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2 08:13:32來源:觀察者網
https://member.guancha.cn/user/member

非對稱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要來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歷史學界深入、反復研究的題目。戰爭在英法德奧俄的“死亡螺旋”式的互動中爆發,各國在戰前都盲目樂觀地認為戰爭“是好事、容易贏”。戰爭迅速演變為血腥的絞肉機,但這時各國已經深陷其中,拔不出來了。只有到大家都打得進的氣少出的氣多的時候,才不得不停戰。

一戰結束時,沙俄、奧匈、奧斯曼三個帝國瓦解了,今日世界政治版圖在很大程度上受此影響。在某種程度上,烏克蘭的獨立和民族意識也是在沙俄帝國瓦解後的混亂中首次形成的,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芬蘭更是在這時獨立的。一戰留下太多的未解決問題,所以二戰在短短20年後就爆發了。

二戰後,由於核武器和互相確保摧毀的出現,第三次世界大戰一直沒有打起來,但烏克蘭戰爭有演變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趨勢。不同的是,戰爭已經從戰場上的絞殺擴大到經濟上的絞殺了。美國和北約堅決避開與俄羅斯在戰場上直接對抗,但經濟上的絞殺史無前例。這是一場新型的世界大戰。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在軍事上低估了,歐美在經濟上也低估了。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但馬恩河、索姆河甚至凡爾登時刻正在到來。

在軍事上,俄軍失去了速戰速決的機會,戰爭已經不可避免地打成絞肉戰了。哈爾科夫和馬里烏波爾很可能要被打成廢墟。把這兩個烏克蘭的東線據點拔掉後,東線烏軍就在劫難逃。在現代戰場上,已經不存在可以死守而不被粉碎的目標。只要俄軍堅持得住,固守的烏軍死路一條,機動突圍更是死路一條。

俄軍堅持得住嗎?衛國戰爭初期,紅軍面臨的困難比現在大何止千百倍,紅軍照樣堅持住了,最後還反攻到了柏林。衛國戰爭是生存之戰,但不管烏克蘭戰爭是如何引爆的,現在俄羅斯在打的也是生存之戰,失敗意味着俄羅斯將不再可能以現在的面目存在。這不是普京的個人政治生命問題,而是俄羅斯作為民族國家的政治生命問題。

當地時間3月11日,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伊戈爾·科納申科夫透露,自特別行動以來,俄軍已使烏克蘭境內累計3346個軍事設施癱瘓

在經濟上,西方把制裁的彈藥一次打光,實際上現在已經沒有彈藥可打了,差不多是特朗普貿易戰中第三波關稅後美國的狀態。目前俄羅斯雖然面臨嚴重經濟困難,但遠遠沒有被打趴下。

俄羅斯在2014年克里米亞事變後,著手“經濟堡壘化”,降低西方經濟制裁的影響。現在西方公司、銀行大量撤出,影響的不是基本民生需要,而是可有可無的“高端”民生需要。必須說,“精英受苦”是各國人民喜聞樂見的事情,在哪裡都一樣。實際上,受到制裁影響最大的群體也是政治上最親西方的群體,收繳俄羅斯寡頭在西方的財產更是莫名其妙。如果他們是普京的政治盟友,應該人和財產留在俄羅斯才對,哪有根據地的堡壘不待,脖子伸到對方營盤裏聽任宰割的?

俄羅斯在世界經濟體系裏地位獨特。一方面,俄羅斯的經濟活動佔世界的比重不高,與美國、歐盟、中國甚至日本不能比,這也意味着俄羅斯經濟的內循環成分更大。另一方面,俄羅斯的油氣、小麥等在世界市場上舉足輕重。

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和出口都佔世界10%左右,歐盟石油的27%、天然氣的40%來自俄羅斯。美國、英國制裁俄羅斯油氣其實象徵性意義更大,兩國都不是俄羅斯油氣的大買家,也不佔俄羅斯出口多高比重。但歐盟不然,制裁意味着經濟和民生立刻停擺。也正因為如此,西方“萬眾一心”地從SWIFT中把俄羅斯踢出制裁時,唯獨把從事油氣貿易的主要銀行排除在外。

只要油氣出口不斷,俄羅斯的出口收入就有了可靠的墊底。歐盟要逐漸削減對俄羅斯的油氣依賴,在2022年底前削減1/3,2027年前切斷進口。一方面歐盟有是否做得到、能多快做到的問題,另一方面還有俄羅斯是否配合的問題。如果俄羅斯認為歐盟是挽回不了的市場,與其等着歐盟最終把絞索套到自己脖子上,說不定先發制人,主動切斷對歐盟的供應,要痛一起痛,要死一起死。

同時,如果在歐盟進口俄羅斯油氣決定性地降低到臨界點以下之前,俄羅斯能解決烏克蘭的戰事,即使出口被封死,軍事行動的開支也降下來了,繼續堅持就有希望了。

俄羅斯和烏克蘭加在一起,更是佔世界小麥出口30%。美國自己也是小麥出口大國,歐洲小麥可以從美國、加拿大進口,也不會發生饑荒問題,但其他依賴俄羅斯和烏克蘭小麥的國家就慘了。黎巴嫩小麥60%來自烏克蘭,據說已經開始麵包配給了;埃及86%的小麥來自烏克蘭和俄羅斯,這個人口過億的國家開始衝擊世界小麥市場,影響可想而知。世界性小麥和穀物價格很快就要像能源一樣暴漲,最終也將從經濟上、政治上甚至軍事上衝擊西方,饑荒而不是貪婪才是戰爭最主要的推動力。

化肥是另一個問題。尿素問題不大,世界產能可以不缺,但鉀肥就不一樣了。加拿大是世界上鉀肥出口最多的國家,達到220萬噸;白俄羅斯第二,118萬噸;俄羅斯第三,108萬噸。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鉀肥被禁運,將對世界糧食生產產生巨大的影響,加拿大的產量是補不上這個缺口的。

不過俄羅斯真是死不了,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有中國。歐美對俄羅斯油氣的制裁只能是自己不買,也不讓用美元甚至歐元買,沒有道理也沒有辦法禁止中國用人民幣或者盧布買。實際上,2020年第四季度俄羅斯與中國、印度、巴西、南非的貿易中,只有10%用美元結算,在2013年還是95%。歐美的制裁不是聯合國決議,中國沒有義務執行。

中國市場雖大,並沒有容量可以把俄羅斯的能源、糧食出口都吃下來。但這不妨礙中國用俄羅斯進口置換從其他國家的進口。比如說,俄羅斯小麥可以置換美國小麥,俄羅斯天然氣可以置換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俄羅斯煤炭更是可以置換澳大利亞和印尼煤炭。鐵路運輸成本較高是一個問題,但俄羅斯出口在管道受阻的情況下,相比國際價格有一個折扣,這也是合理的。這不是中國“盤剝”俄羅斯,加拿大原油出口美國一直低於市場價格,就是因為只有美國這個單一市場,買家為王。

俄羅斯農業並不發達,但潛力很大,這就是地大的好處。俄羅斯的北方基本上沒有開發,但森林線實際上相當靠北,北方並不是荒漠,繁茂的森林和比人還高的野草就是證明。北方的夏天實際上溫度很高,可以達到30°C。夏季日照時間特別長,聖彼得堡的白夜意味着實際上沒有黑夜了。這使得北方不長的夏季實際上很適合單季種植。

北方草甸還可以養牛,大麥種植跟上了,冬季飼料解決了,俄羅斯還可以成為養牛大國。牛不怕冷,零下在室外放養沒問題,地面封凍、無草可啃時,需要定時投放草料和飼料,還需要喂水,這都是可以機械化操作的,沒有難度。零下30-40°C時有個擋風的棚子就可以了,加拿大的肉牛就是這樣放養的。

俄羅斯北方沒有開發有很多原因,不宜居是很重要的一條。人都是首先在宜居的地方開發,沒有人會沒事找事往極北苦寒之地蹭。但這不等於北方不能、不宜開發。在現代條件下,居住取暖和農業機械化跟上後,宜居、開發不是問題,一家就能耕作很大一片土地。加拿大北方是農業大區,地廣人稀正好減少競爭。

俄羅斯拿着大把人民幣會沒辦法用嗎?哪有的事!歐美制裁意味着俄羅斯的一般進口只能轉向中國。賓士買不了了,只有買吉利;可口可樂買不了了,只有買娃哈哈;LV、香奈兒、愛馬仕買不了了,只有買……換牌A貨隨便挑;星巴克、麥當勞、Zara沒有了,日子就不過了?哪有的事。通向中國的輸油管一時建不好,那就用火車拉,活人哪能讓尿憋死?

俄羅斯不會好過,但死不了,而且絕對會比衛國戰爭年代好過。中國也根本不需要“繞過”歐美制裁。中國具有世界上最龐大、最完整的製造業和供應鏈,只有少數行業和產品存在是否需要“繞過”的問題,多數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有說法稱中國幾家大銀行已經停止為俄羅斯企業開美元信用證了,要是主要交易轉向人民幣和盧布了,這種“低成本合規”為什麼不做?

中國不會公然挑戰西方的禁令。中國不怕,但也沒有必要主動碰瓷,尤其是存在暢通的第二管道的情況下。但在不涉及美元、美國技術的地方,中俄經濟往來還將正常進行。俄羅斯倒下對中國不利,俄羅斯的能源、鉀肥、糧食和未來的牛肉也是中國需要的,中國製造的消費品和工業技術則是俄羅斯需要的。這樣的互補貿易要不是歐美壓迫,本來還得不到這樣的加速發展。

中國在俄烏衝突中是中立的,一直在勸說和談,從不拱火。但中國也不能坐視俄羅斯倒下。俄羅斯的繼續存在和強大對中國不僅是經濟利益,更是安全利益。但也不必對中國對俄羅斯輸血擔憂。俄羅斯不需要輸血,中俄的經濟互補性超過大部分國家,這也是中國經濟和科技結構“獨霸中場”的好處,與兩頭都是互補的。中俄之間的經濟互動圈一旦打通,這是和中國進入世貿架構同等重要的大事件。為此,中俄之間需要大力貫通陸地通道,鐵路、管線需要極大地擴建,並納入沿線的中亞國家和蒙古。如果氣候暖化繼續,北冰洋海上通道也要加速建設。

俄羅斯的人口、土地、資源是個獨特的組合。土地廣袤、資源豐富沒說的,人口教育水準高,數量實際上也不少,但民族性不善經商,教育水準與現實中的經濟結構和發展脫節,是時候“向中國老弟學習”了。普京打一場烏克蘭戰爭,或許就有在西方脫鉤壓力下逼俄羅斯從向西看轉為向東看的用意。這將是彼得大帝以來最深刻的重塑國民性的大動作。

但美歐堅持得住嗎?似乎沒人問這個問題。美歐好比“有錢人”,中俄好比“打工的”。在歌舞昇平的年代,有錢人頤指氣使,打工的點頭哈腰。但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有錢人的錢未必好使,因為打工的使喚不動了。在二戰時代,不乏有錢的猶太人用金條、名畫換一口飯吃、換一個地方睡覺。現在則是國家層面的供應鏈問題。有說法德國的食用油供應開始緊張了,有可能是依靠來自烏克蘭或者俄羅斯的玉米油、葵花籽油?不清楚,但德國是不產食用油的。錢是什麼?有的時候真是不好說。

中國是“貨本位”經濟,發展與繁榮都是與“造東西”相關。通脹有壓力,但這個壓力可以向消費端轉嫁,尤其在新冠後現在實際上貨無別家的事實壟斷的情況下。俄羅斯只有靠出口的東牆補進口的西牆來維持“浮在水面以上”。歐美呢?繼續靠印鈔票?要是這管用,為什麼不多印一點,直接印出一個繁榮?空心化的經濟對通脹尤其敏感,因為本來經濟已經在靠錢生錢來運轉了。

歐美大公司紛紛撤出俄羅斯,俄羅斯宣稱可能對這些公司國有化。公司撤出只是一紙宣言,人員能在一夜之間遣散,但資產不可能一夜之間撤出。這些年來,歐美公司在俄羅斯的投入並不少,國有化等於沒收,這個損失可不小。相比之下,俄羅斯因為歐美飛機租賃公司“政治毀約”而扣押飛機不還,這幾百、上千億資產都是小意思了。Visa、Mastercard、SWIFT等停止運作而造成的債務無法追索的影響更大,但什麼都頂不上俄羅斯對歐美公司的國有化。美歐扣押俄羅斯寡頭的財產,連個零頭都抵不上。

在烏克蘭戰爭之前,美歐已經被通脹所困。現在石油價格暴漲,所有能源價格暴漲,接下來糧食價格也要暴漲,導致全面通脹。在全球化的時代,產油國、產糧國只能保證不斷供,但不能阻止油價、糧價在本國的上漲。歐洲將受到能源、難民(包括烏克蘭和可能的中東、北非饑民)、投資損失的直接影響,還將受到通脹和供應鏈的間接影響,可能會遇到嚴重困難。這對歐洲政治“白左化”的影響將是值得觀察的事情。美國受到的直接影響小得多,但間接影響只有和歐洲一起承受。美國的經濟利益已經高度全球化了,歐洲的困難不可能不波及美國。高度金融化也使得美國經濟缺乏避震機制。

對於歐美來說,更大的焦慮在於:彈藥盡出了,俄羅斯還是不肯倒下,美歐倒快要癱軟了。要是這是中國,歐美還有彈藥嗎?要是對中俄同時開火,彈藥在哪?地主圍毆長工,總是氣勢洶洶的;但要是長工團結起來,圍毆地主,背後還拿著鎮宅的核大棒呢?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了4年,第一年的攻防最激烈,馬恩河、索姆河、加里波利都是這時侯發生的。第二年已經陷入絞肉機式的塹壕戰了,凡爾登就是這時候打的。日德蘭海戰也是第二年打的。這以後雙方就在熬死對方中死磕了。

在一戰中,美國在一開始是“偏心的中立國”。在德國無限制潛艇戰中擊沉“盧西塔尼亞”號之後,美國加入一戰。美國一直自詡為協約國一方加上了決定性的砝碼,說起來也不算錯,因為協約國和同盟國在這時都打透支了。美國幹的不是拆樓,而是在同盟國將傾的大廈上踹了一腳。

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會被拉入戰局嗎?以什麼方式?中國的這一腳將踹向哪裏?

未來的一年將是風雲激蕩的一年。要是歐美和俄羅斯廝殺得兩敗俱傷,中國怎麼辦?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