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國與西亞之往來,除小亞細亞一帶的拂菻(即東羅馬帝國)外,主要就是波斯(今伊朗)與大食(今阿拉伯)兩國。波斯地處中西之交,它的悠久歷史以及得天獨厚之地理、物產等條件,使其得以長期壟斷中西貿易,對中西交通發揮重要的作用。唐代前期,中國與波斯之往來十分密切,前面已敘述了波斯祆教、摩尼教等之傳入中國,唐時海、陸兩路同波斯之交通,以及玄奘、慧超等人對該國之記述,茲再就中波兩國之外交關係和經濟文化交流作一概括的說明。

李唐建立的時侯,波斯的薩桑王朝(公元226-651年)已近於尾聲,但兩國之政治來往卻相當頻繁。貞觀十三年(639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其國均遣使朝貢。時阿拉伯人已入侵其國,國王伊嗣候(Yazdagird III, 634一651)逃往中亞。至高宗永徽二年(651年),伊嗣候在木鹿城(即今馬里Mary)被刺,薩桑王朝遂亡。據 《新唐書.西域傳》所記載,伊嗣候之子卑路斯(Perozes)於「龍朔(661一663年)初又訴為大食所侵,是時天子方遣使者到西域分置州縣,以疾陵城為波斯都督府,即拜卑路斯為都督。……咸亨中(670一673年)猶入朝,授右武衛將軍」。疾陵城或在今伊朗東部之扎博勒(Zabol),當時唐朝之管轄區似未遠及於此,故波斯都督府恐係僑置。後來卑路斯及其子泥浬師師(Narses)均客死中國。

薩珊王朝滅亡後,其殘餘勢力仍在中亞、西亞各地反抗阿拉伯人,並與中國繼續保持聯繫。據 《冊府元龜》等書所載,自貞觀十三年(639年)至大曆六年(771年),以波斯國名義入唐朝貢者凡三十餘次。另《唐書》記陀拔斯單 「世為波斯東大將,波斯滅,不肯臣大食。天寶五載(746年),王忽魯汗遣使入朝,封為歸信王」,該國自玄宗天寶三載至十四載,即五番遣使者乃至王子入朝。

當時波斯入貢之物有活蛇、犀牛、沉香、琥珀、瑪瑙、真珠等異物。許多波斯商人在中國定居下來,住 「波斯邸」,開 「波斯店」,經營珠寶、香藥,出售胡餅和波斯名酒三勒漿,或放高利貸。波斯舶主則來往於南海、印度洋,到廣州 「取綾絹絲綿之類」販往西方。由於中波關係密切,故中國史籍所載的波斯物產名目繁多,諸如密陀僧、爐甘石、綠鹽、琥珀、石、貓睛、走水石等礦物,胡黃蓮、蓽茇、茉莉、時蘿、偏桃、阿勒勃、無花果、波斯棗、薰陸香、沒藥、安息香、耶悉茗、無石子、阿魏等植物,不勝枚舉。近來在新疆等處均出土了大量波斯貨幣,僅烏恰縣一地發現的七世紀商人窖藏就有薩珊王朝銀幣九百四十七枚。

此外,唐朝與五代波斯人入仕於華者亦不乏其人。除了上述的卑路斯及其子泥浬師師,另有波斯大酋長阿羅喊(Abraham,606一710)於顯慶中(656一660)出使來華,即留下為唐室服務,曾奉差充拂林國諸蕃招慰大使,官至右屯衛將軍、上柱國、金城郡開國公,死後埋於洛陽,其墓誌已出土。唐代中期名將李元諒也是波斯人之後裔,他以少從軍,屢立戰功,而充任節度使,官至右金吾衛上將軍,卒時並贈司空,新舊《唐書》均有專傳。至於唐末五代波斯人李珣(約855一約930)兄妹,在歷史上更是膾炙人口。珣之先隨唐僖宗入蜀,珣兄妹數人均通醫理、擅詩詞,其弟李玹以鬻香藥、煉丹為業,其妹李舜弦後被前蜀主王衍納為昭儀。珣本人嘗著《海藥本草》,多記波斯草藥,為宋唐慎微《證類本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廣為引用。珣工詩,「所吟詩句,往往動人」,他的詩作《瓊瑤集》現存三首,另有詞五十四首傳世,其如 「漁市散,渡船稀,越南雲樹望中微」(《南鄉子》)、「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同前調),似皆其南遊蹤跡之寫照。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四編  隋唐時期中外交通之勃興_ 第五章  唐朝與中亞、西亞及歐、非各國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