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教
   
景教即唐代傳入中國的基督教聶斯托利派。該派得名於其創立者聶斯托利(Nestorius,?一約451),他在公元428年任君士坦丁堡之大主教,旋因其說被判為 「異端」而遭迫害,其信徒乃逃往波斯並另建獨立之教會。聶斯托利派教徒於唐貞觀間來華,在長安傳教建寺,並被稱為「景教」。或謂景之云者,文取光明之意,義出聖經《約翰福音傳》一章。唐杜環在《經行記》中則稱之為「大秦法」。過去有的認為基督教在三世紀前已傳人中國,因為公元三百年左右阿爾諾比烏斯(Arnobius)所撰之書已提到,基督教福音的宣傳在印度以及埃及、賽里斯、波斯等地均取得成績。另科斯麻士在公元545年所撰的《基督教諸國風土志》,似亦隱約提到在海的那邊(指中國南方)可能有基督教徒。不過這些都缺乏足夠的證據。而景教在公元七世紀之入唐,則有當時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可作鐵證,是為基督教傳入中國之始,故景教一詞後來也往往被用來泛稱基督教。

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在陝西西安城西南的盩厔縣附近挖出了一塊大石碑,上書《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該碑出土後即被移至西安的崇仁寺,至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復徙往碑林。碑文係漢文正書,碑下及兩側有古敘利亞文題名,為研究中西交通史之重要資料。此碑係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大秦寺僧景淨所立,景淨之身分及教名,據其名下之敘利亞文為「秦尼斯坦(Tzinistan,中國)教父、區主教兼長老亞當(Adam)」,他在碑文中對景教傳入中國之年代、建寺時間及流行情況作了詳細的敘述,可同《唐會要》之記載相互印證。據景淨所記,貞觀九年(635年)有景教教士阿羅本(Abraham ﹐另也有將對音作Yabhallaha ﹐Alopeno ﹐或Rabban)攜帶經籍至長安傳教,太宗遣宰相房玄齡(579一648)迎之,並召問教義,特令傳授。貞觀十二年(638年),帝又下詔於京師義寧坊建景教之寺,《唐會要》也記有詔書。大概因阿羅本來自波斯,故稱之為波斯僧,所建之寺則稱波斯寺,後來到天寶四載(745年)玄宗又下詔曰:「波斯經教,出自大秦。……其兩京波斯寺,宜改為大秦寺」(見《唐會要》卷四九)。看來景教傳入中國後發展甚速,因碑文有云高宗時 「於諸州各置景寺,仍崇阿羅本為鎮國大法主。法流十道,國富元休。寺滿百城,家殷景福」。

除《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外,在敦煌石室也曾發現《三威蒙度贊》等數種景教之文件,以及漢譯景教經目約三十餘種,均為研究唐代基督教流傳之重要史料。武宗會昌五年之禁外教,景教也在其列,它與祆教等共有三千多教士被勒令還俗。自經此劫,景教之影響漸衰。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四編  隋唐時期中外交通之勃興_第二章  唐代中外交通興盛之一斑_
第四節   諸多宗教之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