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從劉裕篡晉開始。劉裕是東晉的大將,他繼敗桓玄、迎安帝之後,又出兵北伐、攻滅南燕(410年),鎮壓盧循變亂(411年),二度北伐、消滅後秦(417年)。這時的劉裕已是位極人臣、權侔人主了。義熙十四年(418年),劉裕酖殺了晉安帝,另立琅邪王司馬德文為帝,即晉恭帝,裕自己也進爵為宋王。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又進一步逼令恭帝禪位,自己當上皇帝,改國號為宋(公元420年-479年)﹐是為宋武帝(420-422),仍然定都於建康。歷史上往往又稱之為劉宋或南朝宋。宋初因奪得青、兗二州,又西至關中,大致擁有黃河以南的土地,所以其疆域在東晉、南朝時期是最大的。

劉裕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在稱帝前後進行了一番政治和經濟之改革,如抑制豪強、禁止濫徵捐稅、禁止徵發老幼服役,招徠流亡以事生產等等。至其子文帝(424-453)元嘉年間,又幾次下令督課農桑,獎勵開墾荒地,調整租稅,使農業生產得到發展,故有 「元嘉之治」的美名。宋文帝不僅注意改革內政,而且頗有恢復中原之志,屢次興師北伐。元嘉七年(430年)春,遣左將軍劉彥之(?-433)等統十萬兵北進,時北魏兵先行撤退,故宋軍不戰而取河南之地。但等到是年冬,魏軍渡河而南,宋軍迎戰不利,損失甚重,河南之地復失。元嘉二十七年(450年)秋,宋軍又分兩路進攻北魏,魏太武帝親率大軍以對,宋軍不敵,北魏軍乃南下而抵瓜步(今江蘇六合東南之瓜埠),與建康僅隔一江,時魏太武帝揚言欲渡江,宋「都下震懼,咸荷擔而立,……內外戒嚴,沿江六七百里,舢艫相接」。後來因北魏準備不足、後方不穩。宋又使人至魏軍犒賞士兵,魏太武帝乃 「自瓜步退歸,俘廣陵居人萬餘家以北,徐、豫、青、冀、二兗六州殺掠不可勝算,所過州郡,赤地無餘」。

經過瓜步之役,南北力量對比出現了有利北方的變化,自此北強南弱之局勢遂漸告成。同時,江淮一帶經過戰禍,邑里蕭條,版籍大壞,府藏武庫為之空虛,劉宋遂亦走向衰亡。元嘉三十年(453年),文帝被其長子所弒,此後皇室內部連年發生奪權之內戰,二十多年間換了六個皇帝。在內戰的過程中,宋朝大權漸入中領軍將軍蕭道成之手,最後終於被其所取代。

齊之開國君主蕭道成(427-482)原被宋明帝任命為右衛將軍,後因平亂有功而任中領軍、南兗州刺史,留守建康。時後廢帝因昏庸無道,遂被蕭道成所殺,蕭另立十一歲的順帝即位,並操縱了朝廷軍政大權。昇明三年(479年),蕭道成逼順帝 「禪位」,自己當上皇帝,改國號為齊,是為齊高帝(479-482)。歷史上又把蕭道成所建之王朝稱為南齊或蕭齊(公元479年-502年)。高帝在位四年,革除了宋朝末期的一些弊病,提倡節儉,對民間租稅,收得輕些。他死後,子武帝繼之,執政期間能內修政治,外和北魏,使社會比較安定,故史稱 「永明之治」。但武帝本人生活則頗為奢侈,後宮多至萬人。

齊武帝死後,南齊統治集團內部又連續發生奪權之爭,宗室相互殘殺,前後九年間竟更換了五個皇帝。在內戰的影響下,蕭齊政權非常衰頹,北魏乃乘隙南侵,奪去漢水以北的南陽和淮河以南的壽陽地區。中興元年(501年),雍州刺史蕭衍(464-549)帶兵攻入建康。次年,衍遂滅南齊而建梁朝。

蕭衍在齊末時,任輔國將軍、雍州刺史。齊明帝死,子寶卷立。蕭衍乃於中興元年(501年)起兵剋建康,殺寶卷及其妻,另立寶卷弟寶融,是為和帝。於是衍自為相國、揚州牧,封十郡,為梁王,旋於中興二年(502午)逼和帝草禪位之詔,自登帝位,改國號為梁(公元502年-557年),建元天監,是為梁武帝(502-549)。梁朝總共存在了五十六年,而梁武帝一人就佔去了四十八年之久。南朝的開國君主,一般只當了兩三年皇帝就死了,只有梁武帝為時最長。他看到宋、齊等朝因宗室、重臣內亂造成的危害,所以力圖協調諸方關係,以避免內戰。歷史上往往把梁武帝前期的興盛之世稱為 「天監之治」。

梁武帝時期,梁與北魏之間的戰爭時有發生,互有勝負。天監二年(503年),魏出兵攻梁,使梁地大削。四年(505年),梁大舉伐魏,初戰不利,魏軍乘勢圍攻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六年(507年)初,梁大破魏軍於鍾離,魏軍死傷十餘萬,被俘五萬。此乃南北朝交兵以來,南朝前所未有的大捷。北魏六鎮之變後,魏揚州刺史曾於普通七年(526年)降梁,梁軍收復壽陽等城。中大通元年(529年)梁派兵護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顯入洛爭帝,但不久即戰敗而退回。

梁武帝末年,大肆崇信佛法,到處廣建佛寺,時僅建康一地即有佛寺五百餘所、僧尼十餘萬眾。武帝本人曾四度捨身於同泰寺,每次都要臣下用上億的錢贖回來。同時,梁朝的政治也就日趨腐敗。本來當時北魏分裂成東、西魏,是梁朝北上恢復的大好時機,但武帝不思積極進取,卻始終想藉北朝之降將以行事,結果終於造成侯景之亂。太清元年(547年),東魏大將侯景(﹖-552)以所據之河南地降梁,不久即進駐梁的壽陽。次年,侯景起兵反梁,渡江進攻建康。太清三年三月,侯景攻破皇帝所居之臺城,繁華的建康被焚掠一空,梁武帝受囚困餓死,子簡文帝(549-551)成了侯景手中的傀儡。隨後,侯景橫行江南,沿長江攻取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江州(今江西九江)、郢州(今湖北武昌)等地,但在荊州(今湖北江陵)被武帝另一子蕭繹(508-554)所敗,遂退回建康自立為帝。大寶二年(551午),蕭繹派王僧辯(﹖-555)和陳霸先(503-559)率軍東下,侯景戰敗而逃,被部下所殺。不久,蕭繹就在江陵自立為帝,是為梁元帝(552-554)。

侯景之亂後,梁朝宗室為爭奪帝位而互相攻殺,北方的西魏乘機於承聖三年(554年)出兵奪取了長江中游的土地,攻下江陵,殺死梁元帝,改立其侄當傀儡。在建康的王僧辯、陳霸先則另立元帝的小兒子。太平二年(557年),陳霸先殺王僧辯,旋廢梁而自立,建立陳朝(557年-589年),是為陳武帝(557-559)。

陳朝建立後,統治範圍只限於長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區,「南朝之地惟晉末宋初最大,至陳則極小矣」。陳武帝死後,政治局勢一直不很穩定。至陳後主(582-589)時,荒淫奢侈,政治黑暗腐朽,終於禎明三年(589年)被隋朝所滅。

綜觀南朝,前後不過一百七十年,就換了四個朝代,它們不僅短暫,而且均偏安一隅,談不上甚麼太平盛世。所謂 「元嘉之治」、「永明之治」、「天監之治」,純乃套用歷史上一些朝代的治世而言之。實際上南朝諸代係東晉政治之繼續,朝政一般均由當朝之悍將所掌握,出現武人專政、軍人篡權的反覆循環局面。宋、齊、梁、陳四朝的開國君主本身就是以武人而篡代,而在每一朝代中又出現許多次變亂,如劉宋不過六十年,其變亂即有彭城之變、太子劭之變、南郡王義宣之變.竟陵王誕之變、海陵王休茂之變、晉安王子勛之變、桂陽王休範之變、建平王景素之變以及沈攸之之變等。看來,這也是中國歷史上諸多亂世的共同特點,即一個統一王朝衰落後往往會產生軍閥專政、混戰之狀況,例如西周滅亡後的列國爭霸、東漢衰落時的州郡割據,以及後來唐朝滅亡後的五代更迭、清朝滅亡後的軍閥混戰等等。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十三章_南北朝對峙