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宦官之專權亂政,差不多與藩鎮割據同時,起自玄宗時期,終於唐亡前夕,同樣給唐朝之政治帶來極大的危害。在玄宗之前,宦官僅為宮廷內侍,地位較低。太宗時宦官人數不多,權也不大,最大的宦官到不了三品。玄宗登基時,宦官高力士(684-762)因參預誅殺太平公主而獲寵信,得省閱奏章,是為唐代宦官干政之始。此後,唐室廢立均有宦官介入。安史作亂,藩鎮跋扈,唐室以宦官較武人為可靠,往往使之出任藩鎮監軍,甚至典掌中央禁軍即神策軍。軍權落入宦官之手,遂使其有恃無恐,勢力日張。再加上唐朝中期以後,朝廷之黨爭激烈,許多朝臣因意氣之爭,不顧名節,依附於宦官之下,以藉其權勢排除異己,遂使宦官之禍益熾。

有唐一代宦官亂政之經過大略如下:
     (一)玄宗時干預朝政:唐朝宦官的擅權,從玄宗時的高力士開始。高力士曾協助玄宗剪除太平公主,故深得玄宗之寵信,凡四方表奏都先經他看過,再轉呈玄宗,小事即由其斷決。玄宗謂 「力士當上,我寢則穩」。當時朝中大臣,連李林甫、楊國忠在內,都要巴結高力士。太子叫他 「二兄」,諸王公主稱他 「阿翁」,駙馬們叫他 「阿爺」。這是唐代閹宦干政之始。同時,玄宗又命宦官楊思晟為大將軍,數度專掌征伐。
     (二)肅宗時首行擁立:安史之亂中,宦官李輔國(704-762)擁立肅宗(756-762)為帝,宦官之擅行皇位廢立自此始。肅宗因他有擁立之功,以之作判元帥府司馬,「宣傳詔命,四方文奏,寶印符契,晨夕軍號,一以委之」。回長安後,又讓他專掌禁軍,控制了軍政大權,開唐代宦官掌握中央禁軍大權之惡例。於是李輔國乃橫行無忌,肆亂朝政。如矯詔迫太上皇(玄宗)遷宮,上元三年(762午),李輔國又和宦官程元振等殺張皇后及次子,使肅宗聞變驚斃。
     (三)代宗時專典禁兵:肅宗死後,李輔國擁立太子即代宗(762-779),被尊稱尚父,加司空、中書令,恣橫益甚,他曾對代宗說:「大家(指皇帝)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後來代宗利用宦官內部矛盾殺掉了李輔國,典掌禁軍的宦官程元振又專權跋扈,任意貶逐宰相、冤殺將帥。廣德元年(763年),吐蕃大舉入寇,程元振竟不及時奏聞,致代宗狼狽幸陝 (今河南陝縣) 。不久,代宗罷程元振,復以另一宦官魚朝恩 (722 - 770) 任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總禁兵。
     (四)德宗後弒君逐臣:大曆五年(770年),代宗誅殺魚朝恩,不再讓宦官典兵。但到其子德宗(779-805)時,因涇原兵變,疏忌宿將,又將中央禁兵神策軍的統帥權交宦官掌握,並成為定制。「德宗懲艾泚賊,故以左右神策、天威等軍,委宦者主之,置護軍中尉、中護軍,分提禁兵。是以威柄下遷,政在宦人,舉手伸縮,便有輕重」。德宗死,子順宗繼位(805),王叔文(753-806)等部分大臣想革除弊政﹐奪取宦官之權,結果宦官遂迫順宗遜位,稱太上皇,傳位給子憲宗(805-820),史稱 「永貞內禪」,接著王叔文、柳宗元(773-819)、劉禹錫(772-842)等均被貶逐。而自憲宗至穆宗(820-824))、敬宗(824-827),宦官又更進一步弒君擅立,憲宗、敬宗均為宦官所弒。
     (五)文宗時甘露之變:唐文宗(827-840)時,宦官仇士良(781-843)擅權。文宗與宰相李訓(?-835)、鳳翔節度使(治今陝西鳳翔)鄭注(?-835)等密謀誅殺宦官。大和九年(835年),李訓等詐稱大明宮左金吾衛石榴樹上夜生甘露,文宗令眾官前往觀看,想以伏兵除掉宦官。因所伏甲兵暴露,仇士良等劫持文宗入宮軟禁,又殺李訓、鄭注等,株連者千餘人。史稱 「甘露之變」。不幾年,文宗鬱鬱而死,仇士良仍繼續專政。總計仇在職廿餘載,前後共殺二王、一妃、四宰相,唐宦官之凶烈,至斯而極!
     (六)昭宗時盡誅宦官:甘露之變後,宦官更加專恣驕橫,甚至對皇帝已完全操有廢立、生殺予奪之大權。唐朝中葉以後的皇帝,大多由宦官擁立。除上述的肅宗、代宗外,從憲宗起至最後的哀帝(904-907)共有十個皇帝,而憲宗、穆宗、文宗、武宗(840-846)、宣宗(846-859)、懿宗(859-873)、僖宗(873-888)、昭宗(888-904)等八帝莫不由宦官擁立。到了昭宗的時侯,皇帝、朝臣乃與藩鎮聯合起來對付宦官。天復三年(903年),召宣武節度使(治汴州,今河南開封)朱全忠(852-912)入朝,盡除閹黨。宦禍雖除﹐但大權卻入朱全忠之手,唐祚旋終。

總之,自唐朝中葉以降,宦官專政至烈。在一個半世紀之內,閹宦肆虐於朝,無惡而不作,誠如《新唐書》所云:「小人之情,猥險無顧藉,又日夕侍天子,狎則無威,習則不疑,故昏君蔽於所呢,英主禍生所忽。玄宗以遷崩,憲、敬以弒殞,文以憂僨,至昭而天下亡矣!禍始開元,極於天祐,凶復參會,黨類殲滅,王室從而潰喪,譬猶灼火攻蠹﹐蠹盡木焚,詎不哀哉!」

茲將唐代宦禍之惡劣影響列舉如下:(1)皇權旁落,朝政衰敗:唐自玄宗以後,在一百五十多年內,宦官掌握軍政大權,擅行廢立,弒君犯上,皇帝成了傀儡,三省制度形同虛設﹐故朝綱敗壞,廷政日非,唐室中衰之勢愈益加劇。(2)官宦勾結,黨爭益烈:唐朝後期,宦官內部有派系之爭,而朝臣之中則有朋黨之爭,大臣多奔走於宦官門下,互相勾結。宦禍與黨爭彼此推波助瀾,使政治更加黑暗。(3)民生日困,導致民變:宦官大多是土地兼併者,「甲舍、名園、上腴之田,為中人所名者,半京畿矣」。當時京都有所謂 「宮市」,由宦官替宮中購物。宦官們即遣所謂 「白望」的流氓無賴數百名,於長安東西兩市和要鬧街坊,強買貨物,敲詐勒索,「名為宮市,而實奪之」。加上由於宦官把持朝政,社會動盪不寧,致民生日益困頓,遂激起唐末之民變,加速唐朝之滅亡。(4)藩鎮乘機,代唐自立:由於中央軍權操諸宦官,欲除宦官必須藉地方之力,故昭宗時利用鎮將盡誅宦官,但卻給藩鎮以控制朝政之機,終於導致唐朝的滅亡。

 

                                 漢 、唐 、明宦禍比較表

                           東漢                       唐朝                      明朝

宦職名稱         中常侍、給事                內侍省             司禮監等二十四衙門
                      黃門侍郎

得勢由來    皇帝沖齡即位,年長    助皇帝平定宮廷內亂     宰相制度被廢,
                 靠宦官向外戚奪權       參與皇位擁廢之爭       皇帝靠宦官執政

擁有權力          傳達詔令,          省閱奏章,執掌中央     代批奏章、出使、
                      管理文書              禁軍、地方監軍         專征、監軍、領廠衛

擅政表現        助皇帝奪權,           弒君犯上,操縱         助帝奪位、定征伐、
                    對付外戚后族           皇帝的生殺予奪         操縱內閣、掌刑獄

與黨爭關係   製造黨錮之禍,迫         和牛、李兩黨            支持閹黨﹐
                  害反對自己的大臣         均有勾結                 迫害東林黨

造成惡果   持續百年之久,導致       持續近二百年,導致    持續二百餘年,導
               民變四起.州郡割據       民變和藩鎮篡唐自立    致民變和外族入侵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十七章_唐代之中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