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宋一代之載籍,除正史、政書、類書、總地志、地圖及醫家、兵家等著作外,記及海外交通史料的有各種雜著和部分地志,如龐元英《文昌雜錄》、沈括《夢溪筆談》、朱彧《萍洲可談》、樓鑰《攻媿集》、葉夢得《石林燕語》、吳曾《能改齋漫錄》、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與《吳船錄》、周煇《清波別志》、趙彥衛《雲麓漫鈔》、岳珂《桯史》、吳自牧《夢粱錄》、周密《癸辛雜識》等等。其中《萍洲可談》對宋代廣州之外商集居、市舶往來、海舶規模、航海技術等記錄甚詳,《夢粱錄》卷十二也敘及船舶、航海諸事,故向為中外學者所重視。不過所有這些均非中外交通之專門著作,所含只是片斷的資料。另高居誨述其與張匡鄴於後晉時西遊的《使于闐記》,王延德的《使高昌記》,徐兢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金國烏古孫仲端敘其拜謁成吉思汗的《北使記》等,雖屬中西交通或中朝關係之專著,唯所記僅限於一國或局部地區。

宋代全面而又詳細記載海外交通的私家專門著作,當推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與趙汝适的《諸蕃志》。周去非,字直夫,永嘉(今浙江溫州)人,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淳熙中(1174一1188年)任桂林通判,對嶺南及海外蕃國之耳聞目見諸事分條記錄,原有四百餘條,後據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整理歸納為二百九十四條。是書作於淳熙五年(1178年),蓋其東歸時因有問嶺外事者,倦於酬答,書此示之,故曰「代答」。全書原分二十門,今實存十九門,凡十卷,除記載當時嶺南的山川、古跡.物產、蠻俗外,卷二、三外國門詳述東自高麗、西迄木蘭皮(今西北非摩洛哥一帶)的諸蕃國情況,以及海上交通之航線。其餘如卷一地理門介紹了秦代航運工程靈渠,卷六器用門述及木蘭舟、藤舟、刳木舟等之體制與船舶附具,均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嶺外代答》卷二曾對海外諸蕃國之大體情況作一概述,其文曰:「諸蕃國大抵海為界限,各為方隅而立國。國有物宜,各從都會以阜通。正南諸國,三佛齊(Samboja)其都會也;東南諸國,婆(Java)其都會也;西南諸國浩乎不可窮,近則占城、真臘,為窊(在中南半島,今地不詳。一說係緬甸東南岸墨吉Mergui古名Mrit之對音)諸國之都會;遠則大秦,為西天竺諸國之都會;又其遠則麻離拔(Marbat)國,為大食諸國之都會;又其外則木蘭皮(Murabit)國,為極西諸國之都會。三佛齊之南,南大洋海也,海中有嶼萬餘,人奠居之,愈南不可通矣。婆之東,東大洋海也,水勢漸低,女人國(或在今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Sulawesi島)在焉:愈東則尾閭之所泄,非復人世;稍東北向,則高麗、百濟耳。西南海上諸國不可勝計,其大略亦可考。姑以交趾定其方隅:直交趾之南,則占城、真臘、佛羅安(在今馬來半島)也;交趾之西北,則大理、黑水、吐蕃也。於是西有大海隔之,是海也名曰細蘭(Ceylon)。細蘭海中有一大洲名細蘭國,渡之而西復有諸國:其南為故臨(Quilon)國;其北為大秦國、王舍城、天竺國。又其西有海曰東大食海(今阿拉伯海),渡之而西則大食諸國也。大食之地甚廣,其國甚多,不可悉載。又其西有海名西大食海 (今地中海),則木蘭皮諸國凡千餘。更西則日之所入,不得而聞也。」
 
關於海上之航線,則《嶺外代答》卷三《航海外夷》有云,「諸蕃國之富盛多寶貨者,莫如大食國,其次婆國,其次三佛齊國,其次乃諸國耳。三佛齊國者,諸國海道往來之要衝也。三佛齊之來也,正北行,舟歷上下竺(馬來半島東南岸外之奧爾Aur島)與交洋,乃至中國之境:其欲至廣者,入自屯門(九龍半島西北岸一帶);欲至泉州者,入自甲子門(今廣東惠來與碣石間有甲子門、甲子港或甲子所。此處從甲子門而至泉州灣口指由廣州南分途東向)。婆之來也,稍西北行,舟過十二子石(今印度尼西亞的卡里馬塔Karimata島之北面),而與三佛齊道合於竺嶼之下。大食國之來也,以小舟運,而南行至故臨國,易大舟而東行至三佛齊國,乃復如三佛齊之入中國。其他占城、真臘之屬,皆近在交趾洋之南,遠不及三佛齊國、婆之半,而三佛齊、婆又不及大食國之半也。諸蕃國之入中國,一歲可以往返,唯大食必二年而後可。大抵蕃舶風便而行,一日千里,一遇朔風,為禍不測。幸泊於吾境,猶有保甲之法,苟泊外國,則人貨俱沒。若夫默伽國(Maghrib,在北非)、勿斯里國(Misr,今埃及)其遠也不知其幾萬里矣」。

《諸蕃志》之作者趙汝适係宋太宗之八代孫,他於嘉定(1208一1224年)、寶慶(1225一1227年)間在泉州出任福建路提舉市舶司,據該書序曰﹕「汝适被命此來,暇日閱諸蕃圖,有所謂石床、長沙之險,交洋、竺嶼之限,問其志則無有焉。迺詢諸賈胡,俾列其國名,道其風土,與夫道里之聯屬,山澤之蓄產,譯以華言,刪其穢穢渫,存其事實,名曰《諸蕃志》」,下署「寶慶元年九月日,朝散大夫提舉福建路市舶趙汝适序」,則知其書作於公元1225年。該書原本已佚,今本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共二卷。

汝适出任福建路提舉市舶司時,宋已南渡,朝廷用度偏賴海外貿易,著意招徠蕃商,汝适因常與外蕃接觸,對諸國方位、山川、途程、風土、物產均甚熟悉,又參照有關書籍尤其是《嶺外代答》而記述成書。與《代答》不同,《諸蕃志》之記載外國更為專門、詳細,卷上《志國》東北自日本、新羅,東南自麻逸(今菲律賓之民都洛Mindoro島),西至今北非以及地中海的西西里(Sicily)島一帶,凡大陸沿岸及海中諸島幾盡為列舉,共五十八國。其卷下《志物》也多列海外輸華之香藥等物。另該書對泉州、海南島等地之對外交通情況介紹頗詳,可補他書之不足。唯趙汝适之撰是書並非親歷目擊,乃得自傳聞,故不免有揣測臆度之缺點。不過該書除部分採自史傳與《代答》外,頗有不見前人記載之文,更兼以專門、詳備等優點,故成為宋代中外交通之頭等要籍。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五編  兩宋時期海外交通之發展_第二章  宋代同東亞、東南亞各國之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