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安南之外,今中南半島其他國家在唐代也與中國建立了密切之聯繫。《通典》、《舊唐書》、《新唐書》、《唐會要》所載之南海諸國地名繁多,亦未能悉舉,現僅擇其要者,略敘於下。

     1.環王:環王即原來的林邑國,又稱摩訶瞻波(《大唐西域記》)、占波(《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臨邑(《南海寄歸內法傳》)、占城(《嶺表錄異》)、占婆(《新唐書》)。《新唐書》卷二二二下載,「環王,本林邑也,一曰占不勞,亦曰占婆」。按環王國之名,以 《通典》所載為早,據 《唐會要》云, 林邑國 「自至德(756一757年)後,遂改稱環王國,不以林邑為號」,然林邑、環王均僅見於中國載籍,該國碑銘始終自稱為Champa(占波、占婆)。十世紀末以前,其首都在茶蕎(Tra Kieu,即占婆碑銘中之Indrapura),領土約自今越南中部的橫山(Hoanh Son)至南部的藩朗(Phan Rang)一帶。
      唐代尤其是前期,林邑與中國來往極密。從武德六年(623年)二月至開元廿三年(735年)十二月,林邑國入貢見於記載的有三十餘次。天寶以後,唐朝國勢中衰,是故該國時或北擾安南地區,如貞元十八年(802年)十二月環王陷驩、愛二州,後為張舟所平。長慶四年(824年)、咸通二年(861年)也先後發生林邑蠻寇安南府之事。不過環王與唐朝之交往並未斷絕,如貞元九年(793年)入獻犀牛。另 《嶺表錄異》卷上載,「乾符四年(877年),占城國進馴象三頭」,一直到五代後周顯德五年(958年)、六年,均有占城入貢之記錄。
     2.真臘:真臘國亦如其前身扶南國一樣,同中國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關係。該國在八世紀初分裂為陸真臘、水真臘二部,《蠻書》卷十曾提及其名:「水真臘國、陸真臘國,與蠻鎮南相接」 ,據 《舊唐書》卷一九七載:「自神龍(705一706年)以後,真臘分為二:半以南近海多陂澤處,謂之水真臘;半以北多山阜,謂之陸真臘,亦謂之文單國」。大約至九世紀初,此二部方復歸統一。陸真臘包括今老撾及泰國之一部分,其都城文單即今之萬象(Vientiane)。水真臘則包括今柬埔寨和越南南部以及泰國一部分,「其王所居城號婆羅提拔」。或謂婆羅提拔即原伊奢那城,為柬埔寨碑銘中的毗耶陀補羅(Vyadhapura),在今柬埔寨的巴南(Ba Nam)。自武德六年(623年)起,真臘國入唐朝貢不下二十次,其中有數次是以文單名義遣使的:景龍四年(710年),開元五年(717年),天寶十二載(753年),大曆六年(771年)、十四年,貞元十四年(798年)。另武德八年(625年)來朝之參半國也在今老撾西北部。貞觀十二年(638年)正月,有僧高、武令、迦乍、鳩密四國來朝,鳩密或即今柬埔寨高棉族名Khmer之對音。
     3.墮和羅底:一般認為即梵文名Dvaravati之音譯,中國史籍又作頭和、杜和羅底、墮羅底、杜和羅、獨和羅 、墮和羅、投和等等。故地在今泰國湄南河下游地區,該國自南北朝末年即遣使來華,貞觀十二(638)、十四、十七、二十三年,又屢屢入貢。又有修羅分國於龍朔二年(662年)入貢,或亦在泰國之東南部。
     4.哥羅舍分:《通典》載 「哥羅舍分在南海之南,其國地接墮和羅」,《舊唐書》云 「墮和羅國南與盤盤、北與迦羅舍佛、東與真臘接」。一般認為哥羅舍分、迦羅舍佛為同名異譯,在泰國之西北部(也有的置於叻丕Ratburi)。迦羅舍國曾於隋大業四年(608年)入朝,哥羅舍分在唐龍朔二年(662年)遣使來貢。
     5.盤盤:在今泰國的佛統(Nakhon Pathom)或萬倫(Ban Don)一帶。其國在南北朝時頻頻入頁。貞觀七、九、十五、二十二年,又屢次遣使入華。
     6.驃國: 驃(Pyu)係緬甸一帶古民族之稱,驃國即驃人所建國家。據 《唐會要》卷一百載,「魏晉間,有著 《西南異方志》及《南中八郡志》者云:永昌,古哀牢國也,傳聞永昌西南三千里有驃國,君臣、父子、長幼有序,然無見史傳者」。《華陽國志》提到僄,《廣志》記及剽國,均其異名,《隋書》、《通典》稱該國為朱江(《新唐書》訛為朱波)。八世紀時,驃國之疆域包括緬甸整個伊洛瓦底(Irrawaddy)江流域,都於卑謬(Prome),亦即室利差呾羅(Sriksetra)。《舊唐書》云其國 「東鄰真臘國,西接東天竺國,南盡溟海,北通南詔些樂城界,東北拒陽苴咩城六千八百里。往來通聘迦羅婆提(或即墮羅底)等二十國,役屬者道林王等九城,食境土者羅君潛等二百九十部落」。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春正月乙丑,驃國王雍羌遣其子悉利移城(或在緬甸之太公城Tagaung一帶)主舒難陀來朝貢,「並獻其國樂十二曲與樂工三十五人」,著名詩人白居易等曾作 《驃國樂》以紀其事。
     7.彌臣:彌臣係驃國之屬國,《蠻書》卷十云「小婆羅門國與驃國及彌臣國接界」,「彌諾國、彌臣國,皆邊海國也」,《唐會要》卷三三曰「驃一作僄,其西別有彌臣國」。小婆羅門國或在今印度東北部的曼尼普爾(Manipur)一帶。彌臣國則位今緬甸之西南部,或在伊洛瓦底江下游的勃生(Bassein)一帶,貞元二十年(804年)其國遣使來華,次年四月德宗乃封其嗣王為彌臣國王。咸通三年(862年),復遣使入貢。
     8.陀桓:又有陀洹、真陀洹、陀洹、乾陀洹等稱,應即今緬甸東南部之土瓦(Tavoy)一帶。其國在貞觀十七年(643年)和二十一年、永徽二年(651年)均遣使來華朝貢。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四編  隋唐時期中外交通之勃興_ 第四章  唐代與南海諸國之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