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人「素多智計,兼涉文史」。在上元元年進號天后時,曾「建言十二事:一勸農桑,薄賦瑤;二給復三輔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費力役;六廣言路;七杜讒口;八王君以降皆習《老子》;九父在為母服齊衰三年;十上元前勳官已給告身者,無追覈;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材官位下者,得進階申濟。帝皆下詔略施行之」。

在代高宗執政以及後來臨朝聽政時,武后建樹已有不少。及至代唐稱帝期間,仍能秉承貞觀、永徽之治的餘緒,使國朝保持強大與繁榮。平心而論,武則天確有治國之才幹,否則不可能在執政近半個世紀內取得如此之政績。茲將武則天的治績和貢獻略述如下:

     (一)知人善任,納諫明斷:武則天是傑出的女政治家,深通文史,機智明斷。她善於選拔人材委以重任,史稱她 「挾刑賞之柄以駕臨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其所用之將相,如婁師德(630-699)、狄仁傑(607-700)、張柬之(625-706)、姚崇(650-721)、宋璟(663-737),皆一時之人選。對於諍臣之諫,亦能容忍採納之。如狄仁傑常提不同政見,武則天多半「屈意從之」,稱之為「國老」而不呼名。狄仁傑病卒時,武后哭曰:「國老逝﹐朝堂空矣!」另有一例更足見武則天之看重人材,本來駱賓王起草的檄文將武后罵得體無完膚,然當檄書傳至京師,武后讀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時,不禁拍案叫絕,問為何人所作,左右回答後,武后歎道:「有才如此,而使之流落不遇,此宰相之過也!」
     (二)開科取士,提拔寒微:武則天當權後,打擊了關隴世族、宗室舊臣之勢力,放手提拔出身寒微之士,使政權大為開放。如下令九品以上官和百姓可以自行薦舉,又修改《姓氏錄》,規定五品官都可升入士流。她還進一步發展隋朝以來的科舉制度,開創殿試制,親自考試貢士,又首設武舉,大力提拔有軍事才能之人。
     (三)安定民生,平定外患:武則天獎勵農桑,使民生安定,在她執政的半個世紀Z內,全國人口由不到四百萬戶增至六百餘萬戶,她對 「人間善惡事,多所知悉」。在鞏固邊防方面,武則天也做了不少工作,如東平高麗,西抗突厥、吐蕃,先後在西域設安西、北庭都護府,壯大了國家之聲威。

唐代既有 「貞觀之治」、「開元之治」,連高宗時都有 「永徽之治」,武則天的冶績與之相較並不遜色,故或得謂之曰「武后之治」。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十六章_武周之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