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顯是在元興二年(403年)八月後來到中天竺的,先到遙捕那河(今印度朱木拿Jumna河)畔的摩頭羅 (印度北方邦的馬土臘 Muttra),據他記此地 「佛法轉盛」,「從是以南,名為中國,中國寒暑調和,無霜雪,人民殷樂」。法顯和道整就在中天竺遍訪佛教勝跡,至佛陀聖地頂禮膜拜。

大約元興三年(404年)春,法顯由摩頭羅向東南而行,至僧伽施國(在原印度北方邦法魯迦巴德Farrukhabad之桑吉沙Sankisa村)。是年七月以後又經罽饒夷 (北方邦之卡瑙季Kanauj)、沙祇大(或印度北方邦中部之阿約達Ayodhya一帶),而來到著名的拘薩羅(Kosala)國舍衛城(Sravasti﹐在印度北方邦北部拉普提Rapyi河南岸的沙赫特Sahet、馬赫特Maheth二村)。相傳釋迦牟尼在此度過二十五年,王城(在Maheth村)南之祇精舍(Jetavana),在Sahet村,即佛陀長住說法處。《佛國記》稱 「法顯、道整初到祇精舍,念昔世尊住此二十五年,自傷生在邊地,共諸同志遊歷諸國,而或有還者,或有無常者,今日乃見佛空處,然心悲」,當地僧眾見到法顯二人則謂 「我等諸師和上相承已來,未見漢道人來到此也」。

自舍衛起佛教勝跡相承不絕。離開舍衛後,法顯東行至迦維羅衛城(又作迦毗黎)即佛陀所生國,該城東五十里之論民園 (Lumbini)為釋迦牟尼誕生處,故址在印度北方邦東北哥拉克普爾Gorakhapur北的尼格里伐Nigliva村,一說為尼泊爾南部之羅美德(Rummindei)。迦維羅衛東面有藍莫國(Rama,或謂印度東北之巴斯底Basti,一說尼泊爾的達茂里Dhamauri),藍莫之東為拘夷那竭城(一說在哥拉克普爾東,一說在尼泊爾南境),城北雙樹間相傳即佛陀般泥(梵文Parinirvana之音譯,又作涅槃,意即圓寂)處,亦佛教重要聖跡。接著,法顯遂南下,經毗舍離(Vaisali,今印度東北木札法普爾Muzzaffarpur地方之巴薩爾Basarh)而至五河合口(此處因有干達克Gandak河、拉普提Rapti河、哥格拉Gogra河、恆Ganges河、宋Son河諸大水合流故名),進入摩竭提國的首都巴連弗邑。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
第三編  三國兩晉南北朝之海陸對外交通_第三章  法顯之訪印及其貢獻_
第一節  法顯西行求法之動機與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