬來語港口kuala之譯音,指馬來西亞的瓜拉龍運Kuala Dungun一帶),又七日至柴曆亭(或謂即日羅亭之同名異譯,在馬來西亞的Cherating河流域),抵交趾,達廣州」。
     5.蘇吉丹:宋代關於婆之記載,最值得注意者乃其屬國,因由諸國故地之考證可見當時南海交通發達的程度。《諸蕃志》卷上有婆支國蘇吉丹的專傳,從其行文來看,該國應在爪哇中部,位布格(Bugel)角南面,也有的認為是加里曼丹島西南岸的蘇加丹那(Sukadana)或蘇門答臘島南部的蘇加丹那(Sukadana)。
      《諸蕃志》云,「蘇吉丹即婆之支國,西接新拖(Sunda,今譯巽他),東連打板(Tuban,今爪哇之廚閩)。有山峻極,名保老岸(在布格角西面,或指木里奧Muria山),番舶未到,先見此山」,「其地連百花園(在爪哇島的加拉璜 Krawan或茂物Bogor附近)、麻東(今爪哇島巴當Batang)、打板、禧寧(或在爪哇北部西冷Serang河流域)、戎牙路(Janggala,在爪哇東部的泗水Surabaya一帶)、東峙(或即馬都拉Madura島上的棟克 Dunkek)、打綱(今爪哇東北的帕康Pakong)、黃麻駐(在爪哇島以東,或指布魯Buru島上之瓦曼吉Wamangi)、麻籬(又作琶離,今巴厘Bali島)、牛論(又作故論,或指馬魯古群島之戈龍Gorong群島)、丹戎武囉(又作丹重布囉Tanjongpura,在加里曼丹島南部一帶)、底勿(即今帝汶Timor島)、平牙夷(應即蘇拉威西島東面的曼涯Banggai島)、勿奴孤(即今印度尼西亞之馬魯古Maluku群島),皆婆之屬國也。打板國東連大婆,號戎牙路 (或作重迦盧)」,「番官勇猛,與東邊賊國為姻…… (賊國:丹重布囉、琶離、孫他、故論是也)。打綱、黃麻駐、麻籬、牛論、丹戎武囉、底勿、平牙夷、勿奴孤等國,在海島中,各有地主,用船往來」。
     6.渤泥:渤泥又作勃泥或佛泥(《諸蕃志》,亦作佛尼,按閩南話佛、勃音近),係加里曼丹島舊稱婆羅州(Borneo)一名之異譯,一般指該島北部的文萊(Brunei)一帶。該國之名早見於唐代之《蠻書》,至宋代則同中國有了正式之交往。據《諸蕃志》載,「渤泥在泉之東南,去婆四十五日程,去三佛齊四十日程,去占城與麻逸各三十日程,皆以順風為則」,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和元豐五年(1082年),其王均遣使來貢。該書還提及加里曼丹島及附近的一些地方,謂 「其國鄰於底門國(應即馬來半島東南岸外的潮滿Tioman島)」,「西龍宮(或在加里曼丹島南岸的塞拉頓Selatang附近一帶,一說指沙撈越Sarawak)、什廟(或指沙撈越的詩巫Sibu,一說為印度尼西亞的三發Sambas)、日麗(或即加里曼丹島上杰來Djelai河名之譯音)、胡蘆蔓頭 (或即Kuala Mendawei之譯音,在加里曼丹島南岸的門達韋一帶。一說指卡里馬塔Karimata島)、蘇勿里(或指沙撈越的蘇艾Suai)﹑馬膽逾(或加里曼丹的馬土瓦Matuwa)﹑馬喏(或指加里曼丹島之西岸外的馬雅Maja島),居海島中,用小船來往」。

以上諸海島地名之比定自不敢謂為必是,唯宋人所記古代印度尼西亞地區之廣,委實令人驚歎。諸如對爪哇諸地的詳確記載,由爪哇而東及帝汶島和馬魯古群島,無不可見宋代航海交通發達之一斑。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五編  兩宋時期海外交通之發展_第二章  宋代同東亞、東南亞各國之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