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東夷傳》有這樣的記載:「文身國,在倭東北七千餘里。人體有文如獸。……大漢國,在文身國東五千餘里。無兵戈,不攻戰,風俗並與文身國同,而言語異。扶桑國者,齊永元元年(499年),其國有沙門慧深來至荊州,說云:『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餘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扶桑葉似桐,而初生如筍,國人食之。實如梨而赤。績其皮為布,以為衣,亦以為綿。作板屋,無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為紙。無兵甲,不攻戰。其國法有南北獄,若犯輕者入南獄,重罪者入北獄 。有赦則赦南獄,不赦北獄。在北獄者,男女相配,生男八歲為奴,生女九歲為婢,犯罪之身,至死不出。貴人有罪,國乃大會,坐罪人於坑,對之宴食,分訣若死別焉。以灰繞之,其一重則一身屏退,二重則及子孫,三重則及七世。名國王為乙祁。貴人,第一者為大對盧,第二者為小對盧,第三者為納咄沙。國王行,有鼓角導從。有衣色隨年改易,甲乙年青,丙丁年赤,戊己牛黃,庚辛年白,壬癸年黑。有牛,角甚長.以角載物,至勝二十斛。車有馬車、牛車、鹿車。國人養鹿,如中國畜牛,以乳為酪。有桑梨,經年不壞。多蒲桃。其地無鐵,有銅,不貴金銀。市無租估。其婚姻,婿往女家門外作屋.晨夕灑掃。經年而女不悅,即驅之。相悅,乃成婚。婚禮大抵與中國同。親喪,七日不食:祖父母喪,五日不食;兄弟、伯叔、姑姊妹,三日不食。設靈為神像。朝夕拜奠。不制衰。嗣王立,三年不視國事。其俗舊無佛法,宋大明二年(458年),罽賓國有比丘五人,遊行至其國,流通佛法經像,教令出家,風俗遂改。』慧深又云:『扶桑東千餘里有女國,……』」。

扶桑是一種植物的名稱,但據《梁書》、《南史》又成了地名,舊多以之作為日本的代稱。1761年,法國漢學家德吉涅(Joseph de Guignes)撰文認為《梁書》的扶桑國應在美洲,遂引起長期之爭論。兩百餘年來,中外學術界有一派堅決反對扶桑在美洲之說,他們或認為扶桑應在日本列島求之,或認為在蘇聯的堪察加半島(Kamchatka Pen.)或庫頁島(Sakhalin I.)。另有一派則始終堅持扶桑在美洲,尤應指今墨西哥(Mexico),他們有的還考證慧深係中國人,或認為罽實在南北朝時屬中國版圖,故主張中國僧人早哥倫布一千年前就發現了美洲。

主張扶桑為美洲說者,多認為倭國(日本)東北七千餘里的文身國﹐應當在日本本州東北﹐或指北海道(Hokkaido)一帶的古蝦夷人,文身東五千餘里的大漢或即堪察加,而大漢東二萬餘里的扶桑國則在墨西哥。扶桑國之扶桑就是墨西哥的龍舌蘭,《梁書》所記扶桑國的物產、風習多可自美洲及美洲印第安人獲得印證,墨西哥、祕魯(Peru)等美洲文明古國屢屢發現之古跡文物也可見中國文化之影響。例如,有些印第安人以龍為雨神,他們稱孩子為 「娃娃」,考古發掘的印第安笛子設計與笛孔孔距同中國笛一樣,墨西哥等地發掘的石刻人像、碑文和漢人的容貌、服飾及文字雷同,等等。

以南北朝時期之航海技術,從中國駛抵美洲並非不可能。然僅憑《梁書》這段不很明確的記載,欲斷定扶桑之必在美洲,似嫌證據不足,或可謂「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不過中國乃至亞洲同美洲的歷史聯繫實在值得探討,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美洲的原始居民是在大約兩萬年以前,由亞洲東北部通過白令海峽(Bering Str.,當時係地峽)遷去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就人種類型而言酷似亞洲東北部之居民。至於墨西哥等地的古代文化,確有中國文物、制度之蛻形,此雖不足證明中國人在南北朝時發現美洲,但中國人之影響美洲先於哥倫布卻極有可能,唯須將歷史地理學同考古學、文字學、民俗學等等相結合而研究耳。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
第三編  三國兩晉南北朝之海陸對外交通_第二章  兩晉南北朝之中外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