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史者每以宋代之歷史謔稱為「宋鼻涕」,以形容宋室因積貧積弱,在對付遼、夏、金及後來的蒙古等外患中之無能,而導致一幕幕痛哭流涕的喪權辱土亡國之悲劇。傳徽宗蒙塵後,曾經作詞曰:「玉京曾憶舊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樹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管,吹徹梅花!」此情此景,不正是當年南唐李後主入宋際遇之重演嗎﹖憶昔李煜被宋太祖所虜,封「違命侯」,他竟日「唯以淚洗面」,吟下千古不朽之詞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後來宋太宗污辱李後主心愛的小周后,又毒害了李後主,可是這個弒兄篡位、心狠手辣的趙匡義又何曾想到自己的嫡系子孫會遭到李後主的類似命運﹖﹗更有進者,到南宋高宗止,趙匡義這一系竟斷子絕孫,不得不再把江山還給趙匡胤之系統。

導致北宋滅亡之因素,約有下列數端:
     (一)國力貧弱:北宋自開始建國,即厲行「強榦弱枝」政策,但矯枉過正,造成吏治敗壞,冗費鉅大,財政拮据,地方凋敝,國力至為貧弱。
     (二)政治敗壞:北宋之初已呈政出多門、官吏因循、冗吏充斥之弊端,後雖有熙寧變法,惜中途而廢,黨爭遂起,擾攘五十餘年,使朝乏賢臣,政風日壞。「自熙寧至宣和,小人用事,六十餘年,奸倖之積久矣。……使無女真之禍,必有小人篡弒、盜賊負乘之禍矣」。
     (三)民變四起:北宋時土地兼併劇烈,苛捐雜稅繁苛,人民生活困苦。至北宋末年,皇室又日趨腐朽靡爛,加強對百姓之勒索,使人民負擔奇重。如徽宗垂意於珍玩、花石,即命人至蘇州、杭州一帶劫掠,運來京師,謂之「花石綱」。「凡士庶之家,一石一木稍堪玩者,即領健卒直入其家,用黃封表識指為御前之物」、「民預是役者,中家破產,或賣子女,以供其需」。故終北宋之世,民變始終不斷,前期有王小波、李順,中期有張海、王倫、王則,後期則有宋江、方臘(?一1121)等之起事,大大動搖了宋室之統治。
     (四)武功不振:重文輕武國策,導致北宋兵多而弱,缺乏訓練,兵不專將,將不識兵,武功不振,外患深重。因此﹐在與北方強敵遼、夏、金的戰爭中,幾乎屢戰屢敗,最後竟爾覆亡於外族之手。
     (五)邊防薄弱:自五代後晉割讓燕、雲十六州給遼後,北方邊塞要地盡失,宋又定都開封,一派平原,無險可守。是以金滅遼後,遂長驅直入,兵渡黃河,一舉攻下北宋京師。
     (六)聯金失策:宋初雖屢敗於遼,然自澶淵之盟後,彼此相安垂一百餘年。後來遼國漸衰、金國興起,北宋卻錯誤地聯金攻遼,使金國之勢益熾,因而在遼亡後兩年,北宋也難免覆滅之厄運。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十九章_北宋之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