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時代,清朝的盛世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同時也由盛轉衰。乾隆末年,清代中衰之象漸呈,當時皇室極端奢靡腐化,官吏貪污受賄成風,加以連年窮兵黷武,遂令國庫日竭、民生日困。乾隆時府庫存銀原有八千萬兩,但在乾隆末年至嘉慶年間已耗費淨盡。乾、嘉之間,民變也不斷發生,如天地會、白蓮教、天理會的起事,回民、苗民的反清鬥爭等,大大削弱了清廷的統治。

清代中葉,不但內憂嚴重,而且外患頗烈,並使這個中國末代王朝走向喪權辱國境地。本來在中國歷史上,一個大王朝的由盛入衰,或內憂外患交織,真乃屢見不鮮、比比皆是。無奈中國所遭遇的外敵,已非昔日傳統的對手即北方的遊牧民族,而是來自海外的在文明方面比漢族先進的西方列強。中國皇帝想按照歷代的先例去對付可怕的敵人,結果古老的中華民族終於第一次並且長期飽嚐「落後挨打」的滋味。

以向外屈辱投降為標誌的清朝後半期,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肇始的,它也成了中國歷史的重要轉折點﹐即近代史之開端。鴉片戰爭中交戰的雙方是中國與英國,它不僅是東、西方的一次大規模鬥爭,而且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背景之文明的衝突。

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陷了北京,明朝的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同一時期,英國內戰於1642年開始,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 1599一1658)率領新模範軍奪得政權,斯圖亞特王朝 (Stuarts)的查理一世 (Chales I,1600一1649)被送上斷頭台。

從表面上看來,在遠東和泰西所發生的這兩件事是一樣的,它們都導致了帝王死亡和舊王朝覆滅。實際上,這是在兩個迥然相異的民族(平原農業民族和海洋商業民族)舞台上,演出的兩齣效果完全不同的歷史戲劇。在中國,舊王朝滅亡了,代之而起的不過是另一個性質相同的新王朝,換湯不換藥,典型的改朝換代!可是英國就不同了,在查理一世滅亡後,儘管舊王朝曾經復辟,而且目前英國仍保持著封建的儀表,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一個新階級即資產者的崛起,它不僅在英國掌握政權,並且到處殖民、到處擴張,向東方挺進。於是古老的中國和先進的西方終難免一戰。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廿四章_近代之憂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