祆教

祆教又名火教、火祆教、拜火教、波斯教或瑣羅亞斯德教,傳係公元前六世紀波斯人瑣羅亞斯德(Zoroaster)所創,流行於波斯與中亞諸國。其教義保存於《波斯古經》中,認為宇宙間有善惡二神相鬥,以火及日代表光明之善神(中國史籍稱天神火神或胡天神)而崇拜之。該教在北魏時已傳入中國。《魏書》記高昌、焉耆等國「俗事天神」,北魏靈太后 「廢諸淫祠,而胡天神不在其列」。胡太后廢淫祠乃孝明帝神龜二年十二月(520年)之事,則祆教傳入中國當在是年以前。後來北齊後主亦「躬自鼓舞以事胡天」,北周「又有拜胡天制,皇帝親焉」。

至唐代,祆教得到進一步的流傳。「祆」字即始創於唐,從示從天;用以名崇祭天神的拜火教。據《通典》載。「祆者,西域國天神。……武德四年(621年),置祆祠及官。常有群胡奉事,取火咒詛。貞觀二年(628年),置波斯寺」。唐代管理祆祠之官稱「薩寶」(即北齊之「薩甫」、隋代之「薩保」),薩寶府祆祝視同四品,其下五品、七品不等。韋述 《兩京新記》等書載及唐代長安之布政坊西南隅、醴泉坊西北隅、普寧坊西北隅、靖恭坊街南之西,洛陽的會節坊、立德坊和南市西坊,均設有祆祠,其布政坊之祆祠即武德四年所立。會昌五年(845年),武宗罷黜佛教等外來宗教,此後祆教漸衰。唯至宋代汴梁、鎮江尚有祆祠,《宋史》載 「建隆元年(960年),太祖平澤潞,仍祭祆廟、泰山、城隍」。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四編  隋唐時期中外交通之勃興_第二章  唐代中外交通興盛之一斑_
第四節   諸多宗教之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