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史者常曰,「有明無善政」。此語應源自明末清初黃宗羲對《明會要》的批語:「有明無善政,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是論自不無道理,蓋丞相或宰相從古以來雖權力有大有小,但卻無朝無之,唯明初始為太祖所廢。案宰相原泛稱掌政的大官,如《韓非子.顯學》云「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後來則用來指天子之元輔,即歷代輔佐皇帝、統領群僚總攬政務的最高行政官。宰是主持,相是輔佐之意,據《事物紀原》云,昔周公位冢宰、正百工以相成王,故有宰相之稱。但在不同朝代,宰相所用官名或職權廣狹則各各有異,例如戰國時代秦悼武王二年(前309年)始設左右丞相(或謂秦孝公時已有丞相一詞,見《商君書》);秦代稱丞相或相國;西漢稱相國、丞相,或改大司徒;東漢稱司徒或丞相;兩晉南北朝或稱丞相、相國,或稱司徒、大司徒,廢置不常;隋、唐以三省長官為宰相,如中書令(中書省)、侍中(門下省)及「同中書門下三品」(視同中書令、侍中,位均三品)之尚書令、僕射(尚書省)等均是宰相,後者或又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與中書、門下共同理政);宋初直接以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為宰相官稱,後改稱尚書左右僕射,南宋叫左右丞相;元以中書省為政務中樞,以丞相、平章政事為宰相。及至明太祖即位後,乃下令罷丞相,使權歸六部,並直接聽命於皇帝,後成祖雖創設內閣,但內閣大學士官品甚低,不如從前之宰相遠甚。

朱元璋之廢除丞相,確實對後來明代政治之敗壞有重要影響,因君主過度集權,而朝廷輔佐乏人,若君主精力充沛尚可親裁庶務,一旦君主老邁或昏庸,只好把政權委諸閹宦及權奸﹐故造成明代宦禍、黨爭及權奸弄政之烈。不過明代政治之惡劣非單純由罷相所致。本來明朝甫建,自應有一番盛朝的嶄新氣氛,但一系列禍亂卻接踵而至,若與歷朝相較,有明一代似集各種劣政之大成:(1)朱元璋殘忍嗜殺,為鞏固朱家一姓天下,不借對功臣大開殺戒,令殺害韓信、彭越等人之劉邦亦望塵莫及;(2)因太祖恢復封建,而導致類似漢七國之亂、晉八王之亂的「靖難之變」,此後還有多次宗室反叛;(3)朱元璋之屠殺士子、大興文字獄,較之焚書坑儒的秦始皇實有過之而無不及;(4)由於廢除丞相制,使君主輔佐乏人,致明代從成祖即位至王朝滅亡止,出現比漢、唐更為酷烈的長期宦官專政;(5)伴隨宦禍而來的,是明代的東林黨爭,其時間之長、鬥爭之烈、禍害之慘均超過漢、唐、宋諸朝;(6)明初之廢大都督府,把兵權集中於皇帝,造成將不專兵、兵不私將,故此明代抵禦外患之能力頗差,立國不及百年,竟發生近似晉永嘉之亂、宋靖康之恥那樣的危急局勢,出現天子為外族所擄、敵兵臨京城下的土木之變;(7)至於廢除丞相制度、厲行特務統治、嚴控全國民眾等,則堪稱朱姓皇室之「獨創」」,使明朝的劣政發揮得淋漓盡致。

明代既與漢、唐等並列為盛朝,其國祚也近三百載,為何其政治幾乎一開始即如此惡劣,端靠加強獨裁、專制、極權來延長其壽命呢﹖此事則頗複雜,似不易迅速作出圓滿之解答。筆者不才,願略作拋磚引玉之舉。

首先,中國自夏朝建立家天下以降,至明朝建立已逾三千餘載,即以秦一統六國算起也有一千五六百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君主之專制集權愈演愈烈,並日益完善。例如秦始行中央集權,漢發展中央集權,唐加強中央集權,宋大行君主專制,至明乃厲行君主極權。在這一方面,許多朝代的君主都有不少「貢獻」,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就有: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漢高祖的「白馬之誓」,漢武帝的「獨尊儒術」,魏武帝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唐太宗的「玄武門之變」,宋太祖的「黃袍加身」和「杯酒釋兵權」,等等。這些「前輩」的「絕技」自易為明太祖所繼承並加以創造性的發展。

其次,經歷數千年的世事滄桑,到明、清時代,中國的君主統治制度已進入後期。儘管中國老百姓素善容忍,民眾覺悟的提高極度緩慢,然經一事長一智,許多歷史經驗通過日積月累而為後代不斷汲取,古代許多帝王的「絕技」漸漸被視為不足道也的「雕蟲小技」,君主專制獨裁的種種弊端愈來愈暴露在世人面前。要實行有效的統治,使一家之王朝能長治久安,就必須發明新花招、加強大鎮壓,是故朱元璋乃應運而生,在十四世紀之末期給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打上一針強心劑,使明代江山長達三百年,使舊王朝體系能延續五個多世紀,而其控御人民的經驗則為其後中國的一切統治者所大力仿效。

朱元璋在中國歷史上能扮演厲行君主集權者的角色,看似偶然,但卻也有其必然。說是偶然,因不論張三、李四或阿 貓、阿狗,只要登上皇帝或元首的寶座,都可能扮演上述的角 色。說其必然,則因當時歷史的發展,決定應有一場大規模的民變,把舊王朝打得落花流水,而新王朝的創始者則將為朱元璋之流的雇工、和尚、遊民出身的新君主。也只有像朱元璋那樣出身民間、接近民眾、熟習民情的新皇帝,才能創造出那一整套節制民眾、防範民變的有效政策和辦法。例如明太祖及其臣屬用了長達二十餘年時間來制定「大明律」,對於各種「謀反大逆」,不論首從均須凌遲處死。這個從前的遊民,現在卻反轉過來大肆逮捕「逃戶」、「流亡」;這個昔日的農民,爾今則用黃冊、魚鱗冊來徹查戶口,並用里甲制、關津制等將民眾牢固束縛在土地上;這個曾藉助於明教以造反奪得天下的僧人,一旦登基立即嚴懲「造妖言」、「劫囚」者,把明教、白蓮教等作為妖言惑眾的旁門左道而加禁斷。至於朱元璋殘殺功臣、實施廷杖、迫害士子,以及大搞特務統治,都充分說明這個出身和尚者毫無佛門子弟的菩薩心腸,簡直嗜殺成性,這也是基於一種無知、狹窄的心胸和殘忍的報復心理所致,或可謂一種流氓之本性。

寫到這裏,另一問題在腦際中油然而生:為何中國的平民起事如此頻繁、激烈,而到頭來卻使君主專制制度日益步上極權的頂峰。這或者牽涉古代中國同希臘、羅馬等西方國家之差異,例如中國農業文明所決定的保守、閉塞,中國社會上下差距懸殊造成億萬農民的極度愚昧無知、任人宰割。而希臘、羅馬則屬於海洋文明,其上、下之差距較小較近,故羅馬的平民毋需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僅通過集體拒服兵役即迫使貴族們同意他們派出保民官參加元老院,後來又准許他們設立眾議院,羅馬法律公然刻在會議廣場牆壁的銅牌上。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精神而著稱於世。可見羅馬平民集體鬥爭的成果,往往利於改善民眾普遍的處境。而反觀中國,儘管有不計其數的起事、民變、暴動,好多次都把舊王朝打得七零八落,結果卻往往是舊奴才成了新主子,平民起事的勝利果實為領袖一人或一家﹑一黨所獨佔,廣大民眾得到的卻是更加嚴酷的專制獨裁統治。似此等深刻的教訓﹐真是比比皆是、歷歷在目,難道它不值得中華民族集體反思嗎﹖﹗

                            唐、明中央政制之比較

比較                    唐朝                                 明朝

宰相           由“三省”長官即宰相        廢除宰相,後來的內閣首輔
                 輔助天子,總理政務         職責類似宰相,但無其名
三省          設中書、門下、尚書三          廢除一省,由內閣(文
                省,其長官在“政事堂”          淵閣、東閣等)大學士
                共議國事                            充當顧問
六部           吏、禮、兵、刑、戶、         吏、禮、兵、刑、戶、
                 工六部由尚書省直轄            工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
 

                    宋太祖、明太祖君主集權政策之比較

  措  施                    宋太祖                            明太祖

宰相職權                 削弱相權                         取消宰相
監察制度            設御史台、諫院,             改御史台為都察院,
                       以監察百官                       設錦衣衛監視臣民
地方政制           強榦弱枝,在各路              恢復分封,在一省內
                       設“四監司”                       設立“三司”
統治手段               杯酒釋兵權                殘害功臣,行跪對、廷杖
對待文士           重文輕武、禮待士子                大興文字獄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廿二章_明朝之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