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克文工作室:形勢失控!美國收割中國俄羅斯,引爆三戰?可歷史自有安排!

由 盧克文 發表於2022-05-25 18:19:36

2022年全球第一季度的經濟資料,在十天前終於向大家公佈。 我們先把全球主要國家的經濟資料過一遍。 先過歐洲強國。 德國一季度GDP是1.02萬億美元,環比增長0.2%,同比增長4%,環比僅增長了30億美元,增長如此之慢,主要原因是歐元匯率在一季度跌慘了。 現在歐元對美元匯率是2017年以來最低,今年前四個月,歐元對美元匯率慘跌了4.3%,美元兌歐元從1.22美元兌1歐元,升值到了1.05美元兌1歐元。 歐元下跌,主要是因為美聯儲加息引發的美元回流、俄烏戰爭導致美元避險資金湧入美國、歐元區因能源危機可能引發經濟衰退的擔憂等。 下跌的不止是歐元,英鎊也從1英鎊兌1.415美元,下跌到1英鎊兌1.25美元,日元則從1美元兌109日元,大幅貶值到1美元兌130日元。 英國一季度GDP是8273億美元,環比增長0.8%,同比增長8.7%,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院預估今年GDP增長3.5%,是因為疫情結束帶來的紅利,隨後2023年將放緩至0.8%,2024年也只是0.9%。 法國一季度GDP是7192億美元,環比0增長,同比增長5.3%,主要也是歐元下跌抵消了增長。 意大利一季度GDP是5200億美元,環比下降了0.2%,同比增長5.8%,其實也不差,歐盟預計2022年全年意大利增長2.4%,2023年增長1.9%。 西班牙一季度GDP是3564億美元,環比增長0.3%,同比增長6.4%,也還不錯。 注意上文說的2022年一季度環比,指的是跟2021年第四季度比較,同比,指的是跟2021年第一季度比較,德國同比4%、英國同比8.7%、法國同比5.3%、意呆利同比5.8%、西班牙同比6.4%,說明歐洲經濟暫時相當可觀。 再來看亞洲。 韓國一季度GDP是4445億美元,壓制西班牙,接近意大利,環比增長0.7%,同比增長3.1%,中國廣東省第一季度是2.8萬億人民幣,跟韓國體量相近,但韓國人口只有廣東省的40%,土地面積只有廣東省的60%,韓國還是比廣東略強。 日本一季度GDP是11601億美元,同比下降了8.9%,環比下降1%,跟前面的國家相比較,資料相當不好看,主要還是日元貶值造成的。 日元貶得這麼厲害,主要是日本是出口型國家,需要向別的國家大量購買能源原材料,加上美聯儲加息共同造成的,日本自己也願意貶值以增加出口。 總體上來看,日本經濟已經見頂,就算有大量海外投資,日本也只是如何衰落、衰落速度是快是慢的問題,日元貶值也是整體趨勢。 印度到發稿時還沒有公佈第一季度經濟資料,效率真是慢得可以,IMF預估是8100億美元,全年達3.5萬億美元,受益於美國圍堵中國,印度2022年全年增長有望達到8.2%,增速領跑全球。 不過印度的服務業占GDP的50%,農業占20%,工業僅占25%,在工業資料上調之前,印度的天花板不高,印度能不能真的追上來,要看他們國家的內部改革能不能搞定。 大家很關心的越南,第一季度GDP達到921億美元,同比增長5%,環比資料不明,越南確實進出口資料很高,達到了1763億美元,搞得大家很緊張,但越南貿易順差很低,一季度只有8億美元順差,就是左手倒右手,把原材料運到越南,加工一下又運出去,掙一點可憐的加工費。 越南一季度出口885億美元,外資出口又占到了653億美元,內資還占不到三成,抗風險能力低,產業還十分脆弱。 越南特別像1995-2000年中國東部沿海的情況,做著簡單的三來一補產業,掙一點加工費,利潤都被其他國家的人給掙了,像服裝行業,越南要從中國進口面料才能生產,主要利潤還是被浙江、廣東的企業吃掉了。 短期內,越南得益於加工產業的轉移,以及美國對中國的圍堵,IMF預計2022年越南經濟將增長6%,部分投資機構認為越南增長達8%。

最後,重點說下中國和美國。 美國一季度GDP是5.98萬億美元,同比上升了4.3%,環比下降1.4%,整體資料不錯,中間夾雜著兩個痛苦的資訊,一是美債破了30萬億美元大關,另一個是通脹持續突破8%。 美國的危機本來是在2020年5月就要爆,當時美股出現了幾次熔斷,但美國開始拿出地球霸主的無賴姿態,開始搞無限QE,延緩了危機的發生,活生生拖成了慢性病,拖到了今天的大通脹。 中國一季度GDP則是4.2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4.8%,環比增長1.3%。 中國現在各產業,並不是網路上危言聳聽的“除了發國難財的都倒閉了”這種論調,而是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 一部分是核心製造業發展紅火,一部分是消費不振與防疫封城帶來的部分行業崩塌,根據我自己在全國的走訪,一邊是軍工、化工、新能源汽車等高速發展,恨不得24小時不間斷生產,另一邊是房地產、電影、餐飲、旅遊直接崩盤,大多數則如互聯網行業,對未來預期降低,將一切非核心部門砍斷,直接裁員準備過冬。但馬上又有1000萬大學生畢業。 按東方財富統計,到4月30日,今年A股4650家公司中有1697家在裁員,總裁員人數達到了90萬人。 房地產這邊直接從業人員1500萬,上下游相關1500萬,建築行業4000萬人,加起來7000萬人相關的產業,據業內人士估計,失業人員可能已達千萬。 房地產又跟各地方政府的收入緊密相關,但今年一季度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讓出收入1.1958萬億元,同比下降了27.4%,全國流拍和撤牌地塊數量達到了836宗,流拍撤牌率為23.5%。 而一季度賣地收入占地方財政36%,占全國稅收22.79%,占全國財政的19.27%。 在去年,杭州和佛山土地財政依賴度達到了140%,南京、武漢、廣州、西安、貴陽、南寧等城市超過了100%,現在土地賣不出去,沒有人蓋房子,能直接影響地方財政40-50%,直接影響到給各級部門發工資了。 而且房子也賣不出去了。 2022年一季度商品房銷售額下降了20%,銷售面積下降了13%,各地方政府才給原來的限購政策鬆綁。 突然之間,大家都不敢買房了,小心翼翼地觀望疫情幾時結束,使土地財政一時難以迴圈。 汽車方面,1-3月長安汽車賣了65萬輛,同比增長1.6%;上汽大眾賣了33萬輛,同比增長33%;比亞迪賣了29萬輛,同比增長179%;吉利賣了32萬輛,同比下降2.6%;長城汽車賣了28.3萬輛,同比下降16%;廣汽豐田賣了25萬輛,同比增長23%;上汽通用賣了27.4萬輛,同比下跌18%;廣汽本田賣了21萬輛,同比增長16%;東風日產賣了24萬輛,下降16%。 整個一季度汽車銷量是650.9萬輛,同比增長0.2%,這時候還一切正常。 到四月時,中國汽車銷售確實出現了斷崖式下跌,產量僅120.5萬輛,銷量僅118萬輛,幾近腰斬,但這是上海和長春等疫情造成的開工供應不足,造成的特殊情況,5月因上海長春復工,會緩慢止跌回升,預計最終銷量會回到130萬輛。 汽車產業會在6月開始逐步回暖,回到200多萬輛的月銷售成績,但今年很難達到去年2630萬輛的世界紀錄。 在疫情剛發生的前兩年,我們得益於強大的製造業,吃了兩年紅利,但現在世界各國都放開了管控,生產逐漸回到正常,都跑來搶訂單了,而我們暫時還處在動態清零階段,封城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關係到大量平民就業的行業,遭遇到連年虧損,民眾為了自保,不敢放開手腳消費。 從餐飲、旅遊、房地產行業開始的緊張情緒蔓延到了其他行業,我身邊幾家製造業老闆,銀行貸款都快還不上了。 加上美國對我們的金融戰已經開始,後面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有大概率要回到港股上市的可能,互聯網企業和新能源車企拿不到更多的錢,只能把一些非核心部門裁掉自保,所以最近才有這一波連續美團、阿里、騰訊、京東裁員,小鵬、理想毀約應屆生,甚至都影響白酒行業,連江小白都開始大量裁員。 這一切的內因是消費不振,消費不振又緣于長年疫情打擊下,造成部分經濟領域的崩塌,大家對未來不敢高估,害怕失業,只能省著點花錢。 只有盡可能地讓民眾有安全感、敢花錢,才能提振消費市場。

美國同樣陷入了兩難境地。 當初無限QE瘋狂印錢、給民眾免費發錢,再加上俄烏衝突、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不斷制裁各企業硬生生打斷供應鏈,造成了今天四十年以來最嚴重的通脹。 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2020年能用無限QE救活五次熔斷,2022年就得生吞下通脹還債。 當然啦,美國家底厚,現在的這個通脹也沒有到要命的程度,比起一年前,美國服裝價格同比上漲6.6%、食品價格同比上漲8.6%、電價同比上漲9%,想起我們當年的價格闖關,這個漲價還談不上致命。 有小部分漲得特別凶的,在美國的華人博主就去超市拿價格標籤出來給大家秀一下,說漲了三四倍啦,活不下去啦,主要是為了滿足國內民眾的成就感,事實上美國離物價上漲逼得活不下去還遠著呢。 一個拿著全球資源供養他們的國家,還不至於就這麼點通貨膨脹立馬崩潰。 但也不能天天漲、月月漲啊,去年12月同比CPI漲到7%,今年1月7.5%,2月7.9%,3月8.5%,4月8.3%,我燈塔國不要面子的嗎?每個月都要在世界人民面前被打臉,再說漲個好幾年,還是會出問題啊。 美聯儲天天跟哄小孩一樣說是“暫時性通脹”,這都暫時了一年多了吧,暫時性這詞不好使了,得換文案,市場不好哄了。 要控制通脹,那就只能加息,而且只有拉到5%,拉爆它,才能把通脹幹下去。 但也不敢這麼拉,基準利率一拉上來,股市馬上爆炸,分分鐘死給你看,中期選舉咱也別指望了。 那如果不搞定通脹,接下去的劇本還是經濟危機,納斯達克都從2021年11月的15000跌到今天的11000了。 橫豎好像都是個死字,只是快點死和慢慢死的區別。 那怎麼破局呢? 其實每一次解決問題的方法,都寫在美國歷史書裡。 美國歷史上只有兩種方法解決通脹,一種是通過科技革命,提高生產力來解決,另一種就是對外轉嫁矛盾,通過對外部收割來解決。 順便說一句,其實經濟問題的解決歷來都沒有什麼靈丹妙藥,我們歷史課本裡說,羅斯福通過大基建計畫解決了大蕭條,其實不是,他搞的大基建計畫希特勒也在搞,大基建只是延緩了經濟問題,最後解決問題的還是戰爭。 但大基建可以緩衝危機的法子各國都學會了,後面無論哪個國家經濟出問題,這個國家就搞大基建,但是大基建也不是你想搞就能搞的,國家治理水準到達一定高度才可以上這個方案。 繼續說通脹,一戰和二戰這種戰爭時期的通脹,是隨著戰爭結束化解的,但是從1973年開始,因為美國支持以色列搞中東,歐佩克拉著小手漲油價,好死不死碰到伊朗革命,引發了一次大通脹。 這次通脹從尼克松到福特到卡特,歷經三任總統,到1980年,美國通脹達到了驚人的14%,比今天可怕多了,歷史他老人家什麼場面沒見過?現在這8%的通脹算個毛。 1980年平息這場大通脹的,表面上是美聯儲豁出去了,咬咬牙將利率提高到了歷史上最高的20%,這個資料極其驚人,因為美聯儲利率在美國二戰後,大部分時間維持在2%以內,美聯儲自己也沒這麼嗑過藥,也怕嗑出什麼毛病來。 那利率到達20%以後,美國通脹就停止了嗎? 並沒有,美國通脹事實上直到1982年才解決,當年將CPI壓到了6.1%,1983年壓到了3.2%。 真正壓死通脹的,是前文提到的生產力大發展和對外收割。 1980年美國軍方扔給市場的電腦技術,剛好發生大爆炸,IBM、微軟等各種牛逼哄哄的公司崛起,極大提升了生產力,同時1985年簽署廣場協定,收割了日本一波,才將大通脹摁死。 現在有部分觀點說廣場協定沒有收割日本,日本是故意的什麼的,並說當年德國也簽了協議德國就好端端的,這是錯誤的認知,德國當年是有整個歐洲做緩衝所以能挺過來,日本沒有這麼大的靠山,日本就是被收割的對象。 也是這一次被狠狠打擊後,日本陸續加大了海外投資。

到了1990年代,美國又逢著三件喜事,一是中國轉舵駛向了西方世界,打開國門,天量廉價勞動力為西方人做衣服做鞋,使他們獲取到了廉價工業品,全球生產成本壓到最低;二是蘇聯解體,英美為主的西方世界美滋滋地分食了大量財富;三是互聯網產業又接著IT產業大爆炸,引發又一輪科技革命,美國經濟如火如荼。 1990年代是西方世界最黃金的時代,那時候中國國企大下崗,東歐和俄羅斯的年輕姑娘做牛做馬也要去西歐,阿拉伯人拉垮不堪,被猶太人在中東步步緊逼,日本經濟停滯,韓國求他們分一杯半導體的殘羹,朝鮮直接就崩盤了,機器爛在倉庫裡,石油化肥都沒有,導致了大饑荒。 1990年代是什麼世界?是全世界大部分知識份子都跪下的世界,是絕大部分國家搶著給美國磕頭的世界,每個國家的人都在反思自己民族有什麼問題,一定是黃河文明或者兩河文明本身有錯,密西西比河才是人間正統啊。 克林頓是美國歷史上最幸運、最幸福的總統,上臺之時,環顧天下,誰還是我美利堅的敵手?老子連巨額財政赤字都消滅了,甚至出現了盈餘,老子的F22天下無敵,航母縱橫四海。 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 那個看起來又土又窮的中國,接住第四輪工業轉移後,突然就不撒手,三十年時間,一步一步搞起了工業升級,居然敢抱著美國的大腿,有樣學樣搞起了互聯網革命,成為除了美國以外,唯一完成互聯網基建的大國,而被欺負了三十年的俄羅斯,在做了二十年舔狗後,終於心灰意冷,在被一步步緊逼到沒有退路後,在烏克蘭開啟了21世紀第一場大規模戰爭。 美國自己這邊,聰明人都不再去工廠上班,專注從金融市場賺錢,次一點也要做個律師掙訴訟費,致使美國越來越空心化,國家財富都被股市和房地產綁定,美國內部產生了嚴重的社會撕裂問題。 然後,久違的大通脹又來了。

歷史他老人家什麼場面沒見過?歷史自有歷史的定數。 但是這一次,沒有生產力大發展了,互聯網到頭了,新能源車搞得最好的是中國,你難道指望元宇宙帶動科技革命? 那就只有對外收割一條路了。 但是這一次,不好割啊。 我們看拜登這一次在亞洲搞的這個鬼“印太經濟框架”,13個國家剛好構成一個包圍結構,將中國圍在中間,活脫脫當年冷戰時期包圍蘇聯的高端複刻版。 我看了許多分析印太經濟框架必敗的理論,我覺得都沒說到重點。 當年蘇聯為什麼失敗?是因為蘇聯沒有跟中國保持常年盟友關係,而是想在中國駐軍,惹怒了中國,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支柱。 蘇聯將他領土內的資源全部配置後,其人口規模和戰略潛力只能維持他到那個高度,他只能將資源傾斜到重工業,他沒有那麼多的港口和勞動力去維持低利潤的輕工業,這個歷史任務,本來就應該讓中國來做。 蘇聯是一瘸一拐發展起來的,沒有中國跟他形成互補,他鬥不過美國。 而今天的中俄,是深深綁定在一起的,兩國在經濟、能源、戰略縱深、意識形態上大致處於同盟狀態,雙方剛好互補,俄羅斯又被逼到生死一線,他們也需要中國。

這個世界是中美俄三國爭霸,世界只有這三個國家擁有這麼多的人口和資源可以問鼎天下,中美聯手,則蘇聯亡,中俄聯手,則美國亡。 只要中俄同盟的基本盤在,我們就處於不敗之地,就可以繼續快速發展軍工,東收臺灣,西討盎撒。 你跟他們講道理,說臺灣是中華民族的內政,他們是不會聽的,他們說他們在維護自由民主世界,你要跟他說我有多少架殲20、多少艘核動力航母跟潛艇、多少東風快遞,他們馬上就聽得懂了,說這確實是中華民族的內政。 時勢不同了,當年北約圍蘇聯成功,是蘇聯不跟中國聯手,最後還促成中美短暫的合作,但今天印太經濟框架必死無疑,因為中俄已經站在了一起對抗美國,天下三強,二強聯手者勝,印太經濟框架永遠只能是冷戰的高仿貨,最多就是個超A。 中國和美國現在都很難,但雙方都還沒有動核心利益,中國和美國都還有時間,慢慢想清楚後面該怎麼走。 對於美國來說,想要解決通脹問題,就只有外部收割一條路了,但中俄兩國,好像都割不動的樣子。 如果美國一定要割中俄,就有引爆三戰的危險,如果美國不想搞得這麼激烈,他可以獰笑著轉過頭,撲向歐盟和日本。 反正又不是頭一回這麼幹了,反正俄烏衝突本來就在放歐盟的血,又不是下不了手是不? 歷史他老人家什麼場面沒見過? 歷史他老人家,自有他老人家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