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在唐時稱為蒙兀,原居於今內蒙古東北的額爾古納河上游,後逐漸西遷,遊牧於今蒙古草原上。公元十一、十二世紀時,在蒙古草原上有著許許多多部落,蒙古只是其中之一,其他尚有克烈、蔑兒乞、塔塔兒、乃蠻、斡亦剌、翁吉剌以及汪古諸部。原來塔塔兒最為強大,故各部被統稱為塔塔兒(或作韃靼)。後因蒙古興起,其名乃成草原各部之總稱。

蒙古草原各部曾先後受遼、金之統治。十二世紀時,蒙古部之首領屢屢起兵抗金。後來蒙古的孛兒只斤氏族貴族鐵木真(1162一1227)在長期作戰中,逐步壯大了自己的勢力。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曾當過蒙古部的首領,有兩萬武裝﹐勢力頗強。後來也速該被塔塔兒人害死,留下鐵木真兄弟及其母寡婦孤兒相依為命,到處受人欺凌。不久,鐵木真聯合克烈部首領王罕和札只剌部首領札木合,一一擊敗塔塔兒、蔑兒乞、泰赤烏等部,旋又與王罕結盟打敗札木合。公元1203年,鐵木真進攻克烈部,王罕敗亡,後又削平乃蠻部,其首領塔陽汗戰死,於是一統蒙古草原各部的時機終於到來。

公元1206年,蒙古諸部在斡難河源的不而罕山(今蒙古的必兒喀嶺),召開了「忽里勒台」(原為蒙語「會議」之意,後專指選舉大汗的代表大會),鐵木真被公推為蒙古大可汗,尊稱「成吉思汗」。汗、可汗是君主之稱,大汗為至高無上的君主,「成古思」之蒙語原意則眾說不同,有海洋、偉大、天賜、強大無敵等不同主張。總之,「成吉思汗」可理解為海洋般的皇帝或四海之王、萬王之王、可汗的可汗等。至此,成吉思汗所領導的蒙古汗國宣告建立,爾後成吉思汗又親率大軍進行第一次西征並滅亡西夏,他的子孫又先後進行兩次西征、滅金亡宋、創建元朝與四大汗國,於是蒙古汗國乃發展成為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後世乃尊稱成吉思汗為元太祖。

成吉思汗在建立蒙古汗國後,即不斷向外擴張。蒙兵矛頭所指有二:(1)西征:侵略中亞、西亞乃至歐洲;(2)南侵:攻打西夏、金國、南宋,以及朝、日和南洋諸國。在半個世紀內,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發動了三次西征,蒙古鐵騎一度馳騁於歐、亞大陸。

下面對三次西征之概況略作介紹﹕
      1.第一次西征(1219一1225年):1219年,成吉思汗以西域花剌子模國(Khorazm)殺蒙古商隊及使者,乃親率二十萬大軍西征,由他的四個兒子朮赤(1177一1225)、察合台(?一1242)、窩闊台(1186一1241)、拖雷(1193一1232)以及大將速不台(1176一1248)、者別(?一1224)等隨行。蒙軍長驅直入中亞後,於1220年攻佔花剌子摸都城撒馬爾干,其國王西逃,成吉思汗令速不台、者別等窮追之,蒙軍便西越裡海、黑海間的高加索(Caucasus),深入俄羅斯(Russ),於1223年大敗欽察(Kipchak)和俄羅斯的聯軍。另成吉思汗又揮軍追擊花剌子模之太子扎闌丁﹐在印度河流域打敗之。1225年,成吉思汗奏凱東歸,將本土及新征服的西域土地分封給四子,後來發展為四大汗國。
     2.第二次西征(1235一1244年):1227年,成吉思汗在滅亡西夏後死去,不久三子窩闊台汗繼任大汗(1229一1241)。窩闊台汗於1235年派遣其兄朮赤之次子拔都(1209一1256),率五十萬大軍再度西征。因察合台認為「長子出征呵,則人馬眾多,威勢盛大」,所以成吉思汗四個兒子的長子,即朮赤長子鄂爾達、察合台長子拜答兒、窩闊台長子貴由、拖雷長子蒙哥,均參加是次西征,其他「諸王、駙馬、萬千百戶,也都教長子出征」,故史稱「長子西征」。是次西征,徹底滅亡了花剌子模,殺札闌丁。旋大舉征服俄羅斯,攻陷莫斯科、基輔(Kiev)諸城,並分兵數路向歐洲腹心挺進。1241年,北路蒙軍在波蘭(Poland)西南部的利格尼茲(Liegnitz),大破波蘭與日耳曼(Germany)之聯軍,擊斃西里西亞(Silesia)大公亨利二世(Henry II)。拔都親率蒙軍主力由中路進入匈牙利(Hungary)﹐大勝,其前鋒直趨意大利之威尼斯(Vinice)。正當西方各國惶惶不可終日之際,拔都忽接窩闊台汗駕崩之噩耗,於是乃急速班師。
     3.第三次西征(1253一1260年):蒙哥於1251年即汗位之後.令其弟旭烈兀(1219一1265)率兵西征。是次西征主要方向是西南亞地區,頭等目標是消滅木剌夷(Mulahidas,在裡海南岸的伊朗北部)。1257年,蒙古軍隊蕩平了木剌夷之地,旋又揮師繼續西進至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地區,攻陷報達(Baghdad),滅亡歷時五百餘載的東大食帝國。此後旭烈兀又揮兵陷阿拉伯之聖地麥加(Mecca),攻佔大馬士革(Damascus),其前鋒曾經渡海收服富浪(Farang)即指今地中海東部的塞浦路斯島(Cyprus I.)。本來﹐他還要進一步攻打密昔兒國(Misr﹐即埃及),因獲蒙哥汗伐宋陣亡之耗,乃率主力班師。

蒙古之西征具有深遠之影響。第一次西征後,成吉思汗把征服地區分封給四個兒于。通過第二、三次西征,佔有地區又不斷擴大,四子的封地逐漸形成為欽察、察合台、窩闊台、伊兒等四大汗國。汗國雖各自獨立,但名義上服從於蒙古本部和中原地區的大汗,於是出現了橫跨歐亞的蒙古大帝國。同時,為了軍事之需要,以及鞏固帝國統治,蒙古大汗乃到處建立驛站制度,保護商路、航運。一時從中國直至西歐,海陸交通均甚暢達。因此,隨著蒙古之西征,東西文化大通,歐亞交流頻繁。中國之羅盤、火藥、印刷術、紙幣、算盤、瓷器等進一步傳至歐洲。隨後歐洲商人、學者、使節、傳教士亦紛紛東來,西方之學術文化遂大量輸入中國。

蒙古之西征還有一個副作用,即加深了東、西方之隔閡。當蒙古鐵騎蹂躪中亞、西亞,其西征大軍席捲歐洲之際,西方各國因迭遭慘敗,故一聞韃靼人至,莫不魂飛魄散,驚呼「黃禍」(the Yellow Peril)。後來歐洲白種人往往把東方黃種人 (包括中國漢族、日本)之興起,視為對西方文明的威脅,近代歐、美列強甚至將華人當成潛在的「黃禍」,並藉此屢屢出兵侵略中國或干涉其內政。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廿一章_元朝之高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