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的另一不太重要的結果,即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有些史家往往把玄宗之荒怠朝政歸咎於楊貴妃,當成 「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另一典型。此論對玄宗或是,然對楊貴妃卻未免不公平,蓋楊貴妃的主要過失無非是生得肌膚豐艷、美慧絕倫,她同夏妹喜、商妲己、周褒姒一樣,似僅滿足於做一個受寵的女人,而並無政治野心,不像呂后、賈后、武后、韋后等那樣熱衷於干預政治。至於「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則應由玄宗自負其責。

玄宗前期雖不失為一代英主,但也許當皇帝時間太久,天下承平早已使其厭倦,遂不思振作,若無楊貴妃也照樣會娛於犬馬聲色之中的。渠料樂極生悲,造成安史之亂和馬嵬之變,其情節因白居易的《長恨歌》而更加富於戲劇性,即所謂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在將士的強烈要求下,玄宗為自身安全計竟命高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使一代佳麗香消玉殞。

儘管白居易滿懷同情地詳細描述了玄宗、貴妃的愛情悲劇,並動用了這樣的千古佳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其實唐玄宗是根本不配消受如此歎頌的。雖然他下令貴妃自縊係出於被迫,但若兩人相愛十分真摯,作為男子更兼君皇的他竟不能保護自己的心上人,簡直不可思議,更遑論由他充當劊子手親自下令逼紅顏知己自盡了。人們也許會說,他這樣做是為了惜命保位,既然如此又何必奢談甚麼 「天長地久」的愛情呢?大丈夫生當何歡、死又何懼,想年輕時的李隆基在平定韋后、太平公主等亂時表現得何等英勇果敢,而晚年即靠處死心上人來保全一具無心的殘軀,皇位丟失固不足論,後來竟蒙受被宦官強逼遷宮之羞辱,簡直生不如死,終於憂憤而死,嗚呼哀哉!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十七章_唐代之中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