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瀕臨開戰邊緣 第三次世界大戰源於特朗普一己私欲?

香港01新聞

01觀點

撰文:評論編輯室
2020-01-06 17:00

美軍空襲炸死伊朗第二號人物、革命衛隊聖城軍將領蘇雷曼尼(Qassem Soleimani),引起全球憂慮,一時間「第三次世界大戰」成為網絡熱搜詞。對於美國此次刺殺外國軍事領袖之行徑,全世界的理解幾乎都是有如公開的戰爭行為,而一旦美國與中東地區強權伊朗發生武裝衝突,勢必觸動整個地區之軍事動員。屆時不僅歐洲之北約成員國被牽扯在內,中俄等主要國家都難以置身事外,第三次世界大戰之恐懼,不是杞人憂天。然而,美方竟辯解,刺殺蘇雷曼尼為中東局勢「降溫」,如此歪理違反常理及邏輯,反映白宮內狂妄的特朗普以及其內閣一小撮鷹派在玩火,最終似乎都只是為個人之政治利益,把世界置之戰爭邊緣亦在所不惜。

美方此次刺殺蘇雷曼尼,除了為少數鷹派及國內民族主義者,以及反伊朗人士之稱許外,幾乎遭國內外輿論一面倒狂轟。英德法等美國盟友旋即呼籲美伊兩國克制,切勿再為事件升溫。美軍於沒有必要性及相稱性下,在他國國土上空襲別國高級軍事人員,已有違反國際法之嫌。儘管美方重申,蘇雷曼尼一直針對美國外交及軍事人員發動襲擊,把數以百計之美國公民生命置於安全之上,撃斃蘇雷曼尼旨在阻止伊朗未來之襲撃行為,是為地區局勢「降溫」,不過美方不可能不知道,襲殺此名伊朗第二號人物,勢將迎來德黑蘭之強硬回應,對於整個中東局勢來說必然是「升溫」而非「降溫」,此於美方在空襲後呼籲其公民立即撤離伊拉克可見一斑。美方以「降溫論」將其軍事行動合理化,一如奧威爾式的「戰爭即和平」的「新說」,足見其為霸權行為狡辯,不惜指黑為白的失態。

在剛過去的周末,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公開表明不滿盟友未有理解美國之決定。此名西點軍校出身、曾任中情局局長的鷹派,據《華盛頓郵報》引述政府消息報道,早於一個月前已游說特朗普批准斬首行動,取下蘇雷曼尼之首級。蓬佩奧12月29日與國務部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同赴佛羅里達州特朗普私人會所商討行動,特朗普終首肯空襲。

中東的最後一根稻草

美方「為降溫而升溫」之說,事實上承襲自特朗普上台以來之「邊緣政策」,以「極限施壓」將局勢推到戰爭邊緣局面,而迫使虛怯一方讓步並屈服。放在美國打壓伊朗的國際政治考量中,此派主張有其合理性。於美國為首之制裁下,伊朗經濟嚴峻,國內因民生問題亦出現示威,部份民怨不難將矛頭轉向德黑蘭之伊斯蘭政權。然而,即使制裁多時,伊朗政權未見倒台危機,美方自然考慮壓迫升級,設法為德黑蘭加上駱駝上的最後一根稻草,令政權全面崩潰。

蘇雷曼尼命喪巴格達後,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雖然揚言會採取「嚴厲之報復」,但前為止仍未有採取進一步之軍事行動,與美國全面開戰。當中原因是德黑蘭一旦要跟美國動真格,伊朗必須付出龐大代價,甚至賠上其伊斯蘭革命政權。同理,美國要打敗伊朗不是難事,但要在剷除伊斯蘭政權後維持區內局勢之長期穩定,勢必將要花上十數年之人力及金錢,阿富汗及伊拉克便是前車之鑑。美伊兩國言辭交鋒雖然激烈,但對全面開戰的現實代價大家亦心知肚明。

然而這又是否代表伊朗會如美方所宣稱般讓步,又或者使中東局勢因此而降溫?答案當然是否定。縱使德黑蘭未如外界所憂慮那樣,跟美國開打第三次世界大戰,但其手上之選項尚有很多。在美國入侵伊拉克後,伊朗由蘇雷曼尼主導,於黎巴嫩、伊拉克、敘利亞、也門等地積極培植代理人,亦對美國之地區盟友以免列、沙特阿拉伯亦帶來極大麻煩。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等,可以預期將發動一連串針對美國盟友之軍事行動。

伊朗又已宣布不再履行核協議中提煉濃縮鈾之限制,其再度朝核武方向發展,將對美國及盟友安全造成重大威脅。另外,伊朗手握世界能源運輸紐帶霍爾木茲海峽咽喉,若它以封鎖或施襲等方式施壓,將對波斯灣國家構成巨大壓力,亦大損美國利益。德黑蘭還可繼續從事間諜活動,以綁架美方人員作為報復。1979年伊朗革命期間,52名德黑蘭美國使館人員被脅持,時任總統卡特之救參行動失敗,八名人員因此被殺,間接令卡特賠上了總統寶座,於大選中被列根擊敗。

外交是內政的延伸

其實德黑蘭政權之韌力,跟其周旋爾有四十年的美國外交人員不可能不清楚。而且自特朗普上台以來,便一直採用「極限施壓」策略,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又復對伊朗實施制裁,但德黑蘭至今依然屹立不倒。面對委內瑞拉、朝鮮、中國等之外交紛爭未有因美方的「極限施壓」策略而成功迫使對方就範,特朗普應該深知其底牌早已被看穿,此次重施故技明顯是另有所圖。面對國會彈劾聆訊快將上演,而大選尚有不及一年時間便舉行,他卻於民調中處處落後,外交成績表亦強差人意,特朗普要刻意製造國際緊張局勢激發「聚旗效應」,使民望飆升以利自己連任之誘因甚為巨大。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1991年波斯灣戰爭、2001年911襲擊、2011年美軍撃斃拉登等,分別令甘迺迪、卡特、老布殊、小布殊、奧巴馬民望一度急升。古今中外屢見政客刻意製造國際衝突,鼓動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從而掩飾自己施政失誤,保住個人權位。

無怪特朗普不惜冒《日內瓦公約》禁止對文化資產施襲之大不韙,聲稱美軍已鎖定52個對伊朗文化極為重要的攻撃目標,正是要喚醒美國人對四十年前在德黑蘭被脅持的52名美國使館人員之舊恨,激發美國人之民族主義情緒。不過要記得,當年卡特雖然因為人質危機而民望急升,卻因為後來的救參行動失敗而被質疑其領導能力,甚至因此而敗選成為少數連任失敗之總統。特朗普若真在打此算盤,將是隨時引火自焚之高危行為,其往後的伊朗政策一旦出錯,不僅自己會步上卡特後塵,甚至可能把整個世界推向萬劫不復之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